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7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和舌脉表现,并行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取出证素12个,病位证素包括肠、脾、肝、肾,病性证素包括湿热、寒湿、风寒、气滞、气虚、阳虚、阴虚、血瘀,常见证候类型为寒滞胃肠证、大肠湿热证、寒湿内盛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结论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更能直观、简洁地阐明该病的证候特点,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瞿彬  张培彤 《中医杂志》2011,52(6):483-485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胸水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确诊为肺癌并发胸水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含舌脉)及相关检查的观察记录,确定初步证候,按照判断标准探讨该研究对象的证候特点,从中找出规律。结果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候主要包括气阴两虚型、气虚痰湿型、气虚血瘀型、气虚型、痰热型、气滞型及气滞血瘀型7类。不同临床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胸水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并发胸水患者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虚实互见,尤以气虚为主的复证多见。肺癌并发胸水患者的证型与胸水量、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 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 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因子分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要素分布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的符合程度,为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分布的数据挖掘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中医四诊信息观察表,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观察其中医症状特点,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并将因子分析的证候分布结果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因子分析结果得出14个公因子,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包含6种证候,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气虚血瘀137(43.91%)气虚血瘀水饮58(18.59%)气虚47(15.06%)阳虚27(8.65%)阳虚血瘀水饮26(8.33%)血瘀17(5.45%)。(2)因子分析的证候分布结果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最常见,这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一致,但因子分析法不能代替传统中医辨证,或可对传统中医辨证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证候要素特征。方法收集195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对各个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因子分析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公因子提取,并根据结果确定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0.56%,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痰湿、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肝阳上亢等。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证候要素以痰湿、气虚、血瘀为主,临床治疗应重视健脾化痰、补气、活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病案的证候与用药规律。方法:运用Excel及Python软件,对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收集的343个冠心病临床病案的证素、证候以及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权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冠心病最常见的3个证素为血瘀、痰和气虚,最常见的3个证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证候为胸闷、胸痛、气短、苔白和舌暗,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中药为丹参、甘草、川芎、半夏和茯苓。结论:通过证素-证候分析得出,气虚血瘀特有的证候有苔白、舌淡、脉沉、汗出与气短,气滞血瘀特有的证候有瘀点(斑)舌与苔黄,痰瘀互结特有的证候有苔腻、纳呆、苔厚、脉滑与舌胖;通过证素-中药分析得出,气虚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瘀互结证用药可归纳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合并月经失调的HIV/AIDS患者的证候分布,探讨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月经失调的HIV/AIDS患者141例,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证候要素,归纳可能提示的证候。结果症状体征分布特点:主要症状以乏力为主,次要症状以自汗、盗汗、恶心、气短为主,体征以皮疹为主。因子分析结果得出8个公因子,症状组合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2个,其中病位类要素有脾、肾、肝、肺,病性类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提示的常见证候有9个,为脾气虚弱、气虚血瘀、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经郁热、气滞痰阻、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肝火犯肺。结论合并月经失调的HIV/AIDS患者有自己的证候特点,在临床上应予以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证候判别模式。方法运用因子分析、C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9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该病的中医证候因子,建立证候判别式。结果证候分类:一类是该病的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反映该病基本证候病机为气虚血瘀;5个证候分类有意义的因子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脾肾气虚;并构建证候判别函数式。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疾病的共性特征信息和证候病机分类的特征信息。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即证候构成的复杂性、多态性。证候判别式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识的量化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3.
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心脏X综合征临床症状多为胸痛、胸闷、脘闷腹胀、情志抑郁等实证表现;舌质多为紫暗或伴瘀斑,舌苔多腻;脉象以弦为主;以气滞 痰阻 血瘀的标实证为主,占66.7%,兼有本虚者(心气虚、心阴虚)占33.3%。结论气滞 痰阻 血瘀证是心脏X综合征的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4.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症状分布特点,归纳单纯胸腰椎骨折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2~2006年近5年确诊为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工作,收集相关的证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和辨证要点。结果: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频次排列主要为:疼痛,舌暗,脉弦,便秘,舌红,脉细,腹胀,纳差。主要辨证分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与单纯胸腰椎骨折各辨椎骨折各辨证要素密节相关的临床症征:气滞血瘀要素:疼痛、便秘、腹胀、舌暗与脉弦;肝肾不足要素:年龄≥50岁,(腰脊部)疼痛、脉弦、脉细、头晕、耳鸣;热要素:便秘、口干苦、舌干、舌红、苔黄、苔黑、脉数;湿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弦、舌红、脉细、苔黄、苔腻、口干苦;气阴两虚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细、脉弱、舌红、口干苦、苔干、眠差、苔少、脉数。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舌暗,脉弦,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16.
金楠楠  马堃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622-1625
目的:探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规律。方法:根据功血患者信息采集表建立功血证候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1 000例功血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及因子等统计分析,判定功血症状群,对其进行证候要素分析。结果:调查收集1 000例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症状共有130种,主要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经有血块、经期>14 d、月经量多、经色黯红、月经淋漓不断、经色鲜红,出现频率在 35%以上。次要症状频率较高的依次是:乏力、头晕、倦怠、腰酸痛、气短、多梦、少眠、面色白光白、心悸、纳呆、心烦,出现频率在20%以上。舌、脉象中舌苔多见薄、白、黄、腻,舌形多见齿痕、胖大,舌质多见淡红、黯淡、红,脉象以沉、细、弦、弱、数、微多见。根据聚类及因子分析症状数据并结合经验辨证,功血病因病性证候要素可能主要有气虚、阴虚、血虚、血瘀、气滞、血热(实热、虚热)、湿、阳虚等,病位证候要素有肾、肝、脾、心、冲任等。结论:运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研究证候要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候规律。对象与方法:临床调查广州地区5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0人,获得有效病例资料352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以及证候与临床分期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症状频数最高为神疲乏力(78.7%),其次为纳呆(76.6%)、食少(75.3%)、痞块(70.5%)、情绪抑郁(69.9%)、形体消瘦(62.8%)、胁痛(61.4%)、口苦(60.5%)。以出血(6.8%)、青筋暴露(6.5%)、盗汗(5.1%)发生机率最低。(2)舌苔以白腻苔、薄黄苔、黄腻苔为多见,舌质以黯红、红色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最多见;(3)脾虚证最多见,占38.0%,其次是气滞证,占34.4%,血瘀证占23.6%,湿热证占19.0%;较少的是心虚证,占1.9%,热毒证占2.3%。二证相兼共153例,占43.5%,三证相兼共70例,占19.9%;以脾虚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多分布于Ⅱ期肝癌患者中。在三证相兼中肝虚、肾虚合并阴虚证最为多见,且多分布在Ⅲ期患者。结论: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脾虚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Ⅱ期患者多见脾虚气滞、气滞血瘀、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Ⅲ期患者多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和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该病中医证候的本质,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75例RITP住院患者临床证型、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虚血瘀是RITP患者的主要证型,其次为阴虚证型。与其他证型患者相比,气虚血瘀型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病情严重。结论RITP中医治疗应重点针对气虚血瘀病机,基本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20.
郭晓辉  张丽  谢世平 《光明中医》2016,(18):2615-2618
目的研究分析某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为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为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常见舌色是淡红舌,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常见的苔色为白,常见的苔质为薄苔;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其次是虚实夹杂,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结论调查显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肺脾气虚证是常见基本证型。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