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我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执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执行防范措施前明显下降低。结论:防范护理风险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为护理管理提供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0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统计,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发生风险事件共18例,患者因素导致的3例,占16.7%;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15例,占83.3%。结论:神经外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非计划性拔管、窒息、坠床、皮肤损伤、院内感染、病情变化及护理素养不足等,要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一医院ICU近年来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及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范对策。分别在实施风险防范对策前后各选取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防范对策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之间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护理投诉情况,分析相关原因,并制定管理对策,于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以2013年全年工作情况作为对照,探讨改进后的管理效果。结果:2014年全年麻醉复苏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13%,显著低于2013年的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防范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减少。结论:要了解麻醉复苏室的常见安全隐患,并分析影响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护理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推拿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总结以往推拿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病种特殊、推拿科工作特殊性、护士专业素养不足、沟通交流不足和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实施病种重点管理、调节护理工作安排、实施三级质控、实行全面告知、加强预防保护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推拿科护士的风险认知,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比较改革前后推拿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针对推拿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范改革后,推拿科2016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2015年的7.13%降为了0.94%;护理满意度从2015年的90.61%,提升到了2016年的99.32%,差异显著(P0.05)。结论:了解推拿科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手术室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统计总结手术室中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这些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常见风险事件发生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科室管理制度方面、手术室环境方面和医护人员方面,针对以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科室通过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有效的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的总结,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并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及相应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完善护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各种意外风险事件均有所减少,甚至杜绝.结论:完善的工作制度,认真的执行和风险预案制订可以杜绝消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耳鼻咽喉科的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性制定防控管理方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对2018年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包括给药错误、跌倒或坠床、烫伤、静脉治疗问题、管路事件、护理风险等,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护理防控管理对策,并于2019年1月起开始实施,比较2018年和2019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2019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9起,明显低于2018年的43起(P0.05);2019年的风险评估、风险上报、应急处理、制度执行评分均显著高于2018年(P0.05)。结论:针对眼耳鼻喉咽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制定防控管理对策,能够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房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从而制定安全管理对策,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产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发生产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产妇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院及科室管理层面的因素等。结论:针对产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安全管理防范对策,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84 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种类、风险程度、发生人员和科室等方面分布的特点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2005 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护理部确认的84 例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评定风险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直接风险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1%,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为: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执行医嘱问题,分别占12%、34.6%、36.7%.三类风险事件占总数的83.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儿科和工作繁忙的输液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调查期间全院全年总数的71.3%.另外,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护龄在2年以下的护士,占83.6%.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应以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处理医嘱问题为主,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1.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急诊护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分析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所有风险事件中以护理文书书写不完整及错误最多,其后依次是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沟通误解事件、给药错误事件、急救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法律常识的培养,强化护理人员急救文书的书写管理工作,加强医患关系的调和、加强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维护,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人力配备,加强医院急救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等等,都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急救护理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由于护理涉及面广,在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始终存在护理风险,尤其在心内科,因为心内科病人具有年龄跨度大、治疗依从性差的特点。为了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护患双方权益,减少护患纠纷,我科自2004年1月起实施风险管理,加强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防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前于绍兴市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护理工作中已发生的风险事故及风险因素展开分析,于2016年1月在骨科实施风险管理护理,选取126例骨科患者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62%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7.30%(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跌倒的常见原因有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陪护因素、管理因素等。结论:针对导致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跌倒的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即采用三级评估法评估风险,确定跌倒的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循环、有针对性的强化式健康教育;完善管理机制,确保住院环境安全,制定跌倒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分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把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规避和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策,消除风险,有效地规避和预防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积极创建护理安全文化,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50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涉及各类风险因素实施分析、评估,并用Excel表格对现实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护理风险29例,护理水平因素占据首位,其次是管道因素、用药因素、书写因素、院内感染和环境因素.结论:外科护理风险较高,应采取对应的管理对策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母婴同室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出对策,以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的培训;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及宣教;改善医疗设备;合理安排人力。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了责任心,病人配合护理,护理风险因素减少了。结论:通过对母婴同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采取防范对策,避免了差错发生,最终达到安全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因其所患疾病的特殊性,在住院患者管理中,为管理者带来极大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我科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了如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时段,责任人年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事件8例占44.44%,跌倒4例占22.22%,给药错误3例占16.67%,管路滑脱2例占11.11%,压疮1例占5.56%.其发生原因依次为护士经验不足,预见性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护理服务欠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等.结论:发挥护理质控小组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年轻护士培训和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相关手术记录资料,并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2015~2016年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共发生风险事件74件,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为:管理因素28件、占37.84%,人员因素24件、占32.43%,术前和术中及术后因素22件、占29.73%。结论: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完善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术前做好手术准备,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消除或管控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