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与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的关系,分析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的机制。方法选择早期自然流产孕妇59例,抽取静脉血,采用ELLA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患者(IgG-/IgM+或IgG+/IgM+)以常规方法制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并采用同步银染法观察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情况,采用SAS.P9.0统计软件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率的相关性。另选择1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共有21例早期流产孕妇外周血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其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几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导致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错误或丢失而形成非整倍性畸变,由此可以推断单纯疱疹病毒同样可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或胚胎细胞正常分裂,是引起孕妇于孕早期胚胎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病毒感染对早期胚胎组织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及染色体的致畸作用。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和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孕妇孕早期流产的胚胎组织各100例作为感染组,以常规短期组织培养技术制作染色体并进行数目和结构分析,并以同步银染法分析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另选择无病毒感染但具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和行正常人工流产志愿者各50例作为疾病对照和正常对照,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病毒感染对早期胚胎组织染色体着丝粒点畸变的作用,以及着丝粒点畸变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结果:3种病毒感染的孕妇共300例,其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Cd总畸变率约1.89%,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1.26%和0.23%),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01);3种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早期胚胎染色体Cd畸变率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001);病毒感染孕妇早期胚胎染色体突变率为74%,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结论:HBV、CMV和HSV感染可使早期胚胎组织细胞染色体Cd变异率增高,而Cd畸变则使早期胚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错误或丢失而形成非整倍性畸变,是引起孕妇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对694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V标志物(HBV-M)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结果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5.68%(299/537),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3.82%(6/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140/140),平均含量为4.67×107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1.43%(32/35),平均含量为2.46×107copy/mL;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4.66%(117/262),平均含量为2.58×104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1.54%(6/53),平均含量为1.54×104copy/mL;HBs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51%(4/47),平均含量为2.15×104copy/mL;抗-HBs(+)、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07%(5/123),平均含量为1.32×103copy/mL;抗-HBs(+)、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2.94%(1/34),平均含量为1.17×103copy/mL。结论临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判定有必要同时结合HBV-M和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Ⅰ、Ⅱ、Ⅲ、Ⅳ、Ⅴ组,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比较各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水平。结果Ⅰ组("大三阳"组)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达100.0%,平均水平为5.10×107 copy/mL,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乙肝两对半"全阴"组)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为0.0%,平均水平为1.11×102 copy/mL。结论单独采用ELISA定性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辅以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拷贝组(1.0×105copy/mL)与低拷贝组[(1.0×103)~(1.0×105)copy/mL]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gHBV-DNA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比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负相关性(r=-0.659,P0.05);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较,lgHBV-DNA、CD3~+%、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HBV-DNA载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加重肝脏炎症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与正常孕妇在不同孕周的差异变化,以及AFP浓度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79例孕妇,分成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乙肝大三阳组),乙肝标志物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HBcAb阳性组(乙肝小三阳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含量,比较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AFP的含量及HBV-DNA含量变化。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的AF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小三阳组在孕早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和乙肝小三阳组血清AF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AFP含量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的乙肝孕妇,且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其AFP含量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乙肝孕妇AFP在不同孕周较正常孕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AFP含量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戴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84-138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的表达与产妇血清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产妇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HBV感染。采用ELISA检测HBeAg、PreS1-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HBV-DNA;根据HBV-DNA载量分组,比较各组HBeAg、PreS1-Ag检出率,计算HBeAg、PreS1-Ag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32例乙肝患者中,HBV-DNA载量<10^3 copy/mL有73例,其中PreS1-Ag阳性39例(53.42%),HBeAg阳性5例(6.85%);HBV-DNA载量在10^3~10^5 copy/mL有21例,其中PreS1-Ag阳性11例(52.38%),HBeAg阳性8例(38.10^%);HBV-DNA载量>10^5~10^8 copy/mL有33例,其中PreS1-Ag阳性29例(87.88%),HBeAg阳性21例(63.64%);HBV-DNA载量>10^8 copy/mL有5例,其中PreS1-Ag和HBeAg的检出率均为10^0.00%。以HBV-DNA载量为10^3 copy/mL为切割值,PreS1-Ag和HBeAg的特异度分别为69.39%、72.34%,灵敏度分别为53.01%、86.84%。结论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PreS1-Ag和HBeAg的检出率大幅提高,且PreS1-Ag的诊断灵敏度高于HBeAg;而与PreS1-Ag相比,HBeAg的诊断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在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取38例重型乙肝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静脉血备检;同期选择20例成年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重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阳性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穿孔素:(43.42±19.28)%比(19.65±9.27)%,颗粒酶:(40.35±12.26)%比(22.28±9.35)%,P均<0.01],且血清HBV-DNA载量越高,重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强度越低,均呈明显负相关(r 孔素=0.92,r颗料酶=-0.96,P均<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过度表达是造成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这种表达作用与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的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6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其HBV DNA的含量,按HBV DNA的浓度分为HBV DNA阴性组(<500.00 copy/mL)、HBV DNA低浓度组[(500~1)×105 copy/mL]和HBV DNA高浓度组(1×105~1×108 copy/mL),另外取20例健康人的血清作对照,同时取上述80例的新鲜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他们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CD3+CD4+/CD3+、CD8+,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阴性组和低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HBV DNA含量与CD3+CD4+和CD3+CD4+/CD3+CD8+呈现负相关关系,与CD3+CD8+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69和0.52.结论 HBV DNA对细胞免疫产生了影响,HBV DNA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所表达的Fas/FasL与血清sFas/sFasL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47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5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及5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膜性Fas/FasL表达和血清sFas/sFas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无症状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增高,膜性Fas表达率升高,而FasL表达率则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6.13~15.34,q=4.02~32.10,P〈0.01);血清sFas含量升高,sFasL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7.30、4.20,q=6.19~42.35,P〈0.01)。无症状HBV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体内依赖Fas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失去杀伤性识别作用,对淋巴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肿瘤细胞获得异常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