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寻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病理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59例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男性5例,女性54例,年龄15~ 79岁,平均49岁.左肺24例,右肺33例,双肺2例.临床表现咳嗽合并痰中带血13例,胸痛3例,发热1例,其余42例无明显症状.影像学检查病变结节单发56例,多发3例,结节直径最小0.8 cm,最大为10 cm.临床诊断为肺癌2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5例,炎性假瘤4例,肺结核3例,错构瘤2例,肺转移癌2例,感染1例,其他诊断12例.组织学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成分及组织结构复杂,肿瘤实质由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可见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间质可发生黏液变性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均表达TTF-1及EMA,上皮样细胞表达CK,卵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CD56、Syn.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常发生于中年女性,可能是起源于呼吸道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的少见肿瘤,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临床极易误诊为肺癌,病理常规切片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学组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1例患者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11例患者中肿瘤均属于单发,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颜色呈灰色或黄褐色,切面实性,质地硬韧,主要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硬化性结构及出血区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立方状表面细胞及圆形细胞TTF-1及EMA表达阳性,立方状表面细胞广谱CK表达阳性,圆形细胞表达阴性。少数患者2种细胞均能够显示SYN表达阳性,1例患者PR表达阳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发病率低,一般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误诊为肺癌的几率较大。因此加强对本病病理学组织特征的认识能够降低误诊率,同时应了解ER、PR的阳性表达与女性发病率较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6例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所谓硬化性血管瘤由实性细胞区、乳头状增生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免疫组化:实性细胞区细胞表达NSE、VIM;乳头状增生区被覆上皮表达EMA、CK。结论:肺所谓硬化性血管瘤是神经内分泌细胞源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魏红权  冯晶晶  魏树梅 《浙江医学》2011,33(11):1617-161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28例PSH手术切除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vimentin、ER、PR、TTF-1、CK、EMA、CD34、Syn、CgA、Calretinin、Ki-67标记,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PSH由实性、乳头状、硬化性和血管瘤样区组成,主要的两种细胞为立方状或柱状表面上皮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乳头、实性区裂隙及血管瘤样区表面衬覆有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乳头间隙及实性细胞区为圆形或多角形胞质浅染的细胞。立方或柱状表面上皮细胞表达广谱CK、TTF-1、EMA,圆形间质细胞表达EMA、TTF-1、PR、vimentin;两种细胞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标记的表达,个别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Syn、CgA。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rnangioma,SH)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复习3例肺SH,均作细胞角蛋白(CK)、上皮性膜抗原(EMA)、嗜铬索A(CgA)、间皮细胞(MC)、突触素(Syn)等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结果:肺SH的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肿瘤成分主要为多角形细胞和乳头表面的立方细胞。3例立方细胞CK阳性。3例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EMA均为阳性。2例部分表达CgA。结论:肺SH的组织结构、组织成分、细胞形态等均有别于炎性增生,应分类于肺的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4例PS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在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结构,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PSH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硬化性结构和血管瘤样结构组成,主要的两种细胞为立方状表面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立方状表面细胞表达CKpan、TTF-1、EMA,圆形间质细胞表达EMA、TF-1、vimentin;两种细胞均无间皮及血管内皮标记的表达,个别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Syn、CgA、CD56、ER、PR.结论 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主要以混合型结构为主,需与肺乳头状肿瘤、腺癌、类癌及透明细胞肿瘤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波 《中外医疗》2009,28(15):162-163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进一步认识这一少见肺部肿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HE染色。结果女性33例,右肺25例,右肺下叶15例,左肺下叶11例。立方形细胞和圆形细胞构成乳头状、实性区、硬化区、出血区4种相互移行的组织结构,39/40见乳头状结构,37/40有实性区,38/40有硬化区,29/40有出血性结构(血管瘤)。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以良性为主,好发于中年女性,右肺下叶常见,组织学形态以4种或3种结构为主相互之间移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少见的肺肿瘤,通过探讨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这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PSH由实性、乳头状、血管瘤样、硬化4种结构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瘤细胞主要有圆形和表面立方形细胞,两者均表达EMA和TTF-1,圆形细胞表达PR,表面立方形细胞表达CK7,而syn和CgA均呈阴性表达。结论:EMA、CK7、TTF-1等免疫组化对诊断有帮助。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良恶性判断要结合临床、影像资料、病理及免疫组化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特征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肺硬化性血管瘤共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灶MSCT图像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17例单发,1例多发(2个病灶),共19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发生于左肺下叶,6个病灶发生于右肺中叶,两者占所有病灶的68.4%。14个(约73.7%)病灶为周围型,5个病灶为中央型。2所有病灶界限清楚,2例病灶可见浅分叶,其余病灶均呈类圆形;2例病灶内见斑点钙化。3所有病灶均呈不均匀性持续性强化,12例病灶边缘见"血管贴边征",3例病灶周围见"晕征",2病灶周围见肺气肿征。4病理上病灶组织内均包含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且按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显示:TTF(+)。