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n=94)、骨量减少组(n=92)、骨质疏松组(n=49)。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N-MID、β-CTX、甲状腺旁激素(PTH)以及25(OH)D3水平。分析血清N-MID、β-CTX与BMD、PTH及25(OH)D3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的能力。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依次增大、糖尿病病程依次延长(P0.01)。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β-CTX和PTH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N-MID、β-CTX水平与BMD均负相关(P0.05),与PTH均正相关(P0.05),与25(OH)D3无明显相关性;血清N-MID与β-CTX正相关(P0.01)。血清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与骨量正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和0.85,特异度为100.00%、96.81%(P0.001)。结论:测定血清N-MID、β-CTX水平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变化情况,进而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在骨质疏松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骨科检查的900例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竞争法检测25(OH)D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夹心法检测PTH、β-CTX水平。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骨量正常,648例)、B组(骨量减少,145例)和C组(骨质疏松,107例),观察比较3组骨密度水平与25(OH)D、PTH、β-CTX水平。结果 C组骨密度水平低于A、B两组,C组25(OH)D水平低于A、B组,PTH、β-CTX水平则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TH、β-CTX水平则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而PTH、β-CTX水平升高,上述指标在骨质疏松筛查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 D[25(OH)D3]、N -端骨钙素(N-MID-OT)、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81例,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35例、骨量减少组31例和骨质疏松组15例。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及 PTH、25(OH)D3、N-MID-OT、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病程、FPG、血 Ca、P、ALP、血脂及 PTH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的 BMI 水平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低,骨量减少组的 BMI 水平较骨量正常组低(P <0.05);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 HbAl c 水平降低,(P <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的25(OH)D3、N-MID、T-P1NP 水平降低(P <0.05),β-CTX 水平升高(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提示骨密度与 BMI、25(OH)D3、N-MID、T-P1NP 呈正相关,与年龄及β-CTX 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骨密度变化与骨代谢标志物、25(OH)D3水平、年龄及血糖控制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老年T2DM患者腰椎及髋骨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75例)、骨量减少组(72例)、骨质疏松症组(53例)。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包括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钙、24 h尿蛋白(UP)。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BMI及空腹C肽、25(OH)D、BGP、TPⅠNP水平降低(P0.05),β-CTX、24 h UP、PTH、Hb A1c水平升高(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及FBG、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BGP、TPⅠNP、25(OH)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3、0.269、0.223,P值分别为0.01、0.05、0.01),与β-CTX呈负相关(r=-0.246,P0.01)。结论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易发生骨量减少,甚至合并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25-羟维生素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骨质疏松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骨折患者80例,根据骨密度(BMD)不同分为 BMD 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 及 PTH 水平,采用双能 X 线 BMD 仪检测 L2~4、股骨颈及全髋BMD。【结果】80例骨折患者中发现 BMD 正常7例,骨量减少16例,骨质疏松57例。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25-(OH)D 水平显著低于 BMD 正常组;而 PTH 显著高于 BMD 正常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 与 BMD 呈显著正相关,与 PTH 呈显著负相关(P <0.05);25-(OH)D 与L2~4 BMD 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老年骨折人群存在较明显骨质疏松症状,应补充维生素 D;腰椎可能更易因25-(OH)D 的减少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应当在补充维生素 D 的同时注重对腰椎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钙、磷、镁与绝经年限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38例(骨量正常组23例,骨量减少组55例,骨质疏松组60例)绝经后女性血清进行外周血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及骨密度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量减少组血清钙、磷低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β-CTx、PTH高于绝经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羟维生素D、PTH、钙、镁低于骨质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钙、镁呈正相关(r=0.60、0.51,P0.01),与β-CTx、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0.39,-0.58,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明显,采用骨密度检测结合不同的骨代谢指标能更全面、合理地评价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平衡状态,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25(OH)D水平分为3组:25(OH)D20ng/ml者为G1组(n=40),25(OH)D在20ng/ml~30ng/ml之间者为G2组(n=78),25(OH)D30ng/ml者为G3组(n=32)。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血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分析25(OH)D与HOMA-IR、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分析HOMA-IR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间血清25(OH)D、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440,P0.05);各组间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ALP无显著相关性(r=-0.041, r=-0.038, r=-0.011, r=-0.048, P均0.05),与PTH呈负相关(r=-0.597, P0.05);HOMA-IR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ALP无显著相关性(r=0.039, r=0.030, r=0.015, r=0.044, P均0.05),与PTH呈正相关(r=0.298, 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T2DM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胰岛素抵抗、骨代谢指标PTH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与PTH呈正相关,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T2DM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25羟维生素D[25(OH)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该院收治的13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T值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42例)、骨量减少组(43例)、骨质疏松组(46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钙、血/尿磷、血/尿镁、血/尿钠、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TSH、25(OH)D、TNF-α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分析骨质疏松组TSH、25(OH)D、TNF-α水平与BM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4组TG、TC、LDL-C、HDL-C、血/尿钙、血/尿磷、血/尿镁、血/尿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组TSH、25(OH)D水平与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TNF-α水平与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TSH、25(OH)D在糖尿病患者中呈低水平状态,TNF-α在糖尿病患者中呈高水平状态,且TSH、25(OH)D、TNF-α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59例。