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动力障碍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却仅能使部分患者受益,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低侵入性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术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其机制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脊髓电刺激亦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而刺激胃肠蠕动,加快大鼠胃和小肠排空,降低内脏敏感性、减弱内脏反射,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术后肠梗阻、糖尿病胃轻瘫等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从而为治疗消化道动力障碍疾病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4年,植骨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术后恢复至B级2例,E级26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77.26%.结论 前/后路尽早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提供脊柱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将刺激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腔隙内,用一定的电脉冲刺激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消除疼痛。临床上对于传统药物、物理、心理及神经阻滞疗法均无效的慢性疼痛,SCS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疼痛区域的疼痛感觉被一种麻酥感代替,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脊髓刺激法(spinal cordstimulation,SCS)治疗慢性疼痛,最初由C.Norman Shealy等于1967年提出,并首次将刺激电极植入脊髓背柱进行疼痛治疗,获得成功。当初该技术仅应用在某些不适宜手术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从上世纪70年代起,SCS技术迅速发展,而硬膜外永久性埋植脊髓刺激系统的出现,使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疼痛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近30多年来,人们对SCS技术的病理生理、适应证、预期疗放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SCS成为当今临床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项重要镇痛技术。在全球范围,目前每年有5万以上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总有效率约80%。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导刊》2003,5(6):401-401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近期完成了国内首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手术的患者是在20年前因交通事故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伤口愈合后,由于神经受损,左臂频繁剧烈疼痛,常年依赖吗啡镇痛,生活质量极差。患者2003年初到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求治,医生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给予脊髓电刺激的筛选试验,效果满意,2003年11月19日,对其进行永久性脊髓电刺激装置植入,体内装置工作正常,疼痛完全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瑞士的研究者发现,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对脊髓进行电刺激可以有效地恢复其运动功能。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对小鼠脊髓进行电刺激后,小鼠的运动功能得到了迅速和明显的改善。急性和慢性多巴胺减少小鼠模型的运动功能在接受脊髓电刺激后都得到了恢复。此外,这种电刺激方法操作很简单,其侵入性比其他方法如深部脑刺激要小,有希望成为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脊髓电刺激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检测各组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组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与心肌缺血组比较,脊髓电刺激可减低P物质在心肌缺血时表达的增加(P<0.05).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46.51±2.19)%和(35.33±3.34)%,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与心肌缺血组相比降低30.0%(P< 0.01).结论 脊髓电刺激使心肌缺血时传导痛觉的神经递质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减少,且降低了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对心肌缺血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是因脑血流减少而影响脑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髓电刺激能够增加脑血流,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穴位皮肤电刺激治疗脊髓性肌痉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毓  严尚诚 《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0):593-595
将皮肤电极置于脊髓性肌痉挛患者的合谷/鱼际穴及足三里/承山穴表面进行电刺激,观察比较低频(2Hz)和高频(100HZ)刺激的治疗效果,以寻找一种衫有效和持久的解痉方法。结果:(1)穴位高频电刺激30分钟具有明显的即时解痉效果,而低频刺激解痉效果不佳;(2)每日2次,个月即可获得持续的解痉效果。上述结果提示皮肤电刺激的频率对治疗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其疗效需长期应用高频电刺激来维持。作用分析,穴位高频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将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电极置于大鼠C2颈髓背侧硬膜外,脉冲发生装置及电源植入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前(0 h)及术后12、24、36 h,测试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的参数(电压、刺激频率和脉宽);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测量大鼠体质量.结果 脊髓电刺激系统各项参数在0 h、12 h、24 h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0 h与36 h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斜板实验和体质量检测显示:0 h与12 h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h与24、36 h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大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微型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应用于动物实验是安全可行的,可用于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慢性术后切口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切口痛3个月余的难治性病例,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关疼痛传递和调节的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化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深人,脊髓电刺激(spine cord stimulation,SCS)和外周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在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方面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已成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5万的病例接受脊髓或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脊髓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发作状态脑电高频振颤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8例.采用致癫剂戊四唑诱导的强直 — 阵挛急性发作动物模型.脊髓电刺激组大鼠在致癫剂注射开始前5 min予130 Hz脊髓电刺激,刺激持续20 min.应用MATLAB的Findpeaks功能提取强直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皮电刺激对治疗脊髓损伤的意义.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电刺激组、损伤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采用Allen's打击致伤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模后损伤对照组只予常规护理,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取夹脊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每次30 min,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按时间段(第1、3、5、7天)进行灌注取材.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采用Olympus数码照像机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分析,观察与分析GFAP与NT-3的表达.运动功能评分采用BBB评分法.结果 从脊髓损伤后3d开始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电刺激组明显优于损伤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与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内GFAP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3d无明显变化(P>0.05),此后逐渐增加,脊髓损伤后5d达到高峰,7d已低于5 d(P <0.05).5d和7 dGFAP的表达电刺激组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P均<0.05).大鼠NT-3免疫阳性细胞数在电刺激组和损伤对照组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分别于7d和5d时达到峰值,但电刺激组大鼠NT-3阳性细胞数在5d和7d均比损伤对照组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GFAP的表达,促进NT-3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可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重建及相关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睿林  蒋宗滨 《医学综述》2008,14(23):3619-3622
老年人慢性疼痛可导致躯体伤害和心理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简析了慢性疼痛对老年人心理、社会的影响;介绍了目前老年人慢性疼痛常用的几种评估方法,指出对老年人慢性疼痛应当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以获得客观的评估结果而指导诊断和治疗;最后就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介入治疗、脊髓电刺激、心理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智 《医学综述》2013,19(10):1822-1824
迷走神经电刺激是利用植入式刺激器对迷走神经干进行间断的电刺激,使迷走神经向颅内发出冲动,从而使整个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电生理活性改变,达到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目的。由于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电刺激治疗方法。该文对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历史、现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机制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接受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的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进行观察比较.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1]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1%,对照组有效率60.7%,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成年猫脊髓损伤后电刺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猫2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左侧脊神经根去传入手术组(手术组,保留L6脊神经节)、手术+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手术+电刺激+NT-3抗体封闭组(抗体封闭组),2个月后对相应脊髓节段和保留脊神经节进行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形态学示踪及免疫组化、酶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内侧,但电刺激组终末出芽标记点密度高于手术组,而抗体封闭组终末再生出芽能力相比电刺激组显著降低.结论 电刺激可能通过上调NT-3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来参与脊髓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15只大白鼠的脊髓造成损伤后,电刺激脊髓的生理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对电刺激不出现反应者,提示其损伤严重,肢体瘫痪难以恢复。伤后电刺激出现运动反应,肢体虽有暂时的运动障碍,但仍有恢复希望。脊髓电刺激可以作为测定脊髓运动功能的一种方法,估计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呼唤刺激疗法,观察组给予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疗法。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前,两组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苏醒后即刻及苏醒后24 h,观察组意识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改善昏迷患者意识状态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