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21,(1):14-18
生物医药孵化器可助推医学院校的校企融合,对培养药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介绍了马里兰大学生物医药孵化器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创新做法。结合所在学校药学类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从校企横向合作、教学科研平台、附属医院协同、地方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及科研兴趣小组六个方面对医学院校的药学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办学模式,文章论述了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必要性,分析了高等药学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原理;提出了现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尝试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导向,针对药学本科教育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在药学本科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校企联合培养创新模式"。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评价方法;建立人才定制或资助式的培养模式等以提高药学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给予很高的评价,参与顶岗实习满意及基本满意89人,占调查总数的98.9%,但是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5.
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首批医药类四个专业认证试点项目之一,开展药学专业认证试点是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药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药学专业认讧试点的背景与进程,分析了开展药学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并对认证试点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与实践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推动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从而实现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下,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整合以及新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出具有其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杨万甫  赵慧 《中原医刊》2007,34(19):85-86
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办学,实现校企“双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几年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实用性药剂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形成了企业定向型人才教育模式,建立了全真教学实训基地以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实用人才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互动,培养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高职药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和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职业发展需求,2007年教育部提出对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进行认证试点工作。药学本科专业认证试点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专业认证试点项目之一。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考察的课程之一。近年来,笔者以《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为准则,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对药物化学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学高等教育经历百年沧桑,逐渐形成门类齐全、专业丰富的教育体系。药学和临床药学是分别以提供“药学产品”和“药学服务”为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本科专业。文章对2023年教育部直属和省属公办高校的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院校地域分布、重点院校和院校类别情况进行统计;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从事药学、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生态主体要素,管理制度、课程体系等生态客体要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为协调药学、临床药学各生态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药学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医药产业发展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作者对徐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制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专业特点,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以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药物制剂人才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12.
罗湘  陈俊国  曹小勇 《重庆医学》2006,35(2):185-186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永恒课题,校企合作是药学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育人的必由之路。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前进,我国药学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占据药学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药学高职高专教育也存在着开拓视野、科学定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现实需求。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药学高职高专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极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蔡志奇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86-1088
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一种新模式——"订单式培养环节"的概念与内涵,介绍了这种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施过程及效果,总结了该模式实践探索的经验,并对其运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药学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校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药学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将发生较大程度的变革。从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战教学、校企合作等4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顶岗实习也是药学类专业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必经的一步,如果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既会影响实习效果,也会影响就业质量。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机制,对加强药学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体制机制效能提高、师资队伍活力增强、平台载体内涵创新、课程教学体系重构等多方面,滨州医学院药学专业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构建“四共建五协同”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利益机制和产教融合教学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效突破了制约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瓶颈,提高了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药学专业订单培养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方法将我院药学专业2008级三年制大专订单培养班(赛隆班)5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设企业经理为副班主任,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管理学生;将普通大专药学高职(3)2008-1班5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对2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管理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习积极性、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对管理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设企业经理为副班主任,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管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提出了调整教学计划、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使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措施,为促进药学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在生物技术制药领域仍然存在着重视理论、轻视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的优势未切实落到教学上、原始创新不足等问题。产学研平台构建涵盖生物技术制药的学习-研究-生产全环节综合知识的案例库,将有助于教师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更有效地教育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的精华转化为应用产品。而基于自主创新的产学研案例教学,将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足药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精心筛选教学案例;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涉及了职业人文教育及法规案例的教学,最终对2011-2016年间该产学研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考核。  相似文献   

20.
“药学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是高等院校开设药学类专业的最低标准,其根本目标在于规范药学类专业办学行为,加强国家对高等药学教育的宏观调控,发挥行业的监督作用,保证高等药学人才培养质量。2001年,受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委托,中国药科大学等五所药学院校,开始起草“药学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初步形成了“药学类本科专业办学基本要求(试行)”讨论稿,文章对推行“药学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的意义、指标设置的原则、基本要求的内容及开展药学类专业评估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