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micro RNA302c的作用。方法 应用医学样本培养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即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应用“大网膜血管结扎分离器”分离方法分离腹膜间皮细胞;将腹膜透析液(葡萄糖腹透液、氨基酸腹透液、葡聚糖腹透液等)注入常规腹膜间皮细胞,而后就micro RNA302c对样本腹膜间皮细胞传代数、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端粒等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腹膜透析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主要历经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两种过程,这也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类型;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作为腹膜纤维化的起始部分,以结缔组织生长下游因子(CTGF)影响TGF-β1信号通路为决定性作用,期间micro RNA302c作为CTGF表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结论 micro RNA302c在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且随着腹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过培养出的腹透流出液中CTGF、EMT相关分子标记物与患者的基因突变紧密相关,可作为患者疾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长期的腹膜透析会影响腹膜的功能和结构。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超滤失败(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和腹膜透析的中断。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作用成为一个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创新科学研究领域。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修复损伤以及抑制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来改善腹膜纤维化。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延缓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相关研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μmol/L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灯盏花素10,2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μmol/L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灯盏花素10,2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苗  蒋春明  陶娜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1985-1987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腹膜透析液干预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分对照组、PDS组、A组(葛根素终浓度为50μg/mL)、B组(葛根素终浓度为100μg/mL)、C组(葛根素终浓度为200μg/mL)五组观察。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比较。【结果】腹膜间皮细胞在PDS干预下,TGF-β1分泌显著增加,添加葛根素再干预的A、B、C组TGF-β1分泌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与PDS组比较,A、B、c纽间皮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翔  李军  彭佑铭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45-174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PDS)中不同浓度钙对体内腹膜间皮细胞(HPMCs)损伤,增殖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既往使用PD4(钙浓度1.25mmol/L)透析,作为对照组.改用标准钙透析液(钙浓度1.75 mmol/L)透析4用,每周末作为一个实验组.期间每周末检测腹透引流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CAl25,LDH,同时测定血磷、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换用标准钙透析液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腹透引流液中LDH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第4用CAl25、FN浓度值明显降低(P<0.05),血钙浓度显著升高,磷、PTH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理钙PDS与标准钙PDS相比,可抑制HPMCs增殖、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能保护腹膜功能并一定程度延缓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与腹膜透析液蛋白质丢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并对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DN)与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CAPD患者的腹膜电荷屏障以及腹膜透析液蛋白进行比较,进而探讨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CAPD患者,收集血清以及腹膜透析液,采用清除法测定胰淀粉酶清除率(Cpam)以及唾液淀粉酶的清除率(Csam)的比值(Cpam/Csam)用以评价腹膜电荷屏障;同时测定腹膜透析液蛋白的丢失量。结果①32例CAPD患者腹膜Cpam/Csam的比值为(6.296±21.514);腹膜透析液蛋白为(4.14±1.91)g;②CGN组腹膜透析液蛋白显著低于DN组[(4.35±1.88)g比(5.61±0.86)g,P=0.011〈0.05];而CGN组Cpam/Csam的比值显著高于DN组[(9.94±28.35)比(0.68±0.86),P=0.017〈0.05]。③所有患者Cpam/Csam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4,P〈0.01。而且其自然对数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呈直线负相关。结论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的丢失可增加腹膜透析液蛋白的漏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于不含血清的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即2.5%腹透液加入1×10-7,1×10-6,1×10-5,1×10-4,0mol/L阿托伐他汀,其中0mol/L阿托伐他汀为对照组,刺激腹膜间皮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的表达。结果:①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呈多边形、菱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细胞融合后,呈典型的鹅卵石状上皮细胞形态。传代后用抗大鼠角蛋白和抗Ⅷ因子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结果抗角蛋白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加入1×10-7,1×10-6,1×10-5,1×10-4mol/L阿托伐他汀后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247±0.084,0.180±0.060,0.106±0.052,0.025±0.023,0.319±0.10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间皮细胞细胞CD4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Rho激酶抑制剂可以调节细胞骨架重构,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实验组加入10μmol/L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作用后,3d左右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加速,生长曲线上移。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0.640±5.516)%,S期细胞比例为(13.397±2.511)%;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61.723±8.829)%,S期细胞比例为(29.380±7.630)%,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MTT法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影响;②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N、PAI-1及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30ng/ml时,可以改善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腹膜透析液组FN、PAI-1、TGF-β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生长因子组FN、PAI-1、TGF-β1蛋门水平均显著减少。腹膜透析液组高糖上调腹膜间皮细胞FN、PAI-1、TGF-β1 mRNA的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组使FN、PAI-1、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改善高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使腹膜间皮细胞FN、PAI-1、TGF-β1的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覆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阃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发现逐渐呈现衰老细胞的特征,但是,年龄是否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进程则报道罕见.目的:观察年龄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殖和衰老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单因素设计,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7-07/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28名健康自愿者,其中健康老年人14名,男10名,女4名;年龄60~73岁,平均65岁.