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选择素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浆内皮素及选择素P浓度,并对二者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选择素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随心功能变化而增加,并明显相关(r=0.587,P〈0.01)。结论 骨此素及选择素P均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功能异常导致心排量相对减少 ,继而触发神经内分泌代偿性激活 ,产生血液动力学变化和相应症状的综合征。它是心血管发病和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是由各种病因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所致 ,每年有百万以上患者住院 ;心力衰竭的预后不良 ,5年存活率男性为 2 5% ,女性为3 8% ,严重心衰患者一般存活不到1年。因此 ,心力衰竭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 ,有关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知识不断更新 ,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对各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作出客观和指导性的评价 ,必将推动心力衰竭治疗的进步 ,使其治疗方案更趋合理。本文对收缩功…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当心衰症状出现时,表示心脏已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怎样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提高运动耐量,防止心脏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以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张文博 《医学综述》1995,1(3):99-100
<正>近50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地发生变化,据此而提出的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地演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认为心衰的主要改变在心肾、治疗的重点措施为洋地黄和利尿剂;②第二阶段:认识到心脏与周围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紊乱,治疗重点措施为血管扩张剂,新型强心剂;③第三阶段:认识到心衰也是神经内分泌病变,提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本文重点讨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6.
7.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临床表现 ,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男性 1.7年 ,女性 3.2年 ,5年存活率男性为2 5 % ,女性为 38% ,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1] 。因此 ,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对CHF的有效治疗措施。 80年代以前 ,CHF的治疗主要药物是洋地黄类和利尿剂。虽然这两类药物能改善人们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但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表现他们能降低死亡率 ,延长生存期 ,改善预后。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 ,对CHF的治疗传出了一个又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时。衰竭的心脏能够代偿性促进交感神经的兴奋。交感神经的持续兴奋可以引起对心功能的不良作用、血管收缩、心律失常、肾脏肾素分泌的增加等后果。因此,阻断交感神经兴奋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及长期生存均有益处。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兼有阻滞β1、β2受体和α1受体作用,并有抗氧化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功能。我们在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使用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低渗性脑病的诊治体会王秀兰,邱秀英(无棣县人民医院内科,251900)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脑病;低渗性脑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并发低渗血症,近几年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低渗血症由于轻中度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不经任何处理可自行...  相似文献   

14.
严重充血性心衰1年死亡率高达50%,其中40%~50%是心脏猝死,而后者是由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故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充血性心衰的死亡率。心衰病人室性早搏很常见,频发室早检出率高达70%~87%,非持续性室速为45%,据心电图监测持续性室速与室颤占心脏猝死的75%~90%。心衰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与基础心脏病心肌损害程度和范围有关外,尚与心衰严重程度,电解质失衡(尤其是低钾、低镁),酸碱失衡,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左室功能降低、前后负荷增加、心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心室扩张…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马建群,代培良(内科学教研室,256603滨州地区中医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由于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改变、血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洋地黄及儿茶酚胺类等药物的应用,常发生某些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极易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与这类病人的猝死有直接关系。对此类病人是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指征是什么?多年来临床上存在着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115例住院病人的资料,结果表明:使用心律失常药组住期间猝死率明显低于未用心律失常药(P〈0.05),作者以这对充血心力衰竭合燕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综合判断,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概念及其药物治疗作一综述。方法 对充血性心力衰谒的新认识和治疗新成果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展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认识和药物治疗领域的最近成果。结论 根据舒张期和收缩期心衰选择用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将会有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HF)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占死因的第一位川,本文就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洋地黄类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一种正性肌力药物,至今已沿用200多年。通过大量临床药理研究,人们认识到:洋地黄发挥最大疗效而又不出现毒性反应的董称为洋地黄化量或“饱和量”,而非饱和量难以获得正性肌力作用。根据这一概念,临床已趋向将洋地黄量调低,仅用维持量也可达到稳定状态,发挥良好药效作用;同时研究生产分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