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蝶  陈兰  罗小坚 《河北医学》2011,17(4):517-519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与措施干预在压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难免压疮患者7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护理会诊与措施干预,评估两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16.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患者中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与措施干预在压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分级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恢复良好率、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为87﹒5%,压疮发生率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55%、压疮发生率2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护理,分级护理具有恢复良好率高、压疮发生率低的优势,比较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钱良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688-689
目的探讨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外科住院患者2006年1月—2007年7月79例(传统方法组)和2007年8月—2008年2月87例(改良方法组)分别给予压疮预防及护理,观察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护理效果,并对比分析2组数据。结果改良方法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P〈0.05),2组压疮愈合时间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压疮预防与护理方法能增进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压疮护理常规处理,观察组进行临床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疗效。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5.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2.5%,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进行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方法,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彭皓  唐峻 《大家健康》2016,(2):225-225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 ICU 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 ICU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4.00%,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为(5.21±2.12)d,对照组为(8.33±2.24)d,观察组明显迟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 ICU 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明显就降低压疮发生率,延迟压疮发生时间,使得压疮病变程度得到缓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透析中压疮发生率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08例,采取非同期分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前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压疮护理干预指导,对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后的压疮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中有13例发生压疮的患者,发生率为12%,观察组有2例发生压疮的患者,发生率为1%,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其预期的压疮危险性密切相关(P<0.01)。患者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实施压疮护理干预指导降低了血液透析中的压疮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继续进行透析,减轻患者忍受并发症带来的附加痛苦。  相似文献   

7.
董艳 《大家健康》2016,(11):30-3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护理疗效显著,组间存在较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未有新压疮,对照组新压疮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压疮的临床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应用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观察组7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7.78%,对照组32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35.6%,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采用品管圈方法、专业水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比改善之前提最低高5分以上,效果明显。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00例老年(年龄〉60岁)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日常需要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并发症护理。观察两组抑郁、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抑郁、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8.0%(4/50)和16.0%(8/50),住院时间分别为(16.2±4.6)d和(23.5±5.7)d。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纳洛酮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丙泊酚麻醉,术后观察组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症状、ET、GC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及心率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T含量增加,GC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明显降低颅脑手术丙泊酚麻醉患者血ET,改善术后脑水肿,减轻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胡青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68-376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尘肺病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尘肺病患者护理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护理后,2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尘肺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其疗效及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服务前1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和随机选择的2011年1~12月(优质护理服务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护理干预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51-15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减少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意外事件发生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危急症患者1500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750)和观察组(n=750)。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护理完毕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脏骤停、休克、心绞痛、晕厥、意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NEWS评分护理后满意度为95.87%,高于对照组的87.20%(P0.05)。结论基于MEWS系统的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抢救室危急症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联合Autar风险评估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因髋部骨折来我院接收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与Autar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实验室及下肢检测指标,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D二聚体及下肢双腿周径均较低,而下肢血流速度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短,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较高(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与Autar风险评估相结合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患者肿胀及疼痛情况出现,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于伤后6个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飞飞  陆萍  陈薇  金艳艳  陆意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138-2141
目的 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EICU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集束化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宁波华美医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138例E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良口腔护理的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3 d、7 d后口腔卫生(口臭、牙龈肿胀出血、口腔溃疡)改善情况,护理结束后痰病原菌菌株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以及2组患者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 护理3 d后,观察组口臭改善率为5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19%(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口臭、牙龈肿胀出血及口腔溃疡改善率分别为94.44%、80.56%及54.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04%、39.47%及24.00%(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痰病原菌检出菌株数为29株,对照组痰病原菌检出菌株数为50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VAP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 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的集束化护理可明显缩短EICU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E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口腔卫生,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科学,通过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适应患者的要求,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5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强化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一般骨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强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出院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患者出院时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强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且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蒲涛  周艳 《四川医学》2013,(12):1939-194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康复期对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科室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排便及舒适度、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 65.3 %,实验组有效24例,无效2例,有效率 92.3 %,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期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防止再出血,增加患者康复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科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措施.方法:将我院ICU科近期收治的5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ICU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措施.结果: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约为2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预防性干预,有利于管道安全,降低滑脱的几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疾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