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透明敷料在气管切开伤口换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透明敷料用于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治疗组15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然后把10 cm×12 cm无菌透明敷料除去外包装,经两次对折后,剪去折叠角部分,使中心有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同大小的孔,再敷盖在气管套管上,气管套管外口从敷料中心孔穿出,以此保护气管导管及颈部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观察两组伤口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气管套管拔管时间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加盖透明敷料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行设计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探讨其在气管切开患者封堵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由封堵盖和连接管2个部分组成,整体长度30 mm,材质为邵氏硬度70°~80°硬质医用硅橡胶。便利选取2022年2月—9月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气管切开封堵管患者60例作为应用对象。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进行封堵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20 ml)活塞帽进行全堵管。比较两组封堵装置脱出次数、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封堵时间、全封堵时通气流量。结果 封堵装置脱出次数,试验组为0(0,0)次,对照组为0(0,1)次;气管套管拔管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66.67%;气管套管封堵时间,试验组为(2.37±1.83) d,对照组为(3.45±1.10) d;全堵管时气管套管的通气流量,试验组为(12.85±2.46) L/min,对照组为(18.70±5.58) 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使用气管套管可调节封堵装置,可有效降低封堵装...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总要经过堵管阶段才决定是否拔管。笔者在神经外科工作时,采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器为152例气管切开患者试行气管套管堵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气管切开套管的外口处常以双层湿纱布覆盖,起到湿化气道的作用,但纱布很容易被病人的呼吸气流吹到一旁,特别是咳嗽反射强的时候更是如此,起不到持续湿化气道的作用,使病人的呼吸道干燥,痰液变得黏稠,不利于排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获得性肺炎的几率,同时又增加了耗材。我们在2009年对气管套管外口覆盖的敷料给予了固定,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使用3M胶带及透明敷料行小儿气管插管加强固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更有效的小儿气管插管固定方法,以保证治疗及护理安全。方法选取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转入ICU且需使用气管插管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3M胶带及透明敷料加强固定方法,患儿正常拔管前观察胶布卷曲、脱开情况,气管插管移位、脱出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胶布卷曲、脱开,气管插管移位、脱出方面都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3M胶带及透明敷料对小儿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泡沫敷料衬垫在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救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套管护理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使用四层纱布作为颈部皮肤护理衬垫,观察组选用泡沫敷料作为颈部皮肤护理衬垫.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后,常规使用胶布固定颈部敷料。但由于皮肤分泌汗液、油脂等易使胶布失去黏性,以及患者烦躁、体位改变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固,敷料频繁脱落,既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切口感染因素,还引起家属的不满。我科自2005年1月起采用绷带固定颈部敷料,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郝德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5):15-16
目的 探讨蝶形透明敷料用于气管切开造口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蝶形透明敷料覆盖,对照组采取白色医用胶布覆盖造口.对比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无创通气、耐受情况,造口处局部皮肤反应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蝶形透明敷料是一种气管切开造口处良好的敷料. 相似文献
10.
3M透明敷料预防12例压疮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Cinsdule提出,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事实证明,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从溃疡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熊焕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4,5(6):69-70
目的:探讨金属带气囊气管套管在人工呼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行气管切开术并人工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带气囊金属气管套管,B组30例采用普通的气管套管做为对照,观察两组在行人工呼吸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皮下气肿,口鼻漏气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属带气囊气管套管在人工呼吸中的应用,其效果远远优于普通气管套管。 相似文献
12.
腹水是内科常见的病疗之一,其机制复杂,一旦形成,部分患在内科药物治疗上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大量的腹水明显影响患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命,故腹穿和腹水回输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治疗手段。但患的穿刺点经常有渗漏液的情况。我院对腹水穿刺术后患60例用明胶海绵加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防止渗漏液的发生,并与其他2种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方法,实验组使用泡沫敷料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换药间隔时间及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换药间隔时间及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应用泡沫敷料,可以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及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切开时具有一定的危险,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气管套管起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确保各项治疗实施的重要作用。但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病人需定时更换套管,更换套管操作较切开时简单、危险性相对低, 相似文献
18.
配有多个内套管的不锈钢气管套管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切开患者每6~8h需更换内套管1次。传统的气管套管只有1个内套管,其操作方法是护士给患者吸痰后,取出内套管用流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有盖罐中,加适量水煮沸半小时,待内套管冷却,用无菌镊子夹取放回。此方法不但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痰多、黏稠患者的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导致内套管放置困难,另外煮沸消毒灭菌效果也不肯定。鉴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气管切开即从气管第3、4软骨环前壁切开,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由于需长时间机械通气或保持人工气道,行气管切开术后一般置管时间较长。临时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放置的持续时间从8 d到46个月不等,平均时间为4个月[1]。气管切开置管术后,切口敷料更换是护理中的关键,如何预防切口感染和预防继发呼吸道感染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