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医疗联合体有利于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城乡医疗联合体"新的设想,阐述了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的基本思路与现实意义,同时探讨了组建"城乡医疗联合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浦东新区外高桥医疗卫生联合体五年运作管理的实践表明,构建医疗联合体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纵向整合,可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较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是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对广西上林县医疗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充分研讨,对其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其继续优化推广以及为其他地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实践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医疗联合体是国家医疗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区域性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起到巨大作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其淮海经济区区域性医学中心为优势,整合周边医疗资源,建立一套低耦合、低成本、模块化的协同工作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高效整合上下级医疗资源,有效促进区域性医疗资源共享复用,为其他地区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医改试点城市镇江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江滨医疗集团所建设的“江滨—社区”“江滨—学校”“江滨—R医院”的“互联网+”医疗联合体接诊点模式——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定义了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具有优质资源下沉、实现有序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方便社区居民、有效缓解核心医院就诊压力等特点,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具有依托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诊疗、专家入驻指导和定向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口支援偏远地区等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6.
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机构发展的难题,而且在合理应用区域内医疗资源,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出了一条适合本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路子。通过介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我国不同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进行探讨,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日前从贵州省卫生厅了解到,该省仁怀市近日启动了城乡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探索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资源纵向整合,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据悉,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运行效率,着力化解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和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改革的保障,是建立有序、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而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改革为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长宁区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从分级诊疗、远程医疗、集约化检验、信息化建设、社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了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开展相关协同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
医疗联合体是实现一定区域内的不同层次或类型的医疗机构设备、人力、技术、文化等医疗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模式。基于国内外医疗联合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军队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几点思考: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整合联合体文化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增强联合体的凝聚力,切实提高卫勤服务保障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资源下沉、双向转诊和辐射带动3个维度,对2018—2019年我国城市医疗联合体与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效率效益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为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及二者模糊联合法进行评价。结果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有所成效,县域医疗联合体效率效益低于城市医疗联合体,但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医疗联合体,区域之间效率效益差异较大,北部普遍低于南部。结论城市医疗联合体的优点在于支援力度大、技术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县域医疗联合体的优点在于县域范围小、稳定性高、更利于内部管控和资源整合,二者应相互结合、共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65-866
以"互联网+心电"为前期技术手段,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能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医疗的需求。本研究从实际出发,结合大量的院内院外环境,对区域心电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以进一步推动区域心电技术平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熊宇  刘超 《现代医院》2023,(9):1320-1322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提升医院服务功能,并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有效措施。而医联体在整合初期易出现定位不清、业务交叉,存在无谓竞争现象。因此,医联体中各分支机构的医学资源整合尤为重要,是医疗联合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以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外科一体化管理为例,从集团背景、实施措施、实施结果和创新及展望等方面总结管理经验和实践方法,为推动医疗联合体医疗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重要尝试;包括"预算控制"在内的医保管理的现行政策是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防范医保基金风险的监管措施。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当两者协调发展,就会形成合力。建立一种两者兼顾的——既能发挥整合效应,又能灵活利用、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医疗联合体可以为区域卫生规划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医疗联合体的过程中,医疗器械能够在基础保障和硬件支持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保证诊疗安全、促进医疗联合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高质量协同管理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医疗器械,从技术、财务、物资、人员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管理,形成协同管理体系。文章探讨区域医疗联合体背景下医疗器械协同管理实践,提出相应的管理路径,以期区域医疗器械拥有更高的整体保障能力,从而为医疗联合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对上海市首家儿科联合团队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为更大区域范围儿科医疗联合体的组建与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自设问卷分别对65名儿科医务人员和109名患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家儿科联合团队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虽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障碍,但是大家对组建区域儿科医疗联合体充满了希望。结论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媒体宣传报道、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儿科医生培养等多种途径推动区域儿科医疗联合体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起到促进资源共享和统筹配置、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导读2013年1月,时任中国卫生部领导明确表示,通过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方式优化地区卫生资源组合,以此作为分级医疗实施的途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不同等级医院忙闲不均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县级医院与地级城市医院是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主体,它们自身的发展、医疗分工、合作、利益格局的构建等,决定了区域医疗联合体能否真正形成并发挥实质性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西安市推进"县镇一体化"改革已经4年了,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向纵深发展而出的"镇村一体化"、"医疗联合体"等一体化改革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整体活力。我们的现实,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差,导致"门前冷落车马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规范化建设,财政保障也基本实行了财政全额供养,但是在基本设施设  相似文献   

18.
医改下一步重点建立医疗联合体,解决日益突出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疗联合体,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发展区域医联体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笔者介绍了国内、国外医疗联合体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概况,主要以"产权"所属关系为核心对国内、国外医疗联合体实践类型进行划分,分析不同类型医疗联合体的特点,提出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利益协调机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疗信息化及居民就医观念等方面,对我国医疗联合体改革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改革模式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其目的是促使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医疗联合体纵向下沉,从而达到医疗资源最大利用和居民就诊的合理分流.二级医院因为其地理位置、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等诸多制约,发展受到限制.而其作为三级医疗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医疗改革的成效.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二级医院在"医疗联合体"中的地位作用,分别从具有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二级医院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