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恢复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工娱疗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社区工娱治疗,对照组不参加任何社区工娱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结论社区工娱治疗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立体健康教育,观察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6个月末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问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末起,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干预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主动服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个月、6个月末拒绝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末起研究组被动配合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感护理法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智力训练、记忆训练、推理能力方面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手指操对轻度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轻度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及手指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ADL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手指操可有效改善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予以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出院后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分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结果出院后8周,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护理管理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肢体功能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观察12周.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2周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康复训练12周末,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观察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有所降低,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康复训练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联合康复训练能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4个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56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与就业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对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的影响显著。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因素众多,其中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52例早、中期A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家居安全、康复训练等遵医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于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为(15.86±3.81)分,SF-36综合评分为(578.3±14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为(16.12±2.8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继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及综合评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家庭随访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83例社区居家AD早期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入组时开展一次有关AD知识教育与居家康复训练指导,此后由家庭照顾者督促患者按居家护理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干预期1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ADL、HAMA得分及居家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后分数较干预前提高,且1年后无患者发展为中期痴呆;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MMSE、HAM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SE:P0.05;HAMA:P0.01),ADL得分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分数较对照组降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MMSE、ADL、HAM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有2例患者发展为中期痴呆。结论:仅依靠家庭照顾者督促患者开展居家康复训练是不够的,家庭随访干预可有效维持AD早期患者的认知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的影响,总结老年痴呆患者的社区护理经验。方法在本社区建立老年痴呆患者健康档案,将14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痴呆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照料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8.25±1.7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为(22.98±4.08)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MMSE评分(915.53±2.05)分和ADL评分(27.62±3.63)分,与对照组MMSE评分(15.68±1.94)分和ADL评分(27.63±3.31)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照顾者SDS评分为(52.88±4.83)分,SAS评分(52.34±4.79)分,与干预前SDS评分958.79±6.710分、SAS评分(59.55±7.44)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SDS评分(57.15±6.49)分、SAS评分(57.38±5.89)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痴呆症状,并减轻照料者抑郁与焦虑症状。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具有明显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01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具体病情施行针对性护理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哈伯因与茴拉西坦治疗壮族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壮族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哈伯因壮族组和茴拉西坦壮族组,每组50例,分别口服哈伯因和茴拉西坦治疗;将100例汉族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哈伯因汉族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50例,哈伯因汉族组口服哈伯因治疗,综合治疗组口服哈伯因或茴拉西坦治疗,同时联合肠溶阿斯匹林及其他康复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末,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生活能力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各组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2周末,综合治疗组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较其他各组升高更显著,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其他各组下降更显著(P<0.05).所有对象中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率为91.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63.3%;轻度痴呆患者为82.2%,中度痴呆为53.6%.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痴呆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度痴呆患者(χ2=19.69、18.16,P<0.01).各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哈伯因与茴拉西坦能有效改善壮族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功能,对血管性痴呆及轻度痴呆患者效果更显著,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治疗安全性高,依从性高;但药物联合康复治疗远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治疗全程。于干预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入院不同时间段,将80例居家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护理指导及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Z=18.9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照顾者科学地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