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的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观察12周。于训练前及训练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训练后,两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和研究组病情总评估因子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总积极因素、病情总评估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t,予以音乐辅助治疗,观察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末,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病情状况,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结果人组患者经12个月音乐辅助治疗后,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及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精神病性表现、个人整洁得到明显改善(P〈0.05),总消极因素及激惹、抑郁、迟缓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音乐治疗能有效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和单纯的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人衰退中的作用。方法将80N慢性精神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督促参加精神音乐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进行了为期12周的精神音乐治疗,治疗结果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12周时,评定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组采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对延缓慢性精神病人的精神衰退比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用好,证明了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人精神衰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精神疾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阿立哌唑合并社交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交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减轻精神残疾,促进患者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行为训练。观察1个月。于训练前后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后两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训练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家庭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随访效果。结果随访各时段观察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病程总估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随访第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6周。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自知力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兴趣爱好、个人卫生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对照组仅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和单纯的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探讨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衰退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督促参加精神音乐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进行为期12周的精神音乐治疗。治疗结果采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12周时,评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采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配合精神音乐治疗对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衰退比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用好,证明精神音乐治疗在延缓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7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自拟调查表统计两组各类症状发生率,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研究组各类临床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各种精神症状的改善,对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末,研究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总消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总积极因子、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6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和总积极因素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因子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升高(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激惹、迟滞因子分和总消极因素分均较优质服务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农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93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同时予以系统化农疗,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参加农疗6个月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升高(P<0.05),12个月后升高更显著( P<0.01);6个月后总消极因素及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较农疗前显著下降(P<0.05),12个月后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系统化农疗能显著促进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育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1年312月某精神病医院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口服与精神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安排3个月有针对性的体育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体育治疗后试验组NOSIE总分、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高(P<0.001);而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病表现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低(P<0.001)。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体育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张辉 《临床医学》2014,(11):36-3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BPRS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及BPRS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SAN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NOSIE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78.85%)显著升高(P〈0.05);此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52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行为矫正。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影响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NOSIE评分社会能力(35.10±3.89)分、社会兴趣(28.87±3.08)分、个人整洁(28.15±2.41)分,均高于对照组(20.34±2.38)分,(19.98±2.54)分,(21.43±2.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56,12.03,9.01,P〈0.01);迟缓(6.78±2.11)分、抑郁(5.23±1.38)分,均低于对照组(11.59±2.65)分,(11.79±2.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61,11.2,P〈O.01);激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矫正干预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缓解护理人员的部分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末,入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 结论 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情感活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职业治疗组转入康复科接受职业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职业治疗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分、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职业治疗融合传统农艺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