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症状。黄疽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是性黄疽的病因复杂,当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增高可并发核黄疽,引起死亡或损害组织而造成严重的神第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清胆经素。目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3ml,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5.1±1.8d,短子对照纽7.5±2.2d,胆红素下降值149.18±38.32umol/L,高于对照组95.35±36.42u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具有加速胆红素分解和排泄,缩短病程的作用。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桅黄注射液是传统中医良方“茵陈蒿汤”基础上研制的中成药制剂,曾有报道该注射液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1、2]。然而,既往的研究缺乏阳性药物的对照观察,影响对其疗效的进一步评价。为此,我们以鲁米那和尼可刹米治疗为对照,观察了茵桅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桓的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患儿共67例。病例选择标准:①均为足月新生儿,体重InZ.skg。②总胆红素>205.Zpmd/L。③除黄殖症状外,均存在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原发疾病。1.2分组67例患儿随机分茵振黄组(34例)、鲁米…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2005-2006年笔者对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进行访视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的常见症状,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一般来说,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肉眼可见黄疸[1],目前尚未过分强调积极处理,但是,我们认为对早期生理性黄疸给予干预退黄,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是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新生儿严重疾病(如溶血症、败血症)的首发体征,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近两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茵合剂治疗5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主要为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蓝光箱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即安全、有效,现将我院近5年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共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国新生儿几乎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2011-12-2012-11,我们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并与苯巴比妥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面部、全身皮肤出现黄疽,黄疽程度过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2.sing%),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黄疽进行性加重,称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疽。其中热性(阳性)者,患儿发热,食欲减退,漾奶或吐奶,舌苔浅黄,尿褐淡红色;凉性(阴性)者,患儿腹胀、呕吐、四肢发凉、舌苔淡白、尿发黄色或无色,便灰白色。病程长者眼角、指甲、牙床苍白,肝脾肿大进行性贫血,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脏瓣膜区闻及杂音,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或呆滞,精神淡漠嗜睡,两眼球震颤,肌张力增强抽搐,双手紧握,面部四肢或全身肌肉抽动。以后…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85例,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7例,肝炎综合征3例,母乳性黄疸38例(以上各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年龄最小18h,最大56d;平均血胆红素302.6mmol/L,无一例核黄疽。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8例,肝炎综合征2例,母乳性黄疸23例;年龄最小1d,最大40d;平均血胆红素280.5mmol/L,核黄疸1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新生儿曾出现黄疸[1],中医称之为"胎黄"、"胎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本文基于治未病的理念,从优生优育角度出发,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体质辨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巩膜、皮肤、粘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除生理性黄疸外,还有母乳性黄疸,ABO溶血、新生儿感染等。严重的可引起核黄胆,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蓝光治疗作为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是通过蓝色光谱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易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海波  郑小娟 《新中医》2020,52(12):136-13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以上3项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5.63±1.48)d,短于对照组的(8.49±2.37)d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灌肠、穴位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是指神经核被间接胆红素浸润而染黄,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从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然发生,且病死率较高,而存活者大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祖国医学“胎黄”范畴。笔者自1994年~1997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46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新生儿黄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2年版),足月)L血清胆红素>205·2#mol/I-,早产JL;256.SPmol/I-。其中男34例,女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为24例,其中早产儿8例,足月儿16例;合并症:肺炎11例.败血症2例,脐炎9例,硬肿症6例。对照组22例,其中早产儿6例,足月儿16例;合并症:肺炎10例,败血症1例,脐炎8例,硬肿症3例。2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骠  俞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8):356-358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近况210001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张骠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俞明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因血中胆红素升高所致的以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状。现代医学对引起新生儿黄疽的许多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药却具有疗效显...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现代研究其对新生儿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而对脑的损伤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暴露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现就近年来本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损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尤其是伴随胆红素升高时对机体影响最严重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造成永久性损害,重者可致死亡。临床上对病理性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多,但对心肌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我科对2008年5月~2010年9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生于新生儿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增加,不能迅速代谢胆红素,严重者胆红素持续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因此,对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光疗、换血,其中光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