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脑卒中后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探讨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的超早期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10/2004-06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1例进行筛选。其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0例。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康复介入不同分为康复组(发病3d)和对照组(3~28d),两组均进行软瘫期和恢复期康复技术治疗,康复组还进行超早期康复技术治疗。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评分,入院4周后为13.56&;#177;8.52,出院4个月后为9.03&;#177;5.64。对照组入院4周后为14.13&;#177;8.87,出院4个月后为10.25&;#177;3.76。康复组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入院4周后上肢Ⅰ-Ⅲ级10例,Ⅳ-Ⅵ级20例;下肢Ⅰ-Ⅲ级15例,Ⅳ-Ⅵ级15例;手Ⅰ~Ⅲ级16例,Ⅳ-Ⅵ级14例。出院4个月后上肢Ⅰ-Ⅲ级5例,Ⅳ~Ⅵ级25例;下肢Ⅰ~Ⅲ级6例,Ⅳ-Ⅵ级24例;手Ⅰ~Ⅲ级7例,Ⅳ-Ⅵ级23例。结论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废用综合征,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误吸可致反射性的支气管收缩,使血氧饱和度下降,故利用床旁血氧饱和度测定可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方法:选取2003-02/2005-02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与非康复组各60例。对康复组患者入院后24h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训练、舌运动训练、软腭上抬训练、喉活动训练、进食训练及面肌训练),上下午各1次,每次30min,至患者出院为止。非康复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鼻饲管护理等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饮水实验(口腔含水至咽完的时间<5s为Ⅰ级,6~10s为Ⅱ级,11~15s为Ⅲ级,>16s为Ⅳ级,Ⅴ级为不能咽下,达Ⅰ,Ⅱ级者可正常进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选取同期住院无肺部疾患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入院及出院时持续测定患者吞咽前后的血氧饱和度(饮水实验时),计算吞咽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值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12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饮水实验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值:康复组入院时显著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2.72±1.07)%,(1.90±0.91)%,(1.24±0.58)%,t=7.26,4.25,P<0.001]。②饮水实验分级:入院时康复组与非康复组无差异,出院时康复组Ⅰ级18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7例;非康复组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14例,Ⅴ级16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1.22,P=0.024)。结论:血氧饱和度测定可在床旁反映和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2.43,48.12±15.67,P<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22.45,60.13±18.92,P<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4.89,18.21±6.41,P<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0.87),(2.35±0.79)万元,P<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误吸可致反射性的支气管收缩,使血氧饱和度下降,故利用床旁血氧饱和度测定可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方法:选取2003—02/2005—02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与非康复组各60例。对康复组患者入院后24h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训练、舌运动训练、软腭上抬训练、喉活动训练、进食训练及面肌训练),上下午各1次,每次30min,至患者出院为止。非康复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鼻饲管护理等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饮水实验(口腔含水至咽完的时间〈5S为Ⅰ级,6~10S为Ⅱ级,11-15s为Ⅲ级,〉16s为Ⅳ级,Ⅴ级为不能咽下,达Ⅰ,Ⅱ级者可正常进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选取同期住院无肺部疾患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入院及出院时持续测定患者吞咽前后的血氧饱和度(饮水实验时),计算吞咽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值评估吞咽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120例患者和对照组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饮水实验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值:康复组入院时显著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2.72&;#177;1.07)%,(1.90&;#177;0.91)%,(1.24&;#177;0.58)%,t=7.26,4.25,P〈0.001]。②饮水实验分级:入院时康复组与非康复组无差异,出院时康复组Ⅰ级18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7例;非康复组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14例,Ⅴ级16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11.22,P=0.024)。结论:血氧饱和度测定可在床旁反映和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1例 ,分为康复组37例 ,对照组24例。比较发病4周后两组的下肢功能。结果 :初次评测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 ;末次评测下肢瘫痪程度(用FMA的下肢评分表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68±8.92和11.42±8.20 ,P值为0.000。步行功能恢复和上下楼梯的功能 ,康复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09/2004-12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仅给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同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经络导平针灸等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其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月的治疗,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前康复组和常规药物组运动功能评价法上肢评分相似(16.8±14.1,19.1±15.4,t=0.93~1.71,P>0.05);下肢评分相似(14.3±6.9,14.1±7.1,t=0.93~1.71,P>0.05)。治疗后常规药物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23.5±16.8,19.1±15.4,t=0.54~1.28,P>0.05),下肢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7.4±6.1,14.1±7.1,t=0.54~1.28,P>0.05);治疗后康复组上肢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39.8±17.2,16.8±14.1,t=6.49~19.27,P<0.05),下肢评分明显提高(23.8±6.2,14.3±6.9,t=6.49~19.27,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上肢评分均值较常规药物组明显提高(39.8±17.2,23.5±16.8,t=12.66~23.24,P<0.05),下肢评分均值也明显提高(23  相似文献   

7.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大约 70~ 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 [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我院 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及其上、下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 1999年 1月~ 2001年 1月间收治脑卒中患者共 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 56例,男 30例,女 26例,年龄 44~ 76岁,平均 (59.3± 11.3)岁。左侧偏瘫 32例,右侧偏瘫 24例,上肢肌力≤Ⅱ级 44例,≥Ⅲ级 12例。下肢肌力≤Ⅱ 级 41例,≥Ⅲ级 15例。对照组 55例,男 28例,女 27例,年龄 46~ 75岁,平均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静脉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病程<3d)和对照组(病程3~7d),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行2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和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时)分别对2组患者行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上、下肢FMA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下肢FMA和MBI评分分别为(23.33±4.37)分和(56.11±22.2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06±4.70)分和(40.00±15.8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经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近期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目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康复科,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0-12/2003-12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长城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125例,女91例,年龄60~75岁.