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积液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中VEGF的含量,并与30例非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组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血清和腹腔积液中VEGF含量均高于Ⅰ、Ⅱ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VEGF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ng-2、VEGF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集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标本和内膜组织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联合检测Ang-2、VEGF的表达。结果 Ang-2在Ems中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内膜组织和对照组(P〈0.05)。VEGF在Ems中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内膜组织和对照组(P〈0.05)。异位病灶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内膜组织和对照组(P〈0.05)。Ang-2与VEGF在Ems中成正相关(P〈0.05)。Ang-2与MVD在Ems中成正相关(P〈0.05)。VEGF与MVD成正相关(P〈0.05)。结论 Ang-2与VEGF参与EMs的发生和发展,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子宫内膜移位症进行VEGF含量与内异症分期的相关性研究,并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我院妇科经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例,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按不同R-AFS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R-AFS分期血清中VEGF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AFS分期腹腔液中VEGF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FS分期与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VEGF含量成正相关,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其与疾病程度的明显相关,可以将VEGF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诊断依据以及疗效判断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姚佳娜  谢梅青 《热带医学杂志》2013,(8):948-951,F0004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表达的变化,从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方面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LNG-IUS后不规则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41例放置LNG-IUS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染色(DAKO EnvisionTM System法)检测其子宫内膜VEGF、Ang-1、Ang-2的表达水平,同时设立子宫腺肌症对照组(16例)。结果放置LNG-IUS后异常出血组(16例)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较无异常出血组(25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在异常出血组与无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NG-IUS放置年限不同,将放置LNG-IUS的患者分为放置1年内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放置1~2年组、放置2年以上组子宫内膜VEGF、Ang-2表达比放置1年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1在不同放置年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ng-1、Ang-2可能通过影响微血管生成及血管稳定性参与LNG-IUS的出血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梦熊  张怡  蔡净亭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31-33,36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Ang-2mRNA在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的异住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内异症组及腺肌病组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Ang-2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其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的表达增强,Ang-2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 收集本院133例腹腔镜检查者的血清和腹腔液,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EM患者(n=71,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n=62)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2和IL-1β的浓度.方差分析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轻度(31例)与重度(40例)EM患者之间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2和IL-1β的表达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子的检测效果. 结果 ①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Ang-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液IL-1β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清中IL-1β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重度患者血清Ang-2和腹腔液中VEGF显著高于轻度患者,Ang-2的检测效果最好. 结论 VEGF、Ang-2和IL-1β在EM血清和腹腔液中高表达,提示三因子异常表达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该研究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在内异症患者的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34例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PEDF与VEGF表达的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均有PEDF和VEGF的蛋白表达,PEDF的蛋白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高于同期对照组正常内膜。VEGF的蛋白表达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内膜,对照组正常内膜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在对照组分泌期内膜表达低于增生期,而对照组分泌期内膜VEGF的表达高于增生期,二者均呈现出周期性变化。但研究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PEDF及VEGF的表达失去了周期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异症患者PED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比在位宫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高,VEGF在位内膜的表达比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高。根据r-AFS分期法,PEDF在III、IV期患者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比I、II高,VEGF表达高低与r-AFS分期无明显关系。二者在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上的表达,可能参与内异症异位病灶的形成,而且二者与内异症患者的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36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s-CRP含量的变化,并与24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VEGF和hs-CRP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s-CRP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的变化能快速反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的程度,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的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ENS)在内异症血管生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26例、Ⅲ~Ⅳ期24例)和42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VEGF和ENS的含量,分析二者浓度及其比值与内异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VEGFENS浓度和VEGF/EN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患者中Ⅲ~Ⅳ期VEGF和ENS含量均高于Ⅰ~Ⅱ期(P<0.01)而VEGF/ENS比值前者则低于后者(P<0.01)。增殖期与分泌期比较,除内异症组VEGF水平前者高于后者外(P<0.05)对照组VEGF和两组ENS水平两期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VEGF和ENS同时参与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调控而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可能才是内异症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评估疾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31例及对照组3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VEGFR-1和VEG-FR-2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内异症组的VEGFR-1及R-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重组的内异症患者术前血清VEGF受体水平与轻微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手术前后VEGFR-1比较内异症组术后较术前下降,而VEGFR-2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R-1及VEGFR-2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侵蚀和异位生长,同时在血清中的高含量为血行远处转移提供了理论支持,术后对VEGFR-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明确内异病灶的清除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因子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Cummings AM方法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IL-10含量,Dot