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扁桃体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9例患者经及时止血处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扁桃体术后出血因素较多,及时发现、尽快止血是治疗及护理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出血原因及止血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出血原因及适当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1月间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51例出血行止血后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以纱球压迫止血成功5例,纱球压迫止血加电凝止血成功2例,腭咽弓、腭舌弓及扁桃体窝组织缝合止血成功15例,以带线纱球留置压迫止血成功29例。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多,采用何种止血方法,关键在于止血方法必须适当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以来,对18例行扁桃体术的患者就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18例扁桃体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所有病例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刀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扁桃体肿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 人民医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扁桃体肿大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行低温等离 子扁桃体切除术的 36 例患者为低温等离子组,行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的 36 例患者为超声刀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 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安全性。 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低温等离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超声刀组生活质量综合 评定量表(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高于低温等离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刀组患者继发性 出血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低温等离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刀与低温等离子扁桃 体切除术在扁桃体肿大患者中均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更短 的特点,且能够有效降低继发性出血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术后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作者随机选择扁桃体手术患者45例,采用云南白药与止血绫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2005年期间在我院行扁桃体手术患者,共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46岁,平均(32.4±6.7)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5±4.8)年。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1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152例),其次是胎盘因素(18例),产道损伤(8例)及凝血功能障碍(2例)。其中176例行药物综合治疗(包括清官术),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大多数产后出血病例可经药物综合治疗和清官术治愈。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及时果断地选择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做好产前检查,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产程中积极处理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重视合并症的控制,对预防产后大出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O年8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所致失血性贫血需子宫全切术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45例,开腹子宫全切除术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术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组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了明显缩短,术后镇痛率、切除率有了明显提高(P〈O.05);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出院时间短、发热率低等优点,对于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孕3个月大小,盆腔无严重粘连者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及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确诊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89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387例(65.7%),急性胃黏膜病变96例(16.3%),胃癌72例(1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4.4%),Dieulafoy病8例(1.4%);24-48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258例,确诊率94.7%,48小时后行胃镜检查331例,确诊率69.9%,成功止血523例,止血成功率为88.79%0。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等;出血后胃镜检查时间越早,确诊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7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手术治疗的15例全部达到止血目的,其中行肝癌切除术8例,出血局部缝扎加肝动脉结扎5例,大网膜填塞缝扎1例;纱布填塞止血术1例。术后1月内死亡2例,3个月内死亡2例;6个月内死亡4例,生存7-12个月3例,12个月以上4例。2例行非手术治疗者于1例入院后2天死亡,另1例生存3个月。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应以积极的态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及自己的经验选择合理、简单、有效的方法,以维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孟氏液用于扁桃腺术后止血10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以来,我院应用孟氏液对扁桃体术后创面止血10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中,男88例,女18例;年龄6~10岁30例,20~30岁76例;慢性扁桃体炎102例,扁桃体肥大4例,扁桃体剥离切除术76例,扁桃体挤切术30例。术后创面直接涂孟氏液102例,末涂孟氏液而术后创面渗血明显再涂孟氏液4例。1.2治疗方法:扁桃体切除完毕,用干棉球醮少量孟氏液均匀涂于创面,并压迫创面片刻,术后创面出血以同样方法涂药液。2结果术毕创面直接涂药102例,创面即刻停止出血,术后15~30分钟唾液中血丝消失;4例术后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洛赛克与雷尼替丁预防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32 4例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组 (110例 ,静滴洛赛克 2 0mg/d)、雷尼替丁组 (10 6例 ,静滴雷尼替丁 15 0mg/d)及对照组 (10 8例 ) ,观察三组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结果 洛赛克组、雷尼替丁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率分别为 90 .6 %和 6 1.2 %。洛赛克组、雷尼替丁组用上述剂量治疗无效者经换用洛赛克 4 0mg/d后血止 ;对照组中 14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者经加用洛赛克 4 0mg/d于 72h内止血 ,4例中重度患者加用洛赛克和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停用抗凝、抗栓药 3d后血止。结论 洛赛克和雷尼替丁均有预防冠心病PTCA +STENT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且无需停用抗凝抗栓药。无论预防还是治疗洛赛克均优于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原因、防治措施;结果:622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各种并发症为25例(4%),其中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无法解剖15例(2%),术中发现胆管损伤5例(0.8%)而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手术3例(0.4%),术后发生胆瘘1例(0.1%),术中胃肠穿孔1例(1%);结论:技术熟练、仔细谨慎操作是预防LC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剥脱性食管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脱性食管炎系因食管黏膜损伤、黏膜表层松解脱落所致 ,较少见。现将我院 1例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剥脱性食管炎的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8岁。1995年 9月 2 6日以慢性扁桃体炎住院。查体T 36 .7℃ ,P 80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2 / 9kPa(90 / 6 7mmHg) ;肝功正常 ,阴性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于 10月 1日 9:0 0在表面麻醉下行双侧扁桃体挤切术 ,手术顺利 ,出血约 2 0mL ,术后静脉滴注消炎止血药物 ,于 19:0 0咳嗽吐出鲜血约 4 0mL ,经压迫扁桃体窝后出血停止 ,次日查房无明显的出血点 ,未再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包皮环切术后的换药技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外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手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1669例作为实验对象,对其换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085例,术后出血169例(15.58%),二次手术缝合止血12例(1.1%),水肿235例(21.66%)、伤口感染214例(19.72%).术后伤口平均愈合时间7±2.8天.结论:给予患者包皮环切术后精心换药,能够减少病患痛苦,伤口愈合后外观美观,患者普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年来行肝切除术70例,术中常规于膈下和/或肝下放置双套管引流或硅胶管引流,术后经引流管观察出血、胆漏、膈下感染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大出血3例(4.3%),再次手术后止血2例,死亡1例;并发胆漏2例(2.9%),引流3周~2个月自愈,并发膈下感染1例(1.4%),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结论:恰当外科引流对肝切除术后再出血、胆漏、膈下感染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观察子宫 “ 葫芦 ” 式缝扎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期 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 110 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 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5 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产后予以 B–Lynch 缝合术治疗,观察组产后予以 “ 葫芦 ” 式缝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预后情况、凝血功能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 24 h,观察组 患者产后 8 h、12 h、24 h 各时间点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子 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4 h,观察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及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 / 舒张期 流速(S/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子宫 “ 葫芦 ” 式缝扎术可显著增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 者的止血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凝血功能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扁桃体摘除术中扁桃体窝术床的有效止血,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结扎、棉球压迫、激光、微波及电凝止血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双极电凝止血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日趋广泛。我科2002年8月-2006年1月将双极电凝应用于扁桃体摘除手术的局部止血148例,止血可靠、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胃肠减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行术前胃肠减压,观察两组术中术野暴露差、中转开腹、胃肠胀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及术后腹胀、呼吸困难、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术野暴露差、中转开腹、胃肠胀气、出血及术后腹胀、呼吸困难、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胃肠减压能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短期内(术后24 h内)二次大量出血的保守治疗方法,为避免二次行开放手术止血提供帮助。方法对4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短期内(术后24 h内)出现二次严重出血患者进行调整尿管位置及加适当牵引、膀胱冲洗加入双氧水等保守方法治疗。结果 4例均免除了二次行开放手术止血而达到止血目的。结论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短期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止血可酌情采用,对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减少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非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宫腔止血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 间于福清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90 例非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 700 mL 的患者,依据止血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药物止血)与观察组(药物止血联合宫腔止血囊),各 45 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止血指标、相关并发症以 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4 h、12 h 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 h 肾上腺素、皮质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非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宫腔止血囊能够确保 尽快止血,控制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对于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且使用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