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108例和晚期康复组108例.方法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 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 d开始康复.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1次/d,45 min/次,6次/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0 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运动总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66分,下肢运动的最高分值为34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为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进行康复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21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低于晚期康复组[(14.82±10.66),(17.91±10.75)分,P<0.05].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上肢(32.43±21.52),(26.69±19.79)分;下肢(22.89±9.29),(18.36±10.63)分,P<0.05].③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早期康复组高于晚期康复组[(54.23±30.33),(46.57±29.85)分,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干预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lt;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15分不等,满分100分,&;lt;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77;12.43,48.12&;#177;15.67,P&;lt;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177;22.45,60.13&;#177;18.92,P&;lt;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177;4.89,18.2l&;#177;6.4l,P&;lt;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177;0.87),(2.35&;#177;0.79)万元,P&;lt;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同时加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平均疗程38d。治疗前后分别以Brunnstrom法评价运动功能,以三级平衡评价评定平衡功能,以Barthel指数法评定ADL能力。结果康复组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为68.5±17.2,对照组为45.8±18.3,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0.28,下肢22.89±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6.63,下肢16.52±4.10,t=6.413,4.233,P<0.01);与对照组(28.12±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8.28)增高显著(t=5.246,P<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8.28)与对照组(13.83±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3.10,t=3.716,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60岁以上老年脑卒中患者,被分为康复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用Fulg-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组在初次评价后接受早期康复程序,1次/d,30~6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训练,平均治疗(19.4±1.3)d。出院后由患者家属及陪护继续训练,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4.4±12.4和48.4±10.4,Fugl-Meyer评分结果分别为59.3±15.4和50.9±13.5,t检验结果为t=2.27,2.5,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ADL评定除尿便控制、用厕有差异外,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有效;专业康复时间过短及出院后康复师对治疗情况缺乏良好的监测手段可能会影响预后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目的探讨早期基本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康复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康复组进行了早期康复研究,平均于病后9天开始,应用简单的康复医疗程序,进行床边治疗。结果平均35天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①运动功能达BrunnstromⅣ级以上者,上肢49%、手44%,下肢75%。步行恢复率达63%;②坐位平衡功能达Ⅱ级和Ⅲ级者占83%,站位平衡占50%;③日常生活活动积分在60分以上、恢复良好者达54.3%;④预防及减少了继发性残疾。与对照组相比存有显著差异(P<0.0005)。结论以简单的康复医疗程序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感觉、运动训练的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11/2002-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分4个阶段:第1阶段卧位训练。第2阶段坐位训练。第3阶段站立训练。第4阶段行走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拔算珠以及穿脱衣服和使用餐具等。在患者入院第1周和出院前,采用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运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时,康复组上肢肌力达Ⅳ级以上者19例,对照组10例,P<0.05。下肢肌力Ⅲ级以上者24例,对照组21例,P<0.05。②改良巴氏指数50分以上患者为26例,对照组21例,P<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将 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 35例)和对照组( 33例).早期康复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法和 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为 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1个月后早期康复组 Barthel指数评分( 67.8± 5.2)和肢体运动功能积分 (38.4± 2.6)均有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41.5± 4.9和 25.7± 2.1)(t=2.786~ 3.689,P< 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辅助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肌电图信号的影响,旨在评定运动想象疗法的作用价值、优势,为其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疗法,试验组辅以运动想象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患肢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手和下肢运动功能各等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手、下肢Ⅲ~Ⅴ级构成比均下降、Ⅵ级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手、下肢Ⅲ~Ⅴ级构成比高于试验组,上肢、手和下肢Ⅵ级构成比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方根振幅(RMS)值均升高,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值升高、RMS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棍棒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社区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处于Brunnstrom I~Ⅲ级,下肢处于BrunnstromⅣ级以上,采用棍棒操训练,干预一年后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综合功能有了提高,FCA量表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部分恢复,下肢和手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医药适宜技术棍棒操能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功能,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综合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时间不同对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发病后10~30d开始康复)和后期康复组(发病后3~6个月开始康复)。两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均相同,采用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制的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的训练评估表,在康复治疗的早期(治疗前)、中期(治疗1个月)、末期(治疗2个月)对3个领域13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计分。结果:初次评估早期康复组为(7.82±1.57)分,后期康复组为(7.33±1.7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734,P>0.05),末次评估早期康复组为(20.18±2.84)分,后期康复组为(14.60±2.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119,P<0.01)。结论:早期与后期康复比较,早期康复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