健康年轻人14名,男9名,女5名;年龄18~28岁,平均25岁.方法:无菌条件下穿刺健康自愿者髂后上嵴,抽取骨髓2.0~3.0 mL,注入含肝素的无菌抗凝管中,加等体积的无菌PBS稀释,离心后以1×105/cm2骨髓来源的有核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于接种4 d后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 d换液.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比较两组原代细胞集落形成数量、首次传代和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时间、早代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的衰老细胞计数及其上清液丙二醛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培养的原代和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差异,早期呈集落样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一致,CD44、CD105阳性表达,不表达CD34.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首次传代与次代传代时间显著长于年轻人,集落形成单位显著少于年轻人(P<0.05).第5代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出现较多宽大扁平的衰老细胞,经β-半乳糖苷酶染色胞浆呈蓝绿色.第5代年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多保持梭形细胞外观,β-半乳糖昔醮染色阴性.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水平随代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上清液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同代年轻人(P<0.05).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和增殖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外培养的早代龄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衰老征象,伴随氧化应激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含质量分数为4.25%的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腹透液,HGC)组及含种芎嗪腹透液(HGL)组,实验周期45d。结果:HGC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脱落,间皮下基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沉积明显增多;腹腔超滤量显著低于对照组。HGL组间皮细胞基本完成;间皮下基质包括Ⅰ型胶原,FN沉积明显低于HGC组;腹腔超滤量显著高于HGC组。结论;长期使用4.25%葡萄糖腹透液可损伤腹膜结构和功能;川芎嗪能显著减少基质蓄积,改善腹膜结构,增加超滤,提高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液对于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腹膜透析可以有效地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部分生理异常。而在此治疗过程中,由于腹膜透析液的组成有别于人体的体液,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不相容性,其非生理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低pH、高糖、高渗、缓冲剂的组成等。这些因素可以导致腹膜细胞发生形态、功能的改变,腹膜透析效能降低,损害宿主的防御机制。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腹腔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近年来,通过对于腹膜透析时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形态与功能的研究,发现HPMC在腹腔局部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是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的之一,全球约25%-30%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1],且腹膜透析病例仍在逐年增加,每年的增长速度约7%.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炎发生率逐渐下降,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fluid,PDF)的生物相容性差所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成为目前腹膜透析急需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腹膜透析液主要选择葡萄糖作为渗透性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葡萄糖降解产物对腹膜间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是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寻找BMSCs外泌体最佳治疗剂量和时机。方法建立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的腹膜纤维化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外泌体组、腹膜纤维化组和腹膜纤维化+外泌体组。外泌体组分别于6个时间点予以外泌体干预,并通过4个不同外泌体剂量来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及时机。结果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的腹膜纤维化模型小鼠从28d开始出现腹膜纤维化病理改变,并随模型建立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提示BMSCs外泌体治疗的干预时机可能是28d。在28d予以4个不同剂量的外泌体治疗,50μg/kg组和100μg/kg组与腹膜纤维化组相比腹膜厚度、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I)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0.540、1.031,P=0.705、0.360),但200μg/kg组和400μg/kg组与腹膜纤维化组相比腹膜纤维化显著改善(t=5.071、5.226,P=0.005、0.005),而200μg/kg组与400μg/k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1.540,P=0.280)。结果提示外泌体治疗的最佳剂量为200μg/kg。进一步探索外泌体治疗时机,发现28d、35d分别进行外泌体干预均能明显减轻腹膜增厚(t=4.608、4.608,P=0.007、0.007),并且28d联合35d外泌体治疗相比单次治疗(28d,35d)减轻腹膜增厚效果更佳(t=5.730、5.730,P=0.003、0.003)。结果提示外泌体治疗小鼠腹膜纤维化在28d联合35d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发现BMSCs外泌体治疗小鼠腹膜纤维化的最佳时机为28d和35d,且最佳剂量为200μg/kg。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目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分别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法能获得90%以上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34、CD45和HLA-DR;细胞倍增时间为(24.04±0.49)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1.63%和28.37%;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分化。说明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借助免疫组化技术,分析透析前腹膜微血管密度(腹膜透析置管术时)与腹膜基线溶质转运间的关系,以探究基线转运的可能形态学基础。方法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非糖尿病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时留取壁层腹膜标本,以CD34为血管内皮标志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开始透析4~6周后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计算存腹4h的肌酐腹腔引流液/血浆比值(D/Pcr),;前1日收集24h腹膜透析液,测定蛋白质总量(peritoneal protein excretion,PPE)。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以D/Pcr=0.65为界,分为高/高平均转运组(19例)和低/低平均转运组(13例)。研究期内无急性腹膜炎发作。在对体表面积、残余肾功能、平均动脉压、降压药使用情况、2.5%葡萄糖透析液使用频率、PET当天的血红蛋白、血浆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校正之后,前者腹膜MVD值显著高于后者(F=10.470,P=0.004);腹膜MVD值与D/Pcr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35),但与PPE无显著相关性(r=0.079,P=0.683)。结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腹膜MVD与其小分子溶质基线转运率正相关,与24h腹腔蛋白丢失量无关,可能蛋白质的漏出更多受制于微血管的内在通透性。  相似文献   

20.
张柯  周循  张浩  邹莎琳  凌光辉  孙林  刘伏友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15-1617,1620
[目的]建立和改善两种人腹膜间皮原代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离心法从腹膜透析(PD)引流液中及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从人的腹膜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并分别对两种原代培养的HPMC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两种方法均在体外原代培养成活,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均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显示两种方法培养的HPMC胞浆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提示为腹膜间皮细胞.②经大网膜消化法获得的HPMC可传至第四代,保持原有铺路石样外观,PD引流液离心法获得的HPMC传代后生长缓慢,长期接受PD后HPMC可呈现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结论]成功应用离心法和消化法进行HPMC原代培养,有助于PD研究体外实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