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官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病例。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充分做好剖宫产手术的围手术期工作,是防治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人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加及妇科手术逐年增加,使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呈增多趋势。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使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及家属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早期发现井除当处理可缩短疗程。现将我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笔者分析了20例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20例,均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年龄25~36岁,皮下脂肪厚度3~7 cm患者。1·2治疗方法患者在术后5~7 d被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时即拆开缝线,探查切口是否有皮下组织游离,如皮下组织游离则尽量扩大创口,清除脂肪组织内的线结、脂肪油滴、坏死组织,用呋喃西林冲洗液冲洗创口,创口冲洗干净后用呋喃西林纱条引流。第1天创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体会,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发生率。方法:①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切口脂肪液的2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②针对原因自2012年1月至5月采取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等预防措施。结果:2012年1月~5月采取预防措施未再发生脂肪液化切口二次缝合病例。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手术脂肪液化切口二次缝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8年6月行经腹手术4390例,其中1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0.41%,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脂肪液化16例进行分析。结果:肥胖、贫血、脂肪层连续缝合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率高。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缝合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匾颐4L例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肥胖26例、营养不良8例、妊娠期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和医生缝合技术不当1例;经5~13d的治疗,患者切口均愈合出院。结论:对于剖宫产者存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肥胖时,要积极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妇产科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2例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例,两组首先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在加用引流治疗。结果:两组32例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切口感染,两组愈合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0.2天和13.1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3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30365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期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新型微波疗法。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和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新型微波疗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总结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妊娠期水肿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均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减少剖宫产术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新型微波疗法.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和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新型微波疗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妇产科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较长、过分牵拉、产程过长和术后未予以及时换药等均为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2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发生此情况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结果: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使用、营养情况差。临床治疗时,需积极给予分泌物的清除,使用微波理疗方法,并对伤口进行换药和清洗后,加压包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切口愈合时间在9~14天。无感染患者出现。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导致此情况的发生原因较多,医生需在患者术后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6.
芒硝治疗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2005—08—2008—07,选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105例,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7例,年龄22—65岁,妇科手术25例,产科剖宫产手术32例;对照组48例,年龄23~63岁,妇科手术21例,产科剖宫产手术27例。所有病例均为下腹部第1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200r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妇产科共25例产妇剖宫产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在切口渗液处排除渗液,外用碘伏纱条覆盖,同时给予红外线照射,口服或静脉点滴抗生素.结果:产妇切口愈合时间3~7天,1例行Ⅱ期缝合.所有病例无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是产妇体型肥胖、手术过程不严谨、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精细操作,一旦发现切口有脂肪液化的情况应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9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行抗感染、支持治疗的方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主要与贫血、糖尿病、肥胖、缝合技术、术后咳嗽以及术前没有使用抗生素有直接的关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引起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其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较为常见,影响了产妇术后的健康。本院近4年共收治剖宫产后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20例,通过应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纪明光 《四川中医》2011,(7):110-112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6例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经验。结果:76例切口脂肪液化,女性多于男性、肥胖者多于消瘦者,纵切口多于横、斜切口,应用三黄散治疗之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重视预防;强调早期治疗,应用三黄散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