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三家医院收治的40岁以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对照组为无膀胱癌的40岁以下青年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各82例。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以下膀胱癌患者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饮食不规律(OR=6.117,95%CI:1.079-34.685);食用奶制品(OR=0.031,95%CI:0.002-0.544)。单因素分析显示40岁以下膀胱癌患者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饮食规律、食用奶制品、食用蔬菜、饮水量、食用豆制品。结论:饮食习惯与40岁以下膀胱癌有关,合理规律饮食、常食用奶制品、多吃蔬菜、多饮水、少食豆制品可能减少40岁以下膀胱癌的发病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青年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995年1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肥城矿业中心医院三家医院收治的40岁以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对照组为无膀胱癌的40岁以下青年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各82例。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以下膀胱癌患者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饮食不规律(OR=6.117,95%CI:1.079-34.685);食用奶制品(OR=0.031,95%CI:0.002-0.544)。单因素分析显示40岁以下膀胱癌患者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饮食规律、食用奶制品、食用蔬菜、饮水量、食用豆制品。结论:饮食习惯与40岁以下膀胱癌有关,合理规律饮食、常食用奶制品、多吃蔬菜、多饮水、少食豆制品可能减少40岁以下膀胱癌的发病机率。  相似文献   

3.
膀胱恶性肿瘤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且92.8%为移行细胞癌;而在少儿(少年儿童,年龄≤20岁,下同)病例中,以横纹肌肉瘤最为多见,移行细胞癌非常少见,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系统描述,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在此对少儿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正常膀胱组织及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bFGF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低分化癌和浸润性癌中的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和浅表性癌(P〈0.05),复发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bFGF阳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5.
2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SL  Zhou FJ  Qin ZK  Han H  Liu ZW  Wang B  Wang H  Li YH 《癌症》2006,25(1):73-75
背景与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TC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TCC术后无瘤生存、复发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全组患者无瘤生存195例,复发56例次;死亡14例,其中非肿瘤死亡1例,肿瘤死亡13例。T1期或Ⅰ级肿瘤患者无死亡。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9.6%。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分级呈负相关。T1期和T4期肿瘤患者预后与术式无关。对T2期和T3期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者的预后比保留膀胱者的预后好,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分期早、高分化的TCC患者采用保留膀胱的治疗措施是安全的;分期晚、低分化的浸润性TCC患者应及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源性野生型人酪氨酸磷酸酶(PTEN)基因的高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的抑癌作用。方法 利用携带人PTEN基因的野生型、磷酸酶域突变型质粒体外分别转染人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PTEN的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MTIO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及转染细胞对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MMC)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以空载质粒作为对照。结果 质粒转染后,EJ细胞的PTEN蛋白表达上升75.0%。转染野生型质粒后,EJ细胞异型性低,出现典型凋亡小体,细胞增殖率下降40.1%,bcl-2蛋白表达被下调,并提高了对THP和MMC的敏感性。而转染突变型质粒的EJ细胞则无此作用。结论 野生型PTEN基因在体外对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磷酸酶域突变型PTEN基因无此作用。野生型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其对bcl-2蛋白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8.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和Fasl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庆祥  林福地 《癌症》2000,19(2):156-15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膀胱癌保作用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例正常膀胱粘膜和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Fas和FasL表达。结果:膀胱癌中Fas和FasL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粘 中表达;Fas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均密切相关,但FasL表达与三者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Fas和FasL系统异常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逃避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肿瘤的形成、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成至少存在2条遗传学通路。由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利用单一遗传学改变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敏感性低,采用多个遗传学指标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可提高其敏感性,已有基因组水平的试剂盒应用于临床诊断。研究还发现一些可能与预后判断相关的遗传学改变。基于遗传学的诊断、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激酶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研究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膜尿激酶受体(uPAR)的表达及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结合特性,探讨二者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环氧化酶-2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mR 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 78例TCCB组织中COX 2的表达 ,16例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16例正常组织无COX 2表达。COX 2表达阳性率为 3 5 9% ( 2 8/78) ,COX 2表达与TCCB分级、分期之间呈正相关 ,P <0 0 5。COX 2的表达在复发者中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者 ,P <0 0 5。COX 2的表达在转移者中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5。结论 :COX 2在TCCB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正性调节因子的作用。COX 2与TCCB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恶化有关。COX 2可作为判断TCCB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TEN与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中PTEN与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FHIT蛋白在BTCC表达率分别为56.5%和51.6%,明显低于二者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TCC中PTEN与FHIT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P〈0.05),在BTCC标本中PTEN蛋白表达与FHI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8,P〈0.05)。