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54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分型及等级积分,Crouse积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G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分、G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IMT、斑块和IMT+斑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9%、83%、91%,特异性分别58%、48%、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超声参数对筛查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双源CT检查的12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双源CT冠脉狭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IMT及斑块参数(包括斑块最大长度?最大厚度?最大面积?总长径?总厚度?总面积)的差异;将IMT及斑块测量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 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参数及联合参数(所有斑块参数联合?最大长度联合最大厚度?总长径联合总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斑块检出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IMT无明显差异(P > 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参数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 < 0.05);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不明显(P > 0.05),颈动脉斑块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 < 0.05);由IMT和斑块总厚度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7,其余参数及联合参数所得AUC在0.7~0.9范围内?结论:颈动脉参数对冠心病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参数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预测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将137例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性质及管腔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测定颈动脉内径、IMT、粥样斑块及其性质、管腔内血流情况等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值分别为(0.67±0.10)mm及(0.85±0.26)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薛仙军  王晨霞 《西部医学》2013,25(3):373-374,37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定量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住院病人76例,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的最大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膨大处(BIF)-IMT≥1.0mm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和46.2%;BIF-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预测临界点为0.95mm。应用ROC曲线,BIF-IMT对狭窄〉75%的最佳分界点为2.35mm,相应曲线下面积为0.704(P〈O.01)。结论根据BIF—IMT的不同界值点,可对冠脉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需进行冠脉造影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锐 《黑龙江医学》2019,43(1):90-91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的心脏病。近些年来,冠心病发病率日益提高。何如尽早诊断冠心病,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经临床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面,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预测。为此,本文现对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研究予以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动脉形态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62例连续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CCA的IMT增厚、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多支病变组显著(P〈0.01)。病变血管发生频率最高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预测具有临床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8.
郑红晓  李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2):125-125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李自成 《广东医学》2003,24(2):210-212
近年来超声检查发展迅速 ,高分辨率超声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颈动脉超声作为颈动脉病变的无创性检测技术 ,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颈动脉二维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1 颈动脉疾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很多证据证明了颅外颈动脉疾病与冠状动脉疾病的联系 :①临床上TIA患者大部分死于冠心病 ;②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联系 ;③颅外颈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④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⑤颅外颈动脉壁内 -中膜厚度 (IMT)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朱宜春 《河北医学》2003,9(11):980-98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情况,方法: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结果:89.6%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石国平 《河北医学》2005,11(2):119-121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C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对49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C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与31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C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指数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9月一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传统诊断组和新型诊断组,每组40例患者,传统诊断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新型诊断组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分析两种方法在冠心病中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结果新型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为97.5%,传统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65.0%,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临床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横截面积(IMCSA)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接受动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颈动脉IMT及IMCSA,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IMCSA的关系.结果非冠心病者45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39例,多支病变组44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两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颈动脉IMCS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IMT明显增加,IMCSA明显增大,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及IMCSA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计算机智能跟踪血管影像分析系统测量准确,使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8例CHD患者和37例非CHD患者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CHD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颈动脉IMT对CHD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测定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0.85mm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比11%,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5.7%、特异性88.9%、准确性87.2%。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提示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缪金虎  赵慧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11-12,封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结构、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IMT在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心肌梗死组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心绞痛组有明显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3)。结论颈动脉IMT的增厚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监测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81例行冠状动脉检查者分为冠心病组(51例)和对照组(30例),再根据受累冠状动脉数量将冠心病组分为一支病变组(10例)、二支病变组(22例)及三支病变组(19例)。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IMT、IMCSA,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左侧颈总动脉IMT为(0.92&#177;0.15)mm,IMCSA为(22.0&#177;2.8)mm^2,而对照组左侧颈总动脉IMT为(0.85&#177;0.07)mm,IMCSA为(18.4&#177;2.1)mm^2,两组左侧颈总动脉IMT及IMC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右侧颈总动脉IMT、IM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发生率亦增加(P〈0.01)。以左侧颈总动脉IMT≥0.90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66.7%;以左侧颈总动脉IMCSA≥20 mm^2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86.7%。结论颈总动脉斑块的检出,同时结合左侧颈总动脉IMT及IMCSA,尤其是IMCSA,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指标及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戴红 《河北医学》2008,14(6):649-651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SAP组和UAP组的IMT值、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ON组(P<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CON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明显增高(P<0.01);UAP组不稳定型斑块比例显著高于SAP组(P<0.01)。比较两者的检出率,颈动脉硬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偏低;而粥样斑块形成则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度较低,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高于颈动脉硬化。结论:测定颈动脉壁厚度、粥样斑块及其性质,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