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09年1~12月6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西门子Prima二维凸阵成像仪,探头2.6~5.0 MHz;东芝32B线阵成像仪,探头3.5 MHz进行检查。结果: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可见大小不等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数均匀,为强回声,管状结构变细或显示不清,病灶无球体感,无明显声晕,无占位效应。合叶段型脂肪肝48例,团块型脂肪肝12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有其声像图特点,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且操作简便、检查无创,是诊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局灶性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超声影像技术对门诊病人以及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共25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声像图可分为两类型,I型,叶段型脂肪肝22例;Ⅱ型,团块型脂肪肝3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65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观察甲状腺病灶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结果65例患者超声提示为亚急性甲状腺炎57例,诊断符合率87.7%,超声提示为其它甲状腺疾病8倒,误诊率12.3%。超声显示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变声像图主要以甲状腺局灶性片状低回声区或结节状低回声为主,病灶周缘血流信号较丰富,内部血流信号稀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周边局灶性炎症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周边局灶性炎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肺周边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肺周边局灶性炎症患者的声像图,与其他病变声像图特征进行对比,将病灶边界清晰度、回声类型、脏胸膜继发改变、病灶内表面成角、病灶内支气管气相作为自变量,病灶性质是否为周边局灶性炎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病理结果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获得。结果病灶内表面成角和病灶内支气管气相对诊断肺周边局灶性炎症有显著影响(P0.01)。以病灶内表面成锐角作为诊断肺周边局灶性炎症的标准,与穿刺活检结果对比,超声检查对肺周边局灶性炎症诊断的准确率为82.6%,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84.7%,阳性预测值为51.0%,阴性预测值为93.4%。结论病灶内表面成锐角及病灶内支气管气相对诊断肺周边局灶性炎症有一定价值。床旁超声可以诊断肺周边局灶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对该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亚急甲状腺炎声像图及相应临床表现、血象变化和血清放射免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甲状腺内出现局限性低回声(局灶型)、融合性低回声(融合型)或局灶与融合型回声混合改变(混合型);局灶型(20例)只见低回声区周边有少许血流信号,融合型(11例)和混合型(7例)见低回声区内有少许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丰富;低回声病灶的多少、范围、血流变化与病情程度相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临床确诊SA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SAT超声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散性、局灶性或类结节状低回声区, CDFI:病灶区域内血流信号稀疏或无血流信号,病灶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超声对S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声对局灶性能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影像技术对46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 检查。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是其病变无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64例脂肪肝的超声显像图。超声诊断脂肪肝简便易行,可以反复操作,动态观察,准确可靠。对均质性脂肪肝可立即作出诊断。对非均质性脂肪肝通过动态观察也可以作出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仪器为美国产GE—fino,探头积率3.5MHz,64例经实时肝脏切面扫查,根据肝内回声增强与衰减,分布均匀与不均匀,肝血管走行及肝体积大小来综合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4.2岁。2结果2.且均匀性脂肪肝52例。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光点细而密,远场回声逐渐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模糊或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同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同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同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左耀中 《海南医学》2008,19(10):121-12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可行性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117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口服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后应用超声进行观察,先用低频探头3.5MHz进行腹部常规扫查,重点为贲门、胃、十二指肠,再改用高频探头5~7.5MHz扫描溃疡灶.结果 超声对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2.3%.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的超声声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一个无创、简便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1999—02~2002—02应用阿洛卡630型线阵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采用水囊间接法)和阿科松增强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5~10MHz)采用直拉法对128例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进行检查以探讨直声在该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就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或局灶性脂肪肝.虽然该种表现形式较常见,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极易误诊.本文对67例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进行系统、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超声显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采用超声检查48例共53个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3cm),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将肿瘤大小分为S1(0.5~1.0cm),S2(1.1~2.0cm)。S3(2.1~3.0cm)3型,观察分析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68%,误诊12例,占23%,主要原因是对病灶缺乏认识和观察不够细致。结论:边缘增强回声,内部网络、管道结构,回声均匀可作为超声诊断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彩超检查肝血管瘤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凌云 《当代医学》2011,17(9):106-107
目的探讨彩超在肝血管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1月共收治58例经CT或MRI证实为肝血管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进行检查,探讨彩超诊断符合率及观察患者彩超检查声像图。结果 58例患者经彩超检查结果为肝血管瘤者共5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2%。另外8例彩超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超声误诊率为13.8%。彩超声像图显示肝血管瘤病灶周边分界较清,轮廓分明,病灶周围回声正常。根据病灶回声强弱等可分为强回声声像图型(24例),等回声声像图型(11例),混合声像图型(18例),低回声声像图型(5例),其中以强回声声像图型最为多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血管瘤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必须反复进行扫查,并动态观察病灶情况,必要时灵活采用CT、磁共振、超声引导穿刺及超声造影等方法进行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患者的119个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或增强CT(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9个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明确性质的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中,确定87个占位性病变,其中39个病灶CEUS考虑恶性病变,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或CECT、CEMRI等确诊恶性病灶36个,临床最终诊断恶性病灶37个;CEUS诊断48个良性病灶,误诊1例,临床最终诊断良性病灶50个;CEUS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32个,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9个,再生结节13个.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2.2%、97.0%、0.892、97.9%、90.2%.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良性病灶18例,恶性病灶9例)脾局灶性实质性声像图和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良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高回声病灶为多见,且结节多为单发;恶性病变常规二维超声以边界清晰的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病灶为多见,结节多为多发。良、恶性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检查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的声像图特征,以降低误诊、漏诊率,协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天惠华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结合超声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患者98例,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腹腔实质性脏器的破裂的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及混合回声、多数腹腔内有游离性液体,诊断符合率为97.98%。结论:超声在协助临床诊断腹腔实质性脏器外伤时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而且超声简便迅速,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102例HT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病史或手术病理证实,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及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CDFI观察腺体内及病灶区的血流分布.结果超声显示102例桥本甲状腺炎均有甲状腺弥漫性非均匀性肿大,回声不均,48例检出有结节,且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多为均匀低回声,CDFI显示腺体内血流无明显改变,结节周边血流低或无.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异性,利用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