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8.0%,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兴奋、头昏、便秘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64,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健脑宁口服液治疗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5.0%、有效率98.3%,对照组分别为56.7%、88.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4.82,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生存质量,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定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各时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领域评分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及放松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的4个领域、对照组1个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5个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放松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将5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分别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6名设为C组。A组和B组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检测P300评价认知功能;C组于入组时检测 P300。结果治疗8周末,A组显效率69.2%、总有效率80.7%,B组分别为57.7%、76.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0.75,P>0.05)。治疗后A组和B组P300的P2、N2、P3潜伏期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或0.01);A 组 P2、N2、P3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1),且 N2、P3波幅显著高于 B 组(P<0.01)。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优于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8.78%,有效率90.91%;对照组分别为75.00%、87.5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减轻或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总体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5.9%、总有效率91.4%,对照组分别为71.7%、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6,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可作为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63例,分别口服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西酞普兰组治疗第1周、2周末较氯米帕明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8周末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为82.5%,氯米帕明组为7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但两组便秘、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性下降(P<0.01),西酞普兰组治疗第4周末均显著低于氯米帕明组(P<0.01),两组其他时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较少;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均明显升高,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后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血清、脑脊液唾液酸水平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舍曲林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0.0%、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70.0%、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但研究组口干、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与舍曲林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更适合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联合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4周、6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正确反应数及完成分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2周、4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单用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并探讨其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单相组,5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设为双相组,4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3组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进行P300检测分析。结果单相组与双相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双相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单相组(P<0.01)。单相组和双相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双相组显著低于单相组( 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相组和双相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 P<0.01),波幅显著降低( P<0.01),双相组潜伏期更长。单相组和双相组P300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与P300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理性情绪疗法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自尊水平及自我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7例,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2周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治疗时段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为(6.2±1.8) d,对照组为(11.5±5.6) d,研究组显著早于对照组(t=5.34,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8.6%、总有效率88.6%,对照组分别为70.3%、91.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2、0.23,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用药初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与西酞普兰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治疗初期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疑病性神经症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76.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均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晨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 t=3.12,P<0.01);治疗6周末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显著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口服米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8.9%,对照组为52.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6,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为两组,每组30例,均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6周末观察组抗焦虑、抗抑郁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增效作用,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