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肠外营养在胎龄<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4周早产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n=50)和高剂量肠外营养组(n=50)。常规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1 g/(kg·d),最大量3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4 g/(kg·d)。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脂肪乳初始剂量2 g/(kg·d),最大量3.5 g/(kg·d);氨基酸初始剂量2.5 g/(kg·d),最大量4 g/(kg·d)。比较两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重、身长、头围、并发症及发育商(DQ)。结果:高剂量肠外营养组肠外营养时间、停止肠外营养达到全经肠道喂养时日龄均短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2周,高剂量肠外营养组体重增长值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P<0.05)。出生第2周,两组身长...  相似文献   

2.
沙金辉  陈永祥 《吉林医学》1999,20(2):117-118
我院自1997年5月5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4例手术后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肠外营养(PN),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且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男性8例,女性《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重症胰腺炎3例,胃癌2例,十H指肠球部溃疡1例,结肠癌《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为53.6岁,其中重症胰腺炎2例,胃癌4例,胃溃疡1例,结肠癌3例,广泛性小肠坏死1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1例。1.2临床营养…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疾病人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病人产生原因、诊疗情况。结果:42例病人产生的局部原因中,吻合口、残端及病理性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愈合不良22例,占52.38%;手术误伤15例,占35.71%;切口感染、裂开时,对腹内肠管保护不当3例,占7.14%;腹内脓肿及引流管压迫2例,占4.76%。全组治愈34例,占80.95%;死亡6例,占14.29%;因经济原因未愈要求出院2例,占4.76%。结论:手术后肠外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原因,重在预防;其治疗原则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抗感染并建立有效通畅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确定性手术治疗及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4.
全肠外营养 (GotalParonteralNutrition ,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 ,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从 1968年Dudrick首次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肠外营养从理论、技术到营养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并且无胃肠功能的患者 ,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应用TPN的患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营养支持 ,即不想进食、不允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双肽(alany-Gln)增强型全肠外营养对腹部大型手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行腹部肿瘤根治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力肽增强型全肠外营养组(实验组)治疗1-7d,观察病人术后第1、3、5、7天的氮平衡、第7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第7天口服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比值(L/M)。结果:术后第7天累计的总氮平衡实验组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和CD4^ 亚群的数量明显增加,CD8^ 亚群反而减少,其中CD3^ 、CD4^ 数及CD4^ /CD8^ 与T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TPN组相比,谷氨酰胺双肽有利于改善腹部手术后早期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护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6.
营养不良是胃癌、胰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纠正营养不良、加速伤口愈合。为了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支持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宝鸡市中心医院上腹部手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arly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EEN-PN)和全肠外营养(total pa  相似文献   

7.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及在术后肠外营养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基本成分之一,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在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都有分支侧链,通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随着对氨基酸代谢的深入研究,BCAA的独特作用已日益显示。早在1978年,Freund在动物模型中就已证明了:BCAA的节氮效应,并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首先应用于肝病,以后又陆续用于创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共行胃癌切除术5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以及比较术前与术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肠内组比肠外组减少(P〈0.01)。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营养指标较肠外营养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后安全可行,既经济、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手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或均衡型肠内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前瞻性研究对比手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或均衡型肠内营养(balancedenteralnutrition)的代谢效应。24例患者按随机表分为肠外营养组及肠内营养组,术后5d开始均应用等氮等热卡的肠外或肠内营养7d。结果:(1)肠外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1.7±0.2kg,胃肠内营养组患者体重下降-0.8±0.3kg,胃肠内营养组体重下降较少(P<0.05)。(2)手术前、后肠外营养组患者白蛋白水平基本不变,肠内营养组也无增加。(3)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11d的握力下降少于肠外营养组(P<0.09)。(4)7d累积氮平衡,肠外营养组为-82±51mg/kg;肠内营养组患者的累积氮平衡为+70±7mg/kg,胃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肠内营养的代谢效应优于肠外营养。作者认为当肠功能大致恢复时,应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以加速手术后患者康复。大范围的临床对比研究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1.
刘刚  朱勇  杨建 《四川医学》2007,28(10):1156-115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血糖目标值4.4~6.1mmol/L)和传统治疗组(CT组,血糖目标值〈11.1mmol/L),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IT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CT组(P〈0.01);IT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CT组;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治疗相比,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并不增多,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障碍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华啸  王闯 《医学综述》2014,(22):4120-4122
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支持中主要的能量来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展出多种不同配方的制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为大豆油长链(LCT)和中长链(MCT/LCT)脂肪乳,大豆油LCT和MCT/LCT脂肪乳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橄榄油脂肪乳由橄榄油和大豆油以4∶1的比例混合而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脂肪乳对免疫细胞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更小,其效能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全肠外营养液(TPN)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掌握TPN在临床科室的使用,以及接受营养支持的疾病分布情况。方法:对TPN处方按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科别、使用天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处方主要来源于ICU和普通外科不能进食的患者,并以中老年危重者居多,疾病分布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TPN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在全院推广用于需要肠外营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用于149例因解剖学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经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的肠衰竭患者,治愈率89.9%(134例),死亡率10.1%(15例)。作者提出,应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合理调整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种类、给量及比例,以达到改善营养状况、辅助手术治疗,甚或治愈疾病的目的。作者认为,肠衰竭是 TPN 的适应证,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组织特需性营养物质是营养支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3年 3月 ,对 319例手术后患者使用了 3升袋营养液 ,对恢复机体抵抗力 ,纠正负氮平衡、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319例 ,其中男 2 0 8例 ,女10 1例。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0岁 ,平均 4 8岁。胃手术 12 6例 ,肠道手术 10 8例 ,胆道手术 98例 ,肝脏手术 5 5例 ,胰腺手术 32例。使用的 3升袋为上海曹杨医药用品厂生产。营养液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制剂、脂肪乳剂、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胰岛素。1.2 方法 在无菌层流台内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结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按热卡125.5 KJ/(kg·d)及氮0.2 g/(kg·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术前(T1)及术后第8天(T2)监测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血浆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临床上除观察全身情况及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外,重点观察和记录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状况、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术前(T1)及术后第8天(T2)营养支持前后体重、MAMC、TSF、Alb和Hb的各自差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并发症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力、促进切口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荣华 《四川医学》2005,26(8):859-860
Wolfe报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虽然当今TPN技术已十分成熟和普及,但是深静脉穿刺技术目前还难以做到完全避免并发症。所以,经周围静脉进行肠外营养(简称PPN)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198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6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邹瞭南  林展宏  朱首伦  万进 《广东医学》2011,32(17):2320-232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使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混合液(卡文)与自配全肠外营养混合液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方法 将3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卡文)和(对照组应用自配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给予等氮等热量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营养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结果 术后5 ...  相似文献   

19.
控制感染、重视维护器官的功能、保证营养、争取瘘口自愈,是当前肠外瘘的治疗方向。我们最近在全肠外营养(TPN)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的衍生物(Sandostatin)治疗6例肠外瘘,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6例均为管状瘘...  相似文献   

20.
周艳贞  马长林  王利培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43-1343,146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恢复饮食时间提前,EN组术后营养及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结论: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