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韦氏针药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及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74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1片/次,3次/d;银杏达莫,20mL,1次/d,静滴;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复明胶囊,4粒/次,3次/d,口服;银杏叶片,2粒/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韦氏针药结合疗法。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2组治前后视力,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视野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电生理。结果:治疗后,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9.06%,显著高于对照组57.50%(P<0.05)。治疗后,2组MS、M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100峰时均较治疗前降低、振幅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100峰时低于对照组(P<0.05)、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针药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视力和视野,改善视觉电生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64眼,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31眼)和治疗组23例(33眼),其中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后服用ATP、维生素B1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使用上述西药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每周的视力、眼压、滤泡变化,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滤泡。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以及视野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眼压以及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晚期青光眼眼压多持续升高,视野成管状,视神经萎缩,视功能严重受损,治疗上有很大风险,给护理工作也带来一定难度。现将我院1998年以来38例(40眼)晚期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晚期青光眼患者共38例(40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4·7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2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例(16眼);入院时最高眼压为56mmHg(1mmHg=0·133kPa),最低眼压28mmHg,平均35·7mmHg。患者术前视力:光感3眼,手动6眼,指数8眼,0·02~…  相似文献   

4.
通过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方法对58例(98只眼)视神经萎缩归纳为肝气郁结;脾虚气弱;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寒中少阴等七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观察其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和不同病因、证型的疗效。结果:58例(98只眼)中显效60只眼(61.23%),有效20只眼(20.4%),无效18只眼(18.37)。总有效率81.6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明目汤结合西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患者(60只眼)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实验组)14例(28只眼)和对照组16例(32只眼),对照组以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明目汤,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光敏度和db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P-VEP振幅和潜伏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明目汤结合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视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眼科治疗中对视神经萎缩的修复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视神经萎缩病例80例(120只眼),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鼠NGF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荧光跟底血管造影(FFA)乳头荧光充盈时间,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显著上升(P<0.05),中心视野灰度显著下降(P<0.05),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时间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明显高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 鼠NGF可有效改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力及中心视野缺损,缩短乳头荧光充盈时间,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198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99眼)采取中医疗法治疗:口服中药和穴位针刺,对照组(99眼)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口服西药和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视野变化比较,观察组好转20眼,稳定75眼,恶化4眼,对照组好转10眼,稳定72眼,恶化17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对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视神经的恢复,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甲钴胺片和球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埋穴治疗,分别给予3个疗程治疗以后,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视力、视野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总有效率为72.33%,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种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120例视神经萎缩病例资料,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归纳研究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在各证型中,气血两虚型出现率为34.1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出现率(P<0.05).气血瘀滞型为28.33%,肝肾阴虚型为18.33%,肝郁气滞型为16.67%,出现率分别较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Leber视神经萎缩患者以肝郁气滞型为主(占66.67%),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则以气血瘀滞型为主(占70.00%),青光眼及缺血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证型变化较多.结论视神经萎缩证候特点是: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郁气滞、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指标。方法 以传统药物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视神经萎缩39例57眼,以视力、中心视野及眼电生理(P-VEP)作为观察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 视神经萎缩经治疗后功能有一定改善,视力、中心视野、P-VEP(P100潜时)3项均有好转在统计学上有显意义,且3项指标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视力、中心视野、P-VEP均可作为视神经萎缩患的病情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罗国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2,(2):54+57-54,5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者76例(89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经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的治疗组46例(53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30例(36眼)。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治疗组视力、视野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眼压平均15.98±0.53(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变化特点,并进行PhNR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视野平均缺损值(MD)、杯盘比(C/D)的相关性研究,探索PhNR在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及视神经节细胞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20例20只眼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患者18例20只眼。分别对两组进行ERG、视野、眼底照相和OCT检查,比较两组视网膜电图PhNR振幅,并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的PhNR振幅分别与MD、C/D和RNF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和对照组的ERG中暗视反应、最大反应、30Hz震荡电位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视神经萎缩组明视反应a波和b波振幅差异也没有显著性意义,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组的PhNR振幅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且PhNR的振幅与视神经损伤情况如RNFLT(r=0.665)、MD(r=0.564)、杯盘比(r=0.686)等相关(均为P<0.01)。结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眼视网膜电图PhNR振幅明显下降甚至消失,PhNR可用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和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 compound anisodine,CA)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作用.方法:根据改良的HPA国际视野分期法,收集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随机分为CA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和维脑路通片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底、视野及视乳头血流情况.结果:CA组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of defect,MD)明显改善;两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CA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樟柳碱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和视乳头血流,保护视神经.  相似文献   

14.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常军  吴怡 《吉林医学》2014,(7):1363-1364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58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8例(30眼),治疗组30例(32眼)。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 mg,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均作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疗程20 d。以视力、视野为疗效判断指标。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20%,治疗组有效率78.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198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99眼)采取针刺治疗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眼睛的睛明、球后、风池、百会、承泣、太阳等穴位使用针刺治疗,对照组(99眼)采取基础西医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视野变化比较,观察组好转20眼,稳定75眼,恶化4眼,对照组好转10眼,稳定72眼,恶化17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不但在根本上使患者的视神经得以恢复,而且就治疗的角度而言,提高了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69只眼)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34只眼)和治疗组23例(36只眼)。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的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及Amsle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是视力明显改善。结论: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病机入手,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实施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间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计算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针药结合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研究组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耳聋耳鸣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稳定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OAG患者102例,随机分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辩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及视野MD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眼压IOP及视野M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POAG应用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能够保护和改善视神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法,将40例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十针针刺治疗;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SDSVD)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十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