收集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和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包括血压、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肾小球滤过率(eGFR)、股骨颈骨密度(FNBMD)、腰椎L1~L4骨密度(L1~L4 BMD)。分析FNBMD、L1~L4 BMD的变化,以及血尿酸水平与钙、PTH、OC、PⅠNP、β-CTX、25(OH)D、FNBMD、L1~L4 BMD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25(OH)D、FNBMD、L1~L4 BMD、肌酐(Cr)、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TH、甘油三酯、OC、PⅠNP、β-CTX水平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经四分位法分组后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在391.00~652.00μmol/L的患者FNBMD、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钙调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和维生素D的变化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检测血清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指标,并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6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减少组(32例)、骨质疏松组(12例)、正常组(16例),测定3组的血清PTH和25羟维生素D3,分析其与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患者腰椎或髋部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20.0%(12/60),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3%(32/60).3组的血清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P=0.043),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PTH水平明显上升[(44.87±10.62)、(50.24±20.32)μg/L与(36.96±12.36)μg/L,P均<0.05].但25羟维生素D3浓度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TH水平与髋部骨矿面密度(BMD)呈显著负相关(r=-0.224,P <0.05),与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r=-0.187,P>0.05).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髋部BMD与血清PTH浓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骨折初期患者的术前骨转换指标,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以及不同性别和不同骨折部位骨转换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入院的骨折48 h以内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或髋部骨折患者216例,其中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髋部骨折118例,于入院第二天清晨对患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骨钙素(O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按性别、骨折部位及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分组,比较组间的25 (OH) D、OC、β-CTX和PTH的差异。结果①男性患者62例,平均年龄(68.371±12.194)岁;女性患者154例,平均年龄(75.403±12.360)岁。糖尿病患者36例,平均空腹血糖水平(8.956±4.223) mmol/L;非糖尿病患者180例,平均空腹血糖(6.175±1.608) mmol/L。②OC和β-CTX在不同性别骨折患者、以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骨折患者OC和β-CTX显著低于女性骨折患者(P<0.05);男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但是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 OC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与男性一样在不同骨折部位亚组OC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96.3%的患者存在25(OH) D缺乏情况,女性髋部骨折亚组患者25(OH) D显著低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女性患者髋部骨折亚组PTH水平显著高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男性患者而言,血清PTH水平在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亚组和非糖尿病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女性骨折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但是不同骨折部位患者OC和β-CTX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腰椎骨折的3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腰椎骨折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的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关系。结果 2组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血钙(Ca~(2+))、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BALP、PINP呈正相关(P 0. 05),与25-(OH)D呈负相关(P 0. 05),与β-CTX无相关性(P0. 05)。结论 BALP、PINP、25-(OH)D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关联密切,其中BALP、PINP是其危险因素,25-(OH) D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102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和全身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4例)、骨量减少组(36例)和骨质疏松组(2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t 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浓度,比较三组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骨密度的降低,骨代谢指标的水平逐渐增高,其中,N-MID-OT和β-CTX的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t P1NP在骨质疏松组和其余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LP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量减少组中,N-MID-OT与Neck、Troch及全身的BMD呈负相关(r=-0.754,-0.663,-0.743;P0.05),β-CTX与Ward的BMD呈负相关(r=-0.273;P0.05);骨质疏松组中,N-MID-OT与所有部位的BMD呈负相关(r=-0.736,-0.562,-0.715,-0.521,-0.436;P0.05),β-CTX与Neck、Ward及全身的BMD呈负相关(r=-0.532,-0.614,-0.764;P0.05)。结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呈负相关,两者联合评估有助于早期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及非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106例)、骨量减少组(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BMD及血清铁调素、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铁调素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腰椎BMD、股骨颈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量减少组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PⅠNP、OPN、β-CTX、OC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PⅠNP、OPN、β-CTX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35.0μg/L,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57.