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病罪犯的述情障碍。方法对5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罪犯(精神分裂症组)和27例心境障碍罪犯(心境障碍组)及12名健康罪犯(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心境障碍组总分及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精神分裂症组与心境障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罪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对该类群体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职学生述情障碍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中职学生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进行测评分析。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58分者设为述情障碍组(45名),<58分者设为对照组(113名)。结果述情障碍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分和病人健康问卷总分及5种症状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中职学生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与9种躯体不适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识别情感障碍因子分与10种躯体不适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与6种躯体不适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识别情感障碍和年龄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预测因素(R2=0.246)。结论中职学生述情障碍者功能性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疼痛及睡眠障碍,识别情感障碍与这些不适症状关系密切,可作为青少年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与个性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43例神经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与58名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神经症患者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因子1、因子2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因子1、因子2及因子4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因子3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均呈负相关;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因子2与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与某些个性特质及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震后2a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以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74名灾区医务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特质应对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灾区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显著相关(P<0.01);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消极应对分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地震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消极应对方式在述情障碍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伴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的认知特征。方法将32名抑郁障碍伴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设为研究组,49名非抑郁障碍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疼痛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的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性态度、疼痛应对方式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自动思维问卷总均分、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的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哲学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应对方式问卷的灾难化、祈祷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移注意力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障碍伴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存在显著的负性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对躯体疼痛症状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病耻感体验的相关性。方法对2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21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阴性症状分与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因子3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及多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述情障碍越明显其病耻感体验越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负性自动思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6名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自动思维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研究组进行评定,对上述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和自动思维问卷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及抑郁症状项目分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自动思维问卷评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自动思维问卷评分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描述自身情感的能力、认识和辨别情感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述情障碍和负性自动思维,述情障碍与自动思维存在相关,提示在认知治疗的过程中,开展述情能力的情绪加工能力训练治疗,对患者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170名身心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进行测评分析,对研究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及各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和因子II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因子I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和因子I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因子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子III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神症状越严重,述情障碍越明显,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75.22±13.93)分在多伦多述情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得分(60.19±9.27)分(P〈0.01),抑郁症患者在因子1描述情感能力和因子2区别情感和躯体感受能力方面的得分最高,明显高于中间值,除了主观支持与述情障碍量表的各个因子都无相关(P〉0.05)之外,描述情感的能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和其他因子的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幻想与社会支持总分和其他因子的得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程度与其社会支持状况有关,可以通过解决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问题,来提高其社会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7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7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评定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因子1、2、3、4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不同性别患者间上述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述情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恰当的心理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不同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的脑听觉诱发电位P50,计算P50抑制率,比较3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条件-测试刺激模式中,亲属组T-P50波幅显著低于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P50抑制显著强于患者组、弱于对照组(P<0.05);刺激序列模式中,亲属组、对照组P50波幅显著低于患者组(P<0.05),P50抑制显著强于患者组(P<0.05),亲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两种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表现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中枢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与应对方式及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将59例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抽取57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童年创伤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动思维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合并样本显示,被试童年创伤问卷总分与自动思维问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方式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动思维问卷评分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童年创伤通过负性自动思维间接影响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在童年创伤与积极的应对方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以及与40例正常人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结果。【结果】述情障碍在-l占床治愈前组的发生率为(63.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精神分裂症患者治愈前、后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患者治愈前TAS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治愈后(P〈0.05),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愈前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后组TAS总分和外向性思维、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治愈前TAS评分与发病次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453,P〈0.01),与病程、文化、年龄和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述情障碍,治愈后述情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的个性特征,为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197例精神病患者和509名一级亲属设为研究组,依据不同状况分为3组:A组(高发家族)77名,B组(有阳性家族史)297名,C组(无阳性家族史)332名.抽取同期当地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且均无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史家庭的父母及其子女设为对照组,共入组195名.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一级亲属个性内向和倾向内向、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间型个性和情绪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A组、B组中父母组个性外向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不稳定比率均显著高于C组父母组(χ2=5.31、6.24,P<0.05),中间型个性及情绪比率均显著低于C组父母组(χ2=6.41、6.27,P<0.05),同胞组个性内向和情绪不稳定比率显著低于患者组和父母组(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内向和倾向内向比率显著高于心境障碍患者(χ2=7.53、6.86,P<0.01),倾向外向和外向比率显著低于心境障碍患者(χ2=7.26、6.37,P<0.05或0.01),而情绪稳定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不同群体具有差异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级亲属个性以倾向内向和内向者居多,情感障碍患者及一级亲属以倾向外向和外向者居多;这种家系性的易罹病素质可能是精神病发病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喹硫平治疗,并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干预效果,随访1a统计复发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 a末,研究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为3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研究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老年抑郁症病人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子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392~8.809,P〈0.05);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女性化平均T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952~10.854,P〈0.05);研究组TAS因子Ⅰ评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T分值均呈正相关,因子Ⅳ评分与抑郁T分值呈负相关(r=-0.340~0.487,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病人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