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在早期移植肾排异反应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19例移植肾患和20例正常人的肾脏声像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移植肾患肾功能稳定期,肾脏CDFI表现与正常人相似,各级肾动脉血流信号丰富,呈连续性树枝状;(2)急性排异反应患,移植肾实质血流信号稀少,以舒张期更为显,主肾动脉和段动脉血流呈连续性,叶间动脉血流呈断续的闪烁状,弓形动脉几乎无血流信号;(3)慢性排异反应患,主肾动脉和段动脉血流束变细,信号减少,叶间动脉仅部分显示且呈点状或短条状,弓形动脉不显示或仅有散在点状闪烁血流信号;(4)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排异反应,给予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CDFI检查移植肾实质血流灌注情况也相应改善,这种变化早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善。结论:CDFI不仅能够提示移植肾排异反应而且能够监测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学造影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定量分析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电子微量注射泵对41例肾移植患者外周静脉匀速注入(2min内)声学造影剂半乳糖-棕榈酸2.5g,利用电子计算机彩色直方图软件测定术后正常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横切面积与其内血流显示面积之比(BFAR),以比较两组移植肾血流灌注的定量分布情况及造影历时时间的差异。结果 造影后排斥组和正常组移植肾内血流显像均较造影前增强(P<0.05),但排斥组BFAR的增加值为20.2%,明显低于正常组的29.8%(P<0.05);排斥组72.7%的病例BFAR<70%,无一例BFAR>90%;正常组42.1%的病例BFAR>90%,无一例BFAR<70%;造影前后比较,两组的BFAR重叠率从56.1%降至41.5%;两组的血流增强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排斥组造影持续时间为534s,正常组为346s,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声学造影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定量分析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数据分析在诊断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3例肾移植术后6~30d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对二维灰阶图像、彩色血流图、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S/D)等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RI>0.78、PI>1.82、S/D>4.1为标准,结合彩色血流图及血流频谱形态,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 ( 3D CDU)在移植肾术后监测中的图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三维彩色多普勒图像处理工作站 ,采用磁场空间定位自由扫查系统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 34例进行三维图像获取 ,脱机后进行肾脏结构及血流的三维图像重建与显示。 结果 正常移植肾 3D CDU血流呈珊瑚状 ,立体分布于整个肾实质 ,信号均匀、对称、完整 ;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时移植肾血流信号明显稀疏 ;发生急性排异反应时移植肾血流信号呈斑块状或短棒状 ;血管栓塞时 ,栓塞血管的供血区域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34例 3D CDU表现均与患者临床或病理结果吻合。 结论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新技术具有信息量更丰富 ,动、静脉血流显示更完整、直观、立体感强且灵活多样等优点 ,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失败的主要原因仍是慢性排异反应,本文对慢性排异的临床病理,影响慢性排异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移植病例术后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 ,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排斥组 (AR组 )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组 (ATN组 )进行分析。结果 :①AR组长径、皮质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AT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R组尚可见到肾锥体增大、膨隆、回声减低等二维声像图变化。③以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 0 .7为标准 ,AR组和ATN组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R组和AT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④经有效抗排斥治疗AR组RI值平均 1周左右先于二维声像变化恢复 ,二维声像图变化平均于 4周左右恢复 ,而ATN组RI值平均在 3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彩色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防治肾移植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81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观察和分析两组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血和尿IL -6水平等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血和尿IL - 6水平等方面均较西医治疗组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在防治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具有可降低急性排异反应发生率、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减少治疗费用等优点。其机制可能与合并中药的使用能更好地降低机体IL - 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排斥反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肾移植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的结构及体积、肾皮质厚度、肾动脉内径、血流灌注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随访最长者达4年,45例移植肾功能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者,其移植肾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晰,肾内结构清楚,皮、髓质界限分明,血流丰富。1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明显肿大,肾实质血流信号稀少,叶间动脉呈断续闪烁状,弓形动脉几乎无血流信号。10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移植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肾皮质与肾髓质界限不清,肾内血管分枝稀疏,血管树不连续,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往往不显示,为低速高阻血流。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肾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明显增高,舒张期峰值流速减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的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独特的优点,无创、便捷,其所测得的移植肾形态学数据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排斥反应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的常规峪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失败的主要原因仍是慢性排异反应。本文对慢性排异的临床病理,影响慢性排异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理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在检测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分为3组,移植肾正常组(30例)、急性排斥组(9例)和慢性排斥组(7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慢性排斥反应时肾皮质厚度、肾脏长径、宽径均小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移植肾血流灌注及排斥反应判断有独特的优点,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肾皮质厚度可作为有无移植肾排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正常移植肝脏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1例肝移植患者肝脏动、静脉血流变化及胆管、肝实质声像图改变。主要观察最大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胆管的内径。结果 41例中17例(41.5%)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其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显示13例(76.4%)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减低;15例(88.25%)肝静脉波幅降低,呈单相锯齿波或负二相波;9例(52.9%)肝动脉阻力指数升高;5例(29.4%)胆管轻度扩张。41例中5例(12.2%)肝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周围检测肝动脉血流信号消失。检测中要注意操作技术及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影响因素。肝移植术后3例(17.3%)早期轻度胆管扩张,2周内恢复。20例(48.8%)胆管扩张明显并逐渐加重,原于胆管狭窄(2例)、胆管结石(15例)及其他(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正常移植肝脏的确定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对提高术后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排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有关 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移植肾排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发现,肾移植排异反应的环孢素中毒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十分困难,本文仅从形态学改变出发,分别阐述了二种疾病状态下肾脏血管,肾小管和间质病变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提出应仔细分析移植肾活检标本中动脉、小动脉、肾小球,小管一间质病变的特点,以便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CD44在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4是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和组织,参与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黏附以及渗出,近年发现其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免疫诱导治疗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异反应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经典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急排)、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本组40例心脏移植受者中,11例采用以赛尼哌(daclizumab,商品名Zenapax)为基础的免疫诱导新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观察移植肾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和无ACR时,肾间质浸润细胞中一组标记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CD4或CD8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择17例肾移植患者,定期行移植肾活检,采用PAP四层法对一组标记蛋白进行观察。结果 无ACR的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DR蛋白仅轻度增加,原癌蛋白-2(Bd-2)、IL-2R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增加不明显。当移植肾出现ACR时,上述标记蛋白均  相似文献   

20.
移植肾排异反应与环孢素A肾中毒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肾排异反应与环孢素A肾中毒的病理研究季曙明综述陈惠萍审校临床上移植肾排异反应与环孢素A(CsA)肾中毒常常难以鉴别,因排异反应与CsA肾中毒之间具有共同的病理特点:均可影响肾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因此,从肾组织病理方面鉴别排异反应和CsA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