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年龄、PⅠNP、OPN、β-CTX、OC均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校正年龄,还是校正年龄和体重,铁调素与PⅠNP、OPN均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且与年龄、骨代谢指标和BMD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测定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组。另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进行BMD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对比3组受试者BMD、PINP和β-CTX水平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伴骨折组PINP、β-CTX和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BMD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BMD与PINP、β-CTX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27,-0.593,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伴骨折患者的骨折发生与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脆性骨折诊断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80例,依据是否合并髋部脆性骨折将这些患者分为合并组(n=40)和未合并组(n=40)两组。采用LEXXOS双能X线骨密度(BMD)测定仪对其腰椎和髋部BMD进行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ⅠNP)等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然后统计分析BMD和25(OH)D3、β-CTX、Total-PⅠNP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患者髋部大转子、腰椎L2处的BMD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β-CTX、Total-PⅠN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者的总髋部、腰椎均值BMD和25(OH)D3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和β-CTX、Total-PⅠNP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未合并组患者总髋部BMD和β-CTX、Total-PⅠNP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25(OH)D3、β-CTX、Total-PⅠNP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脆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25(OH)D3降低,β-CTX、Total-PⅠNP提升可能能够对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提升进行独立预示,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玉昌  王重阳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777-1779,178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性肾病(DN)患者骨代谢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129例老年DN患者(观察组)和125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骨代谢指标{血钙(Ca)、血磷(P)、骨钙素(OCN)、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eGFR,并分析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素(PTH)及总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更长,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尿白蛋白、血P、OCN、PTH、T-PINP及eGFR水平升高(P<0.05),血Ca、25(OH)D3水平降低(均P<0.05).与肾功能Ⅰ~Ⅱ期患者比较,Ⅲ~Ⅴ期患者血Ca、血P、OCN、PTH及T-PINP水平升高(均P<0.05),25(OH)D3和eGFR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OCN、PTH、T-PIN与eGFR均呈负相关(r=-0.863,P=0.002;r=-0.754,P=0.013;r=-0.728,P=0.018);25(OH)D3与eGFR呈正相关(r=0.802,P=0.005).[结论]老年DN患者骨代谢指标和eGFR均存在异常,且OCN、PTH、T-PINP、25(OH)D3与eGFR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联合雌激素(E2)对围绝经期尚未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预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0例初诊围绝经期尚未绝经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68)、骨量减少组(B组,n=125)和骨质疏松组(C组,n=127)。所有研究对象进行AMH和E2检测,比较3组间水平的不同;Spearman相关性进行血清AMH和E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MH和E2及二者联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比较为:A组B组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MH和E2水平间呈正相关性(r=0.261,P0.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得出,AMH、E2以及二者联合预测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824和0.854,灵敏度分别为65.8%,68.9%和69.3%,特异度分别为72.4%,82.7%和85.8%。结论 AMH可用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诊断,其与E2联合可明显提高E2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原C端交联物(CTX)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尿白蛋白、25(OH)D水平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TH水平随增龄有升高趋势。OC及CTX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受试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或微量尿白蛋白组相比,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OC及CTX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P0.05)。25(OH)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随25(OH)D水平降低,OC及CTX亦呈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OC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并与尿白蛋白水平具有负相关性。骨代谢状态以低转换型为主,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尿白蛋白及25(OH)D水平具有一定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标志物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关系,探讨骨标志物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钙化组(n=59)和非钙化组(n=29)。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炎症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检测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N端-骨钙素(osteocalcin, N-MID)、β-异构C-端肽(type 1 collagen cross-linking β-C terminal peptide,β-CTX)和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比较2组数据,做骨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及冠状动脉钙化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钙化组骨标志物较非钙化组升高[N-MID(t=2.182,P=0.034)、β-CTX(t=2.912,P=0.005)、ALP(t=2.480,P=0.017)],提示钙化组存在高转化骨病。(2)PINP与炎症指标hs-CRP(r=0.438,P=0.001)、IL-6(r=0.357,P=0.028)、SAA(r=0.298,P=0.038)呈正相关;甲状旁腺激素(PTH)与β-CTX(r=0.588,P<0.001)、N-MID(r=0.463,P=0.001)、PINP(r=0.369,P=0.007)、PINP/β-CTX(r=0.364,P=0.009)呈正相关;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与N-MID(r=0.389,P=0.005)、PINP(r=0.360,P<0.010)、PINP/β-CTX(r=0.383,P=0.006)呈正相关。LHR(low-/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β-CTX(r=0.340,P=0.010)呈正相关。(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β-CTX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3,95%CI:1.51~7.78,P=0.003)。结论 骨标志物参与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其中β-CTX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炎症因子、PTH、LHR及β2-MG与骨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继而影响冠状动脉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