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海水环境创伤弧菌感染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晶  申洪  陈清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1):874-878
目的观察总结海水环境中感染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后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Vv感染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28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分别为海水Vv菌液浸泡组(A组)、等渗盐水Vv菌液浸泡组(B组)、单纯无菌海水浸泡组(c组)以及单纯无菌致伤组(D组)。每组又随机分成0,6,12,24h4个不同时间组,每组8只。D组小鼠仅无菌致伤,A、B、C组小鼠在无菌致伤后按分组设计均浸泡于相应液体中45~60min。于不同时段对各组局部肌组织及主要脏器组织进行取材、制片、HE染色和观察;采鼠尾血进行Vv的分离培养。结果A组创伤组织的损伤最为严重:0h时,可见肌纤维变性、溶解和断裂,但炎症反应不明显;12h时肌组织溶解坏死更加明显,肌间隙增宽,渗出及出血明显,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h时,肌组织大片溶解坏死,微脓肿形成。总体来讲,Vv感染的A、B两组要比未感染的c、D两组病变严重,而组织修复过程也要缓慢。海水菌液浸泡组脱离浸泡后24h时仍无好转趋势,并且该组部分小鼠Vv血培养结果为阳性。Vv血培养阳性的小鼠其主要脏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肺和肾脏的广泛出血性损伤为主。结论在海水环境中Vv经由皮肤伤口侵入后,其伤口往往表现为感染早、发展快且病变严重的特点。感染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组织大片的溶解坏死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有脓腔形成;Vv可经伤口人血,引发败血症,并导致小鼠肺、肾等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纳米烧(烫)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纳米烧(烫)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两次实验进行。实验一:10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60个切口,海水浸泡3h后,分3组治疗:(1)纳米敷料组;(2)1%磺胺嘧啶银(1%AgSD)组;(2)凡士林纱布组。治疗前及每次换药各组均随机选取2个切口取活检及细菌培养,比较海水浸泡后不同处理组的病理变化,伤口感染情况及愈合速度。实验二:15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90个切口,分为3组,伤口分别海水泡6h,自来水浸泡6h,中暴露6h,海水浸泡伤口用纳米敷料治疗;自来水浸泡伤口用1%AgSD治疗作为药物对照;空气暴露伤口用凡士林纱布治疗为空白对照。将损伤重的伤口采用纳米敷料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海水浸泡3或6h后伤口裂开1-1.5cm,肌肉肿胀,渗出较其它两组明显。各组病理检查有炎细胞浸润,组织间隙水肿,肌纤维变性,以海水浸泡组最明显;伤口细菌培养海水浸泡组的细菌阳性率最高,细菌种类最多,但经用纳米烧(烫)伤敷料治疗后,细菌逐渐减少,伤口感染发生少且轻。两次实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纳米敷料组为6.4d和15.3d;1%AgSD组为8.6d和16.6d;凡士林纱布组为11.2d和16.4d。结论 纳米烧伤敷料能控制或减少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抗炎药物缓释体对海水浸泡肢体软组织火器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磷酸三钙药物载体盛装环丙沙星、替硝唑和吲哚美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缓释体在生理盐水中释放的药物浓度,采用高效液相测定缓释体放置兔浸泡肢体软组织火器伤伤口时,组织和血液药物浓度,观察用药后损伤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菌计数.结果缓释体体外药物释放稳定,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伤后36小时放置缓释体的火器伤组织继发损伤轻,无明显感染.结论抗菌、抗炎药物缓释体适宜在海水浸泡火器伤救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应用于海水浸泡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应用于海水浸泡爆炸伤伤口的效果 ,探讨推迟初期外科处理时间的措施。 方法 健康大白兔 16只 ,造成后肢软组织爆炸伤合并海水浸泡 1h ,然后随机分为药物组 (兔数 =8)和对照组 (兔数 =8)。在药物组伤口内放置盛装环丙沙星与吲哚美辛的生物陶瓷载体 ,对照组伤口放置无药物的陶瓷载体 ,测定伤后 6~ 3 6h内浸泡的爆炸伤组织的细菌数、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组织压力的改变 ,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结果 伤后 6~ 3 6h内药物组爆炸伤组织细菌数为每克组织 1× 10 4 左右 ,对照组细菌数高达每克组织 1× 10 6 ~ 1× 10 7,药物组爆炸伤组织ATP为对照组的 1.4 1~ 2 .5 3倍 ,组织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继发损伤程度以及炎症反应减轻。 结论 生物陶瓷药物载体在海水浸泡爆炸伤伤口中的应用 ,有助于防止感染的发生 ,减轻炎症反应 ,推迟初期外科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兔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对骨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对骨膜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于兔双后肢制备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模型,分为3组:单纯致伤组(A组)、海水浸泡30min组(B组)、海水浸泡1 h组(C组).分别于致伤后0、1、3、7 d时取骨膜做组织学观察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结果 (1)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骨膜炎症反应明显重于单纯致伤组,浸泡时间越长,骨膜炎症反应越重.(2)海水浸泡30 min后,膜内成骨延缓不明显.浸泡1 h后,膜内成骨明显延缓.(3)C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明显延迟且明显弱于A组、B组,B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虽未延迟但弱于A组.结沦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1 h后,可明显延迟并损害骨膜膜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6.
