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9月在山西太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的全国中医疑难病研讨会上,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以近期出版的《陈瑞春论伤寒》(增订本,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伤寒实践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二书惠赠,读后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
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谈我的治学之路陈瑞春关键词《伤寒论》,治学经验,陈瑞春,自传笔者自幼涉足医坛,至今已是40各个春秋。在家父的薰陶、师长的教诲、友人的帮助下,我时《伤寒论》(本文简称“伤寒”)由初识,到深读,到灵活运用,经历40多年的艰辛耕耘,今...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院著名伤寒学教授陈瑞春老师,是在听了他作的学术讲座“非伤寒不能治大病,非伤寒不能成大家”之后。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欢迎掌声中,陈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上面两行刚劲有力的粉笔字。从此,这两句话似乎在每个聆听报告的学生心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寒”情结。笔者作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有幸随陈老师临证学习,深感机会难得。 相似文献
4.
我院陈瑞春教授为伤寒大家,教学临证五十余载,非一日不用经方,以“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著称,此其一也.先生固乃善用经方,但时方,尤其是温病方亦非常娴熟,运用老道.他认为温病是伤寒的发展,温病家叶天士、吴鞠通等是伤寒的最好注家.先生常说:“学伤寒,不能死于伤寒.”“要钻得进(伤寒),更应跳得出(伤寒).这样才能活法圆通.”所以先生临证治病出方以病机为准.与其说先生是伤寒大家,不如说是临床大家,更为贴切.下面列举先生用甘露消毒丹的几则验案,以期让读者目睹先生的另一面风采。 相似文献
5.
所谓返朴归真,即是从仲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语言环境、学术渊源来研究仲景的学术思想,本文略举数例,求教于同行。一、伤寒名义有关“伤寒”概念,若从仲景所处时代背景看,其所指并非单纯的外感风寒,亦非包括一切杂病,而是具有传染性的、且大面积流行的急性疾病。因仲景所处时代,战乱频仍,饥荒屡至,从元嘉元年至建安午间数十次瘟疫流行,据记载仲景家族不到十年,死亡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其“伤寒”即当时所流行的时疫,若是一般的感冒风寒或杂病,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决不会如此之高,但可看出,《伤寒论》并非只论伤寒,而是兼及伤寒的先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第二期《伤寒论》解读与临床应用A班(哈尔滨)期间,荣幸获得广州名老中医黄仕沛教授赐与的《梦回伤寒四大金刚——一个经方临床家解读南国经方医案》一书,我如获至宝,夜以继日,读完一遍,回味无穷,兴趣倍增。本书除了解析经方之精辟、叙述医案 相似文献
7.
<正>徐小圃、徐仲才父子二人以善治内、儿科疾病,屡起沉疴,医名显著。他们善用辛温药物的临床经验和重阳的学术思想,不仅使其在近代海派医家中独树一帜,更吸引着无数后辈学者向其学习。然二位先生均忙于诊务,生前著述不多,这也使得后辈学者难以窥其学术之全貌,尤其是诊病辨证之思维。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之和法源自<黄帝内经>,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而言,当属广义,即以调和为主,扶其不足,达到祛邪愈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原则.从治法而言,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广义者,指诸治法中均含有和法之意;其狭义者,专指和解之法,且其和法的治疗作用均较缓和.若要用一种治法来概括八法,似乎以广义的和法来解释则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9.
翻阅《中医函授通讯》,见有不少有关《伤寒论》方面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想。《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之名作,其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是我国历代医书中的巨著。历代医家凡可称得上名医、医学家者,无不读过《伤寒论》,并深受其影响。历代注解伤寒者何止百家,故后世医家尊仲景为医圣。明、清时代出现的温病学派及诸医家,亦无例外地对仲景学说有较深的造诣,渊源于仲景。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对于本条中的“里有寒”,历代医家颇多疑惑,错讹说较多,均需改动原文来自圆其说.笔者认为若从医理认识此条,并无疑问,仲景此处之“寒”并非与“热”对应之“寒”,而是指邪气,此“寒”字正是仲景重视医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的解读,揭示出仲景针对呕吐的治疗,体现了解表和中、渗利止吐、和解少阳、温中降逆、温胃安蛔、清热通降、和中蠲饮及补中下气等八法。 相似文献
13.
《婴童病案》一书,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0年10月出版.该书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终身教授、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副会长王烈导师所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正>古人有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纵观中医学上下数千年,可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均言医之大道。历代学者将此三书尊为中医学经典,崇张仲景为医圣,恰当至极。 相似文献
18.
张闽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6):10-11
"疼痛"是躯体反映的自觉症状,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凡是各种因素导致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调均可引起疼痛,与脏腑功能失衡有关,《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中治痛之法,内容丰富,法度严谨,现根据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及采用的相应治疗方法的不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以伤寒而名书者,因“大邪中表”《金匮·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太阳属寒水,主一身之表,风寒外袭,首犯太阳,可表现津液失布。故伤寒易招致水病,此寒水并称之理。所谓“寒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同气相求也。《伤寒论》中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水调津液运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汗由津液所化,且与血同… 相似文献
20.
我曾好多次向我的学生们推荐《名老中医之路》(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原分三册先后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0年代出版,2005年合为一册再版),希望他们能好好读读这一套书。可是,有的同学翻看之后回复我:老师,这些老中医都说要勤奋读书,要重视经典,要多跟师,多临床。他们说得都差不多,这些我都知道啊。这套书似乎没您说得那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