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顾总结我院1995年5月~2006年5月的11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恶性肿瘤,查阅相关资料就其诊断治疗进行相关讨论。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2.4:1;最小2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2d~15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4年我院诊治的10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103例中,肿瘤位于十二脂肠者81例,空肠14例,回肠8例。术前确诊42例,误诊61例,误诊率为59.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腹块、肠梗阻等。首选的检查方法为低张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性质、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意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误诊率高,低张小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胃肠道其它部位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3%,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本对我院1991年至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7例临床资料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一般规律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利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36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生存率计算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用COX模型。结果 10例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诊断准确率达80.0%,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5.0%和45。0%,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7.55和12.5%。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 198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 5 6例 ,其中小肠恶性肿瘤 4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74岁 ,>5 0岁 31例 ,占 70 .4 %。小肠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回肠 ,共 2 1例 ,占 4 7.7%。肿瘤病理类型和病变部位。见表 1。表 1 肿瘤的类型和部位病理类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构成比 (% )腺 癌 1 1 5 7 52 .2恶性淋巴瘤 0 4 92 9.6淋巴肉瘤 0 0 1 2 .3平滑肌肉瘤 0 3 4 1 5 .9合 计 1 1 1 2 2 1 1 0 01.2 临床表现 腹痛或腹胀、消瘦、黑便、肠梗阻为主要症状。其中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4例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小肠恶性肿瘤14例中,位于十二指肠及小肠各7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出血、梗阻及黄疸为主,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内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率较高,CT及B超对空、回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小肠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类型、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6年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47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结果:按病理分型,腺癌99例,占主要部分;间叶组织肉瘤20例,恶性间质瘤14例,淋巴瘤8例,类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瘤)6例。按肿瘤所在部位:十二指肠101例,空肠28例,回肠11例,肠系膜7例。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块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低张造影、B型超声(BUS)、电子体层成像(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腺癌最多,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联合应用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探讨其有效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从而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17/18),77.8%(14/18),38.9%(7/18),姑息性切除和短路手术术后1年生存率37.5%(3/8),生存无超过3年者。结论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相比,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22.7%(20/88),恶性肿瘤占77.3%(68/88).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多见,占60.0%(12/20);恶性肿瘤主要为腺癌,占45.6%(31/68).8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体重减轻及消瘦、贫血、腹部包块等.本组术前误诊率为62.5%(55/88),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50)、46.0%(23/50)、24.0%(12/50).结论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一经诊断,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原发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6例(11.8%),恶性肿瘤45例(88.2%).恶性肿瘤中术后病理类型为腺癌20例,淋巴瘤14例,间质瘤10例,类癌1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症状是消化道出血.51例患者均经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34.0%(16/47)。良性肿瘤占12.8%(6/47),病理以腺瘤为主,预后好。恶性肿瘤占70.2%(33/47),贫血是其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病理主要为腺癌(29例,失访3例),好发于十二指肠,预后差。26例腺癌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2.4%、29.4%、22.8%,中位生存期为20.3个月。间质瘤占17%(8/47),主要来源于空肠,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术后使用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但以恶性为主,预后差,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尽早发现病灶并行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琳巴瘤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钡餐检查采用全消化道追踪观察,多体位及适当加压的方法。结果 病变单独发生于空肠2例,回肠6例,同时侵犯空,回畅4例。10例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肠腔狭窄5例,多发小结节充盈缺损6例,“动脉瘤样扩张”3例,不规则龛影3例。男2例空气复住灌肠示回盲部杯口状充盈缺损。结论 小肠恶性淋巴瘤临床以腹痛硬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回肠,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多发及多种类型病变,侵犯范围较广泛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j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45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良性13例,以平滑肌瘤、血管瘤、腺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确诊率为15.52%(9/58),易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以恶性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诊断较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DSA.胃肠X线、内镜及B超、CT等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e stromal tumors,SIST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7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7±9.5岁。小肠间质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好发于空肠和十二指肠,胃镜、超声内镜、增强螺旋CT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57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93.0%(53/5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7.0%(4/57)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小肠间质瘤,其中,极低危5例(8.8%),低危18例(31.6%),中危16例(28.1%),高危(Ⅳ级)18例(31.6%)。随访时间6个月至36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2例死亡。结论小肠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检出率,其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肠平滑肌肉瘤诊治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策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3~2001年收治的10例小肠平滑肌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小肠平滑肌肉瘤中,行根治性手术6例,术后生存最短1年余,最长8年6个月仍健在,1例肿瘤摘除术后生存4年余;行姑息性切除术3例,分别于术后1、2、3年死亡.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较为少见,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其确诊依赖病理结果.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放、化疗不够敏感,但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该院2000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1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57.5±3.6)岁(29~81岁),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超声、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小肠间质瘤手术切除2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4例;平均随访(70.8±5.6)个月(3~12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61.8%和52.7%,1、3和5年总体生存率95.5%、73.2%和65.7%.结论 小肠间质瘤是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合理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小肠间质瘤检出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首选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2007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的阳性率100%,全消化道造影对空回肠诊断阳性率66.7%,B超+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阳性率63.2%,术前未能确诊20.8%,恶性肿瘤的根治率33.3%。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腹痛,腹胀,梗阻,消化道出血,腹块,黄疸的病人,应进行B超、CT、消化道造影、内镜组合检查,无法确诊者,应行剖腹探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治疗有重要的作用。螺旋CT、双气囊小肠镜、球囊内镜对提高诊断率甚至早期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