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包括嗜肝病毒,疱疹病毒科病毒及其它一些病毒,其中,以嗜肝病毒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多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前C区,S区,X区等区变异可能与暴发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病毒引起的肝脏发炎。有几种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专门爱钻进肝细胞里面复制、定居.这种病毒就叫“嗜肝病毒”。目前世界公认的嗜肝病毒有五种,分别被称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疾病,其强的致病性与传染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研究表明,导致人类肝炎的嗜肝病毒甲型至庚型病毒之外,临床上仍有3.5%~15%的肝炎患者的肝炎病毒血清标志表现为全部阴性,即所谓非甲-非庚型肝炎,这提示在已经认识的肝炎之外,仍存在未被发现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暴发性肝炎的命名与分类,病因学,预后和治疗等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双链闭环DNA分子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制中间体,其形成,扩增与松驰环状DNA分子的转换受到病毒基因组产物以及肝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肝细胞核中cccDNA分子在病毒生活周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肝DNA病毒多聚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肝DNA病毒多聚酶是病毒复制的关键蛋白,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重要的酶活性均聚其上,包括病毒DNA复制的引物作用、DNA聚合酶活性、逆转录酶活性、RNaseH活性等。此外,病毒多聚酶在病毒的致病作用、致癌作用、抗干扰素活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核壳外多聚的发现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疾病.其强的致病性与传染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研究表明,导致人类肝炎的嗜肝病毒甲型至庚型病毒之外,临床上仍有3.5%~15%的肝炎患者的肝炎病毒血清标志表现为全部阴性,即所谓非甲一非庚型肝炎,这提示在已经认识的肝炎之外,仍存在未被发现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嗜肝病毒双链闭环DNA分子扩增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链闭环DNA(cccDNA)分子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制中间体,其形成、扩增与松驰环状DNA(rcDNA)分子的转换受到病毒基因组产物(包膜蛋白、核心蛋白)以及肝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肝细胞核中cccDNA分子在病毒生活周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暴发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易发因素,临床和预后等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是一类和患者体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我国最常见的是嗜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少见的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害,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还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拿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说,西医非常重视病毒本身,主张抗病毒治疗,而对患者体质不太重视,容易失去对个体治疗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肝炎演变为暴发型肝衰竭的发病机制迄今还未完全阐明。由于通过电镜检查可直接发现免疫复合物,因此某些作者认为,严重的肝脏损害可能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窦所引起。由于过去尚未见到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衰竭时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本文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型肝炎(重肝)是由嗜肝病毒引发的低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凶险肝炎,其发病率约占黄疸型肝炎的3%。我国每年死于重型肝炎的人数以数十万计,随着预防的普及,治疗观念和方法的改进,重型肝炎发生和病死率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某部连续两年肝炎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某部连续两年发生以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特征的肝损害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等,彻底控制疫情。方法 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部进行调查,检查全体指战员肝功能及各种病毒标志物,对所有ALT升高者进行个案调查,对部分病人进行肝穿活检、肝组织免疫组化和TTVD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115名指战员ALT升高88人(占76.52%)。其中TTVDNA阳性占88.64%,HBV-M阳性占3.41%,病原学未明占7.95%;ALT升高者中干部占2.27%,战士占97.73%。机关干部、战士发病率很低,3名职工ALT均正常,发病有明显用餐的聚集性。9例患者肝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TTVDNA原位杂交8例阳性。结论 初步认为该部暴发型肝炎是一种肠道传播性肝炎,病原是TTV,传播途径是饮食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的肝外感染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科DNA病毒.电镜下呈大圆球状颗粒,直径约42nm,有较完整的病毒核心及包膜结构。1970年英国人Dane首先描述了该颗粒.故又称Dane颗粒。HBV基因组包括部分双链和长度不等的单链.大约3200bp。HBV并非专一的嗜肝病毒,动物实验早已证实HBV可在多种肝外组织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肝组织以外,  相似文献   

15.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多数献都认为它必须依附乙型肝炎病毒(HBV)才能复制,但也有报道它可依附其他嗜肝病毒复制,为了了解丁肝与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本把608份血清标本进行抗-HDV IgM、抗-HAV IgM、HBsAg、抗-HBC IgM、抗-HCV、抗-HEV IgM检测,并作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直接酶标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了上海地区牧场50份牛肝脏DNA,结果50份牛肝脏DNA有14份能与人HBV-DNA探针杂交,提示牛肝脏细胞核中有BHV的整合DNA存在。近10多年来,在一些动物中相继发现与人HBV极为相似的动物嗜肝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1],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2],树松鼠肝炎病毒(TSHV)[3],袋鼠肝炎病毒(KHV)[4],爬行动物中台湾蛇肝炎病毒(SSHV)[5]等。藉对这些动物嗜肝病毒各方面的研究,来阐明乙肝病毒致病、免疫、预防、变异等多方面的机理,是当前推动研究乙肝有效的手段。1990年刘士钩[6]等…  相似文献   

17.
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于1993年1~12月将在嘉兴市区收治的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甲肝45.33%、乙肝51.33%、丙肝5.33%、丁肝2%、戊肝8.87%。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形式可以是单一型,亦可是混合或重叠型。通过调查揭示了嘉兴市区五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月份中的分布规律,对制订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嗜肝DNA病毒多聚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肝DNA病毒多聚酶是病毒复制的关键蛋白,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重要的酶活性均聚其上,包括病毒DNA复制的引物作用、DNA聚合酶活性、逆转录酶活性、RNaseH活性等。此外,病毒多聚酶在病毒的致病作用、致癌作用、抗干扰素活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病毒核壳外多聚酶的发现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跃 《健康博览》2009,(2):13-13
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是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病毒,专门侵袭肝脏。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 2003—2022 年南通市海门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科学防控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 法:从海门区疫情年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 2003—2022 年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海门区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5 7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66/10万,总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χ2 =15.996,P< 0.01)。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发病高峰。丙型肝炎、戊型肝 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建议提高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能力,加强监测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甲型肝 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扩大治疗覆盖面,从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