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风险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分别从理化因素、感染因素、心理及生理因素等方面回顾分析手术室环境中的职业风险因素,并探讨具体防护措施.结果 手术室环境中存在诸多影响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损伤.结论 手术室护士需重视和加强职业防护,维护身心健康,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面临着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危害.认为手术室的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各种危害有一定认识,高度重视身心健康,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也是各种病原体比较集中的场所。手术室工作紧张繁忙,所以存在许多不利于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生物、理化及社会因素,如果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损伤。为了提高防护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低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41-141,144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对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护士要做到对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防范、化学因素的防范、生物因素的防范,才能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结论 总之,手术室护士应注意自我防护和调节,以强健的体魄去适应手术室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的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手术室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必须有充分认识,努力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本文就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采取的正确有效防护措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损伤(DI)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常见的手术室护士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护士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2-3],因此,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维护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因为工作性质原因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因素如:生物、物理、化学、环境以及生理心理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并加以认真防护将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在工作中找出了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为工作压力、生理危害、有害气体、病毒感染的危害,笔者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增加了手术窒护士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心理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保证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通过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相关资料进行综述,总结出手术室护士面临诸多因素的危害。结果:针对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总结出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护理技术,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彭丽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75-575
手术室护士是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还可能受到针刺和锐器的机械性损伤,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做好自我防护,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医疗设备、高新技术、化学物质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手术工作量加重,工作节奏快,加重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常见的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由于这些有害因素的存在,使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的护士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提高护理质  相似文献   

12.
探索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潜在危害及防护措施,针对手术室内多种不安全因素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制定、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提高护士职业安全,使她们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吴翠连 《中外医疗》2010,29(24):172-17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针对四大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结论有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为更好的保护手术室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更好的提供高效、快捷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总结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存在职业危害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一系列防护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各种防护措施,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需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手术室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护士是发生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为了减轻职业危害带来的危险,手术室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更要有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旨在探讨威胁健康的心理、生理、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及防护,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防止各种危险因素对护士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6.
延海燕 《吉林医学》2012,33(4):865-86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共有四类(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理、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防护知识的学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职业危害会损害妊娠期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降低其职业幸福感,甚至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职业、个人及医院管理等。为预防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医院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的伦理化管理,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手术室需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合理排班和完善休假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和预防措施;妊娠期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了解手术室护士因长期在工作中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职业性伤害,进而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结论: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防护,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敖小芹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215-2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健康危害因素,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以减少对手术室护士的伤害。方法:从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职业危害进行论述,以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视。结论: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因素众多,防护措施薄弱,防护意识淡薄,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趋利避害以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重、节奏快、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同时还受到环境中生物、化学、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侵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心健康必会受到损害。所以更好的认识这些职业危害,做好自身防护,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