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脑炎血清及脑脊液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型脑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人极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TNF-α并进行比较。结果:极期病人血和CSFTNF-α均升高,恢复期时血清TNF-α降至正常,而CSFTNF-α则未见明显下降,重症乙脑血清TNF-α恢复期下降亦不明显。结论TNF-α参与乙脑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脑梗死 (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 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 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TNF 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 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含量 ,并与 3 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恢复期两种细胞因子有下降的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 6和TNF 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IL 6和TNF 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测定65例乙脑患儿于极期及恢复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乙脑患者SOD下降,重型此现象尤为明显,到恢复期SOD渐趋升高。如SOD活力升高则预后好,SOD持续不升则病情迁延不愈,同时脑脊液中亦有此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宝林  刘长茹 《医学综述》2002,8(4):248-248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比色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及 2 2例恢复期血清NO、TNF α浓度 ,并与 35例健康儿对照。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NO、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急性期血清NO、TNF 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r=0 .40 2 6 ,P <0 .0 5 )。结论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 ,NO、TNF α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乙脑病型及病期的关系。方法:5l例患儿于极期和恢复期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含量。结果:极期普通型血清NSE含量高于轻型,重型高于普通型;恢复期普通型高于轻型,重型高于普通型。轻型极期与恢复期血清烯醇化酶含量无差异。结论:乙脑极期普通型和重型血清烯醇化酶含量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烯醇化酶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乙脑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组15例,普通型组25例,另选取同期行腹股沟斜疝、会阴粘连、隐睾手术患儿20例为对照组。乙脑患儿于入院24h内及恢复期留取血清、脑脊液标本,对照组于入院24h内留取血清标本,手术腰椎穿刺时留取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IL-18、TNF-α水平,比较乙脑患儿极期(入院当天)及恢复期(入院后2~3周)与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TNF-α、IL-18水平,观察乙脑患儿重型及普通型血清、脑脊液中CMP-1、FKN、IL-1β、TNF-α、IL-18的变化。结果:极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乙脑患儿血清CMP-1、FK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CMP-1、FKN水平高于普通型组(P<0.05);极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IL-1β、TNF-α、IL-18水平高于普通型组(P<0.05)。结论: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CMP-1、FKN及IL-1β、TNF-α、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对乙脑临床分型及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内皮素(ET)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乙脑患儿和30例手术患儿的ET-1和IL-12水平。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血浆ET-1、血清IL-12水平显著增高,恢复期下降;脑脊液、血浆ET-1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型和普通型患儿的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轻型。结论ET-1和IL-12可作为乙脑脑实质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和治疗新靶点,对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乙脑患儿血清脊液中IL-2的含量,研究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探讨IL-2在乙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结果乙脑患儿血清及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即有降低,极期明显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各型乙脑患儿相比较,血清及脑脊液中IL-2的含量在初期及极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含量的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Grase病(GD) 13 1I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G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 8例GD患者13 1I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浓度变化。结果:GD患者TNF- α、IL 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13 1I治疗后TNF α、IL 6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NF -α、IL- 6与甲状腺激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 α、IL- 6的异常与GD的发病机制、病程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及补体成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 8、TNF α及sC5b 9在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酶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8例AMI患者及 40名健康人进行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测定。结果 :AMI患者血清IL 8、TNF α及sC5b 9含量明显升高 ,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发病后第 7天 ,IL 8、TNF α及sC5b 9水平逐渐下降 ,到第 2 8天上述变化仍未达到对照组水平。其上升幅度与心肌酶值成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的病情及发展与心肌酶峰值有关 ,也与IL 8、TNF α及sC5B 9的血清动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IL-10、IL-12和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1例乙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留取血清及脑脊液,-20 ℃冻存.IL-10、IL-12和TNF-α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急性期血清、脑脊液中IL-10、IL-12、TNF-α水平均升高,而恢复期降低.急性期脑脊液中IL-10、IL-12和TNF-α水平较同期血清中的高.TNF-α的水平与疾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IL-12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IL-10与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而其它细胞因子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1)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参与乙脑的发病.(2)TNF-α可能直接参与并介导免疫损伤;内源性IL-10未显示出有效地抑制其它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可能也参与了炎症过程;IL-12可能具有抗病毒作用.(3)乙脑时IL-10、TNF-α可能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4)选用某些细胞因子或通过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可为临床治疗乙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测定65例乙脑患儿于极期及恢复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乙脑患者SOD下降,重型此现象尤为明显,到恢复期SOD渐趋升高。如SOD活力升高则预后好,SOD持续不升则表迁延不愈,同时脑脊液中有此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林娜  刘运广  李强  黄月艳 《广西医学》2003,25(7):1110-111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I)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NSI血清和CSF中IL 6、TNF α水平 ,放射免疫法检测ET 1水平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毒脑(VM)、化脑 (PM)、结脑 (TM)血清IL 6、ET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TNF α在PM、TM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VM、PM、TM的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 ,伴重度脑功能障碍时血清和CSF中IL 6、TNF α、ET 1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和无脑功能障碍者 (P均 <0 0 0 1 ) ,轻中度脑功能障碍者又明显高于无脑功能障碍者 (P均 <0 0 0 1 )。结论 :IL 6、TNF α、ET 1在CNS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其变化对鉴别诊断可能无临床意义 ,但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其含量增高可作为脑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乙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2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结果 乙脑惠儿极期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重型乙脑恚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18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型乙脑患儿(P<0.01),且恢复期血清中IL-18舍量仍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型血清恢复期IL-1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含量增高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可作为估计乙型脑炎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时乙脑免疫调节方面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α和sIL-2R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②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7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发病期和缓解期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 ,并与 43例健康献血员进行比较。③结果 ANLL和ALL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F =4.93,5 .2 5 ,q =3 .0 2~ 4.34,P <0 .0 1) ,急性白血病病人缓解前和缓解后的TNF α和sIL 2R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F =3 .98,4.5 2 ,q =5 .16~ 6 .0 7,P <0 .0 1)。 ④结论 监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NF α和sIL 2R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ICAM - 1及TNF -α的水平 ,并与 2 4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 - 1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恢复期sICAM - 1及TNF -α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5 )。结论 :TNF -α、sICAM- 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 1、TNF -α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8.
IL-13和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IL 13)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将受试者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 (n =2 0 ) ,COPD稳定期组 (n =15 )和正常对照组 (n =2 2 ) ,用双抗夹心ABC ELISA法同时测定血清IL 13和TNF α水平。结果 :IL 13和TNF α在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中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COPD急性加重期组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 (P <0 .0 5 )。COPD急性加重期组IL 13和TNF α水平呈直线正相关 (r =0 .91,P <0 .0 0 1)。结论 :IL 13和TNF α均与COPD的发病有关 ,且与导致COPD急性加重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闫国立 《中外医疗》2008,27(19):31-32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志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乙脑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惠儿为对照组.结果 乙脑惠儿极期轻型、普通型、重型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78±0.74)ng/L.(6.42±0.84)ng/ng/L、(9.12±0.75)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32.47±124.32)ng/L.(687.43±154.85)ng/L.(952.64±187.54)ng/L,对照组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附分子-1为(2.43±0.31)ng/L,J.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l为(235.31±55.26)ng/L,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随临床分型加重而增高(JD<0.01).乙脑患儿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同黏附分子-1为(394.76±142.76)ng/L,较极期下降(P<0.01).结论 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且与临床分型相关,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惠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