兔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对骨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兔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对骨膜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于兔双后肢制备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模型,分为3组:单纯致伤组(A组)、海水浸泡30min组(B组)、海水浸泡1 h组(C组).分别于致伤后0、1、3、7 d时取骨膜做组织学观察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结果 (1)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骨膜炎症反应明显重于单纯致伤组,浸泡时间越长,骨膜炎症反应越重.(2)海水浸泡30 min后,膜内成骨延缓不明显.浸泡1 h后,膜内成骨明显延缓.(3)C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明显延迟且明显弱于A组、B组,B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虽未延迟但弱于A组.结沦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1 h后,可明显延迟并损害骨膜膜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兔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对骨膜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于兔双后肢制备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模型,分为3组:单纯致伤组(A组)、海水浸泡30min组(B组)、海水浸泡1 h组(C组).分别于致伤后0、1、3、7 d时取骨膜做组织学观察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结果 (1)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骨膜炎症反应明显重于单纯致伤组,浸泡时间越长,骨膜炎症反应越重.(2)海水浸泡30 min后,膜内成骨延缓不明显.浸泡1 h后,膜内成骨明显延缓.(3)C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明显延迟且明显弱于A组、B组,B组BMPs及VEGF表达时间虽未延迟但弱于A组.结沦肢体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合并海水浸泡1 h后,可明显延迟并损害骨膜膜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海上作战时的皮肤创伤难以避免被海水浸泡和细菌感染,海战伤与传统陆地战伤的明显区别在于皮肤创伤被海水浸泡后会快速出现组织水肿和坏死感染等二次创伤,且容易成为慢性伤口,增加救治难度[1-2].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称为海水浸泡伤,是部队登岛作战中最常遇到的战创伤类型,海战中常见的火器伤、切割伤、爆炸伤和烧伤等武器伤,还有海洋...  相似文献   

9.
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最佳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的最佳时机。方法建立海水浸泡爆炸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0、3、7、14d切取创面组织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创面受床的病理改变;同期对创区实施植皮术,通过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准确计算出各组的皮片成活率。结果分别于伤后0、3、7、14d,对皮肤缺损区施行植皮术,发现不同时机植皮成活率不同,伤后7d对海水浸泡爆炸伤皮肤缺损区植皮,皮片成活率最高。结论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7d后植皮是对创面实施植皮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在海水浸泡火器伤伤口局部应用对浸泡组织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高速钢球射击兔后肢,伤后将致伤兔浸泡于海水中1小时,出水后将吲哚美辛生物陶瓷缓释体放置于伤口内,测定伤前及浸泡后火器伤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ATP、Na+-K+-ATP酶活性.采用激光多普勒法测定伤区的血流量.结果吲哚美辛能明显减少浸泡后24小时内伤口内TNF、NO生成,增加ATP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提高组织灌流.浸泡后36小时内上述变化逆转,继发损伤加重.结论吲哚美辛应用于浸泡火器伤伤口能在浸泡后24小时内抑制伤口过度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11.