blot法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外周血IL-6、腹腔液IL-8水平、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的IL-6含量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内异方组异位种植内膜组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的IL-10含量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内异方组;模型组种植异位内膜组织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内异方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因子IL-6、IL-8、IL-10的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 mRNA的过度表达与内异灶血管的形成相关;内异方可显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同时抑制异位灶VEGF 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异位灶血管的生成,并对细胞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血、血清、腹腔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6例EMs患者经血、血清、腹腔液VEGF水平,以同期因输卵管阻塞而行手术者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EMs组经血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Ms腹腔液中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VEG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Ms组腹腔液中VEGF水平与EMs分期成正相关(r=0.93,P〈0.05),而血清和经血中VEGF水平与分期无关(r=0.108和0.147,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血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与分期无关。经血中VEGF的检测具有方便、无创、价廉、依从性好等优点,可望成为诊断EMs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测定血清和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正常子宫内膜与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血清、腹腔液VEGF的水平,EM各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M早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各组腹腔液VEGF水平均高于血清水平(P〈0.05)。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Ⅲ、Ⅳ期组与Ⅰ、Ⅱ期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②患者的异位内膜组VEGF的表达和腹腔液组VEGF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rs=0.404)。结论 患者体内VEGF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 ,检测 3 1例内异症和 3 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含量。结果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VEGF含量 (5 3 3 .2 1± 3 5 7.75ng/L ,3 47.3 4± 12 3 .6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3 8± 3 3 .94ng/L ,3 9.2 0± 2 1.5 7ng/L) ,P均 <0 .0 1。但其含量与内异症分期无关 ,P >0 .0 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与对照在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并评价中药内异方药物血清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方法建立EM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达那唑和内异方制备对照血清和药物血清。将CAM模型分别用空白血清、达那唑药物血清和内异方药物血清干预后,测量种植灶面积和阳性血管面积,计算阳性血管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种植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种植灶面积与对照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异位内膜种植灶周围形成的血管面积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种植后(P〈0.05);与各自空白血清组相比,内异方血清组的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形成的种植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P〈0.05),种植灶周围阳性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1)。达那唑与内异方作用相似,但其异位内膜种植灶面积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在位、异位内膜组种植灶中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在位内膜组(P〈0.01),内异方血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各组空白血清组(P〈0.01),达那唑血清组亦下降明显,但异位组织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内异方药物血清可显著降低EM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抑制种植灶新生血管网的形成,减少异位灶局部血供,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与达那唑作用相比,中药内异方在抑制和治疗EM上有相似的作用,但在抑制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方面,中药内异方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体内免疫学改变。方法 对18例正常生育期的妇女及34例各期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别检测其血清及腹腔液中抗子宫内膜抗体、IL4、IFNγ的水平。结果 血清中内异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IL4水平在腹腔液中内异症各期与对照组比较及内异症Ⅰ期与Ⅱ期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5)。血清中IL4水平在内异症Ⅱ期以上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在腹腔液中内异症各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4、IFNγ变化较血清中明显。随着内异症期别的增加,腹腔液IL4、IFNγ均有上升的趋势,尤以IL4升高更为明显。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变化较腹腔液中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微环境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大鼠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其吞噬功能的影响,检测给药前后内异症大鼠腹腔液中血管生成关键因子VEGF的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结果:内异方可降低内异症大鼠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可降低内异症大鼠腹腔液中VEGF的含量,使内膜异位种植灶的体积缩小。结论:内异方可通过降低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的数量,使腹腔微环境中血管生成的关键细胞因子-VEGF的含量减少,使内膜种植灶的体积缩小,故可从抑制血管生成角度解释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侯克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23-24,26
目的探讨COX-2、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二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取病理并证实。另取同期因各种非内膜异位症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的标本6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对照。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组织增生期和分泌期COX-2、VEGF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①COX-2、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95-3%,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或P〈0.01),但异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OX-2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r=0.627,P〈0.05)。结论COX-2、VEGF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且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MMP-2及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MMP - 2和性激素的浓度变化及在内异症性不孕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和RIA方法测定了 4 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患者和 1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中MMP - 2和E2、P浓度。将内异症分为轻度 (Ⅰ、Ⅱ期 )组和重度组 (Ⅲ、Ⅳ期 ) ,非内异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外周血中轻度和重度内异症患者MMP- 2和E2高于对照组 ,而且增殖期高于分泌期 (P <0 .0 5 ) ,但轻度内异症组与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相比 ,重度组E2高于轻度组 (P <0 .0 5 ) ;P在内异症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在腹腔液中 ,轻度和重度内异症组MMP - 2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腹腔液中MMP - 2及E2均明显高于外周血 ;MMP - 2和E2在增殖期高于分泌期 ,P在分泌期高于增殖期 ,轻度EMS组及重度EMS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但轻度EMS组P低于重度EMS组。E2和MMP - 2呈正相关 ,P和MMP - 2呈负相关。结论 :MMP - 2和E2、P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和发展 ,改变了生殖内环境 ,导致了轻度内异症性不孕。抑制MMP在盆腔内的含量 ,改善生殖内环境可提高内异症性不孕症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VEGF及TSP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反应素(TSP)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TSP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内异症组)及14例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对照组)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织VEGF表达增加,TSP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可能参与异位子宫内膜的形成及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