结论:PTEN、FHIT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TEN、FHIT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BT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The progression of bladder cancer to invasive diseas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its ability to penetrate basement membrane of urothelium. Studies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have shown a reduction in proteoglycan content of the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Based on the well-known fact that proteoglycans are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basement membran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w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bladder cancer incidence and its behavior. These studies include 252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ally confirmed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and 549 patients with other urological disorders who served as controls.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each group was assessed. The group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was divided according to etiological risk factors such as cigarette smoking, diabetes and patients that were non-smokers and did not suffer from diabetes mellitus. We assessed the features of bladder cancer behavior in each group.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estimatio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with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s a dependent binary variable and age, sexes smoking and diabet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considered at two levels: p 相似文献   

14.
鲁北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进行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鲁北地区6所三级医院2006-05-01-2011-10-01病理确诊的2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174例对照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OR和95%可信区间为评价指标,分析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联的危险性因素。结果:鲁北地区子宫内膜癌患者289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259例(90%);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等)30例(10%)。Ⅰ期患者219例(76%),Ⅱ期患者29例(10%),Ⅲ~Ⅳ期患者共41例(14%)。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为25~7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5.41岁,58~61岁为发病高峰。已绝经妇女占6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OR=3.67,χ2=33.70,P=0.00)、糖尿病(OR=1.92,χ2=4.13,P=0.04)、肥胖(OR=4.63,χ2=50.62,P=0.00)、饮用茉莉花茶史(OR=2.63,χ2=19.84,P=0.00)、重体力劳动(OR=1.82,χ2=9.28,P=0.00)、月经不规律(OR=12.68,χ2=107.20,P=0.00)、口服中草药调经(OR=15.21,χ2=68.82,P=0.00)、绝经年龄(OR=1.10,χ2=11.56,P=0.00)、未产(OR=19.07,χ2=15.84,P=0.00)和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OR=2.91,χ2=12.22,P=0.00)等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使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OR=0.29,χ2=37.21,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OR=3.69,95%CI:1.89~7.22)、肥胖(OR=3.06,95%CI:1.62~5.75)、月经不规律(OR=4.53,95%CI:2.13~9.60)、口服中草药调经(OR=9.31,95%CI:2.91~29.76)、绝经年龄晚(OR=1.13,95%CI:1.06~1.20)和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OR=5.20,95%CI:2.13~12.73)是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使用IUD是内膜癌的保护性因素,OR=0.84,95%CI:0.79~0.88。结论:高血压、肥胖和绝经年龄等因素可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ASSF1A和CyclinD1与Bcl-2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5例癌旁黏膜及1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88.9%(40/45)和57.8%(26/45);癌旁组织分别为84.4%(38/45)、42.2%(19/45)和24.4%(11/45);正常组织分别为94.4%(17/18)、38.9%(7/18)和16.7%(3/1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膀胱黏膜,P<0.05;而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RASSF1A和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蛋白的表达降低和CyclinD1、Bcl-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ASSF1A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使CyclinD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高表达常提示肿瘤的预后不良,由此本文旨在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随访5年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FA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与15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58.5%(38/65),差异有显著性(P<0.05).FAS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初发、复发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无关.FAS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阴性患者(18% vs.4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酶活性增强;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有提示不良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HER-2和MMP-2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方法,检测82例BTCC组织标本中HER-2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82例BTCC组织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2%,MMP-2阳性率70.7%;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HER-2和MMP-2蛋白阳性表达。HER-2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BT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5);HER-2和MMP-2两者在BTCC组织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HER-2与MMP-2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与促进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