海水浸泡肢体火器伤骨骼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海水浸泡肢体火器伤时,骨骼肌组织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探讨与组织继发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高速钢球射击兔后肢,伤后将兔颈以下浸泡于人工海水中30分钟,伤前及伤后6、12、24小时分别切取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测定组织内NO氧化产物亚硝酸盐、Na^+-k^+-ATP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过氧化脂质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海水浸泡火器伤骨骼肌组织NO水平明显较伤前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温环境下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 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伤后1、2、4、8、12和24 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麻醉,但不建立火器伤模型。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 h和12 h出现2个高峰(P<0.01)。伤后1、2、4 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12、24 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髓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以滑膛枪发射质量为0.38g的钢珠,速度为600~800m/s,钢珠击中兔后肢,分别将致伤兔浸泡于海水中30分钟和1小时,对照组不浸泡。于伤后3、6、12、24小时在距伤道0.2~0.5cm(挫伤区)、0.5~1.5cm(震荡区)处取材,固定于2.5%的戊二醛中作电镜观察。结果 浸泡组弹道伤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想像相似,以变性坏死为主,如肌原纤维变性、溶解、变散或发生坏死,形成电子密度高的无结构性团块,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空化、髓鞘样变等,且上述改变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加重。引人注目的是弹道伤组织,尤其是震荡区,伤后6小时出现一些形态结构相对正常的线粒体,12小时最为显著,24小时线粒体再度退变,肌原纤维坏死加重。结论 海水浸泡火器伤肌组织损伤程度较单纯火器伤明显加重,浸泡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重。伤后6~12小时内弹道伤组织线粒体出现代偿性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肝内TNF-α的表达,同时应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也在伤后明显升高,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内TNF-α表达增多,与肝细胞凋亡、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基本一致,TNF-α可能诱导了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对犬海水浸泡骨骼肌贯通弹道伤愈合的影响,为HBO辅助治疗海水浸泡肢体火器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成年杂交犬1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HBO组(n=9);用九二式军用手枪距离500 mm垂直射击犬右后肢肌肉丰满处造成肢体火器伤,然后人工海水浸泡1h后行清创术,制备海水浸泡骨骼肌贯通弹道伤模型,常规换药和抗炎处理;HBO组行HBO治疗,1次/d,计14次;纯氧治疗方案:治疗压力0.22 MPa,用时75 min.观察2组犬饮食和防卫行为恢复时间,对比伤后3、6、9d创面愈合率和伤后10~14 d累计愈合创面数;伤后14 d处死动物,裸眼观察伤道疤痕,病理检查取材于疤痕部位,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HBO组饮食和防卫行为恢复时间[(45.3±9.5)h及(48.9±11.8)h]短于对照组[(61.2±10.0)h及(66.7+10.6)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刨面累计数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光镜下HBO组伤道主要为瘢痕组织愈合,对照组为瘢痕组织和肉芽组织混合愈合,HBO组伤道组织修复进程快于对照组.结论 HBO治疗能促进海水浸泡骨骼肌弹道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海水浸泡多发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犬海水浸泡多发伤动物模型 ,探讨其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方法 成年杂种犬 2 0只 ,制作多发伤动物模型 (腹部开放伤 空肠破裂伤 右下肢软组织爆炸伤 )。致伤后随机分为二组 ,即多发伤海水浸泡组和对照组 (非海水浸泡组 ) ,每组 10只。实验中全程监测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结果 多发伤海水浸泡组伤情明显重于对照组 ,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死亡率极高。结论 该动物模型对探讨海水浸泡多发伤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是可行的、合理的 ,适用于海战多发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 ,并为该类创伤的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水浸泡烧伤复合破片伤伤道病理学与细菌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水浸泡烧伤复合破片伤伤后火器伤伤道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菌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成功建立复合伤模型后,依模型将15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单纯复合伤组(简称非浸泡组7只)和海水浸泡复合伤组(简称浸泡组8只),于伤后即刻、4、7、10、20、28小时共6个时相点,用微穿刺针穿刺活检取肌组织行细菌培养(距伤道1.5cm取材),另于伤后4、20、28小时时相点取距伤道0.5、1.5cm微穿刺针取骨骼肌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海水浸泡复合伤动物火器伤局部组织感染出现早,感染严重;同时与之相伴的是局部组织坏死加剧,坏死组织伴有明显脱水。结论 海水浸泡明显加重复合伤伤道局部组织的损伤,浸泡后伤道组织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海水浸泡后导致的组织坏死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继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以高速钢珠射击兔后肢,伤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海水浸泡和单致伤组。将浸泡组(14只)兔浸泡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分钟,于伤前及伤后3,6,12,24小时分别切取距伤道壁0.5cm(A区)、1.5cm(B区)、2.5cm(C区)处组织,测定Na+-K+-ATPa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单致伤组(10只)除不浸泡外,处理同海水浸泡组。结果海水浸泡组各区骨骼肌组织Na+-K+-ATPase活性、ATP含量均呈伤后3小时较伤前明显下降(P<0.01),6~12小时回升,24小时再次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A区>B区>C区。MDA含量与Na+-K+-ATPase活性变化呈负相关(r=-0.77P<0.01)。单致伤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同海水浸泡组,但变化幅度小。结论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可加剧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过氧化脂质反应,抑制抗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膜酶活性下降,加剧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温环境下放射性与火器复合伤(下称放火器复合伤)后伤道及血液细菌学变化特点,为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动物模型,分别于致伤后0、4、8、16、24、48 h进行实验动物体温变化动态观察,伤道及血液中的细菌定性培养及菌群种类分析。结果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动物体温伤后明显升高,伤后4 h平均体温达(39.47±0.39)℃,体温变化趋势非常显著。伤后4 h,伤道局部分泌物中细菌为表面菌群,伤后8 h检测到肠道菌群。血液中出现细菌的时间为伤后8 h,既有表面菌群,又有肠道菌群。结论低温放火器复合伤后体温升高明显,细菌感染较严重,细菌入血时间早,肠道细菌容易入血,处理应尽早清创,早期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