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表现较具特征性,MSCT有助于术前该疾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特征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的影像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回顾其CT及X线影像特征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合近十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详细分析。结果PSH多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周围型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C 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病理上由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肿瘤的实质成分,可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结论PSH在X线胸片及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PSH多见于女性,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咳嗽、咳痰等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上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肺内孤立性结节,但均未见有新月征。病理学检查示老年PSH由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构成,镜下可分为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血管瘤样区和硬化性结构。免疫组化检查以TTF-1、EMA、AE1/3和Syn阳性表达为主。结论老年PSH临床特征不典型,易于误诊;胸部CT扫描虽有助于鉴别与诊断,但最终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当无法确诊时,首选手术探查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291-29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Kpan、EMA、TTF-1、Napsin-A、Vimentin、ER、PR、CD34、Calretinin、Syn、CgA、CD56及Ki-67在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表达。结果:21例中女性16例,男性5例;肿瘤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结构组成,衬覆的立方上皮和多角形细胞均为瘤细胞,其中2例圆形细胞中见少量脂肪细胞。ER、PR、TTF-1和EMA在两种细胞均表达,Napsin-A和CKpan表达于立方细胞,Vimentin表达于多角形细胞,Syn、CgA、CD56及Ki-67在多角形细胞中部分表达,CD34和Calretinin在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结论:PSH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道上皮,形态学结合EMA、CKpan、TTF-1、Napsin-A、Vimentin、ER、PR等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PSH,ER、PR的高表达,与女性发病率高密切相关,激素治疗PSH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金莉  董志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92-93,F00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elerosinghemangioma,PSH)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8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PSH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和硬化区4种结构组成。瘤细胞有2种,一种是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和血管瘤样腔面的立方状细胞,一种是实性区及乳头轴心大小形态一致的网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立方状细胞表达广谱CK、CK7、EMA和TTF1,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表达EMA、TFF1、ER、PR、vimentin、Ki-67,部分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CgA、Syn。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特别是Ki-67特征性的在胞膜表达,是诊断和鉴别诊断PSH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免疫组化示:两种细胞均表达TTF-1,立方细胞表达CK、EMA;而浅染圆形细胞弥漫表达Vi mentin、ER、PR,部分表达NSE和Syn。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起源于肺泡Ⅱ型细胞或呼吸道的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ER、PR的高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PSH的CT影像和其病理组织结构特点。结果 PSH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肿瘤直径2-5.5cm,呈圆形卵圆形(6例)或浅分叶(3例),边缘清楚,平扫呈较均匀软组织密度,边缘散在点状钙化(4例),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贴边血管征(5例)、晕征(2例)、局限性肺气肿带包绕征或空气半月征(3例)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内结构具有血管瘤样区、乳头样区、实性区、硬化区四种成份。结论掌握PSH的CT影像特点,在肺孤立结节病灶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结果:16例PSH,单发14例,多发2例;CT平扫病灶边缘光滑、圆形或类圆形13例,边缘不规整3例;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6例,其中4例见粗大钙化灶。增强扫描10例PSH的CT强化平均值为(55.5±10.7)Hu,5例病灶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其中3例病灶可见血管贴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明显强化的病灶主要以血管瘤样和乳头样构型为主,而中度强化的病灶以实体性和硬化性构型为主。结论: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上皮性肿瘤,了解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对PS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CT平扫肿瘤边界光整锐利6例(其中1例浅分叶),4例瘤内见条片状钙化,1例瘤内见沙砾状钙化,避开钙化7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呈显著性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程玲瑗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142-143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7例SHL患者的标本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构成,前二者表面被覆立方上皮,间质为浅染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免疫组化:上皮AEt/AEhEMA、CEA均为(+),浅染的多边形或圆形细胞VIM弥漫性(+),SYN、NSE、AEt/AE3散在(4-)。结论 SHL在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内发生的一种少见肿瘤。容易误诊为肺的其他疾病。2005—2011年我院收治的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均行肺叶切除术,现将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本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价值。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的CT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呈球形1例,卵圆形、不规则形1例,肿瘤最长径平均约3.1cm。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结论:肺内边缘光整的球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结节灶,呈花斑样强化是SHL的较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