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冠心Ⅱ号不同组分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全方中活血药、理气药以及二者配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探讨冠心Ⅱ号配伍规律。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5~10min十二指肠给药;造模后5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血栓素B(2TXB2)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血完毕后,取出心脏,切片、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扫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冠心Ⅱ号全方组和活血药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ET和TXB2水平、血清CK-MB和LD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二者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理气药组对心肌梗死面积、血浆ET和TXB2水平无显著影响,仅对血清CK-MB和LDH水平有显著作用。结论冠心Ⅱ号全方中的活血药在抑制心肌缺血作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理气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测定家兔药前血小板聚集率,根据体重及血小板聚集率将家兔分为6组.后灌胃给药7d后,测定各组家兔给药后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各组药前与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汤剂优于有效组分组(P<0.05).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胶原、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优于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对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冠心Ⅱ号各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汤剂、微米制剂、有效成分重组复方三种冠心Ⅱ号方制剂的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样损伤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和药物二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合生药剂量5g/kg的冠心Ⅱ号方汤剂、微米制剂或有效成分重组复方,1次/日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90min采血制备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正常心肌细胞活性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缺氧-复氧模型或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胞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种冠心Ⅱ号方的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正常心肌细胞活性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而三者均能显著减轻由缺氧-复氧或过氧化氢造成的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及MDA含量增高的变化,对细胞胞浆SOD活性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降低培养上清中CK活性,但三者比较未观察到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冠心Ⅱ号方的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样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三者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酶的作用.方法 连续给大鼠灌胃冠心Ⅱ号标准汤剂5.6 ml/kg或等容积生理盐水7d,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24h后取血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心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冠心Ⅱ号组大鼠血清中AST,CK,CK-MB及LDH的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冠心Ⅱ号组大鼠心肌病理损伤等级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有保护作用和改善心肌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研究冠心1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观察模型动物(ST段)J点、T波和血清酶学LDH、CK及心肌梗死百分比等指标。结果:冠心1号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百分比;抑制模型动物血清LDH活性的增高,具有抑制血清CK活性增高的趋势;可以抑制模型动物心电图J点、T波的缺血性变化。结论:冠心1号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脉散合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10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方合生脉散较单纯的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56例用冠心Ⅱ号方合生脉散治疗,对照组53例单用冠心Ⅱ号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4%,对照组总有效率86.7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Ⅱ号方合生脉散治疗冠心病,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冠心康胶囊保护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损伤模型组和冠心康胶囊治疗组,每组10只。实验中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心肌酶(CK,CK-MB,LDH)变化,同时观察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NO和ET水平的改变。结果冠心康胶囊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T段变化值,治疗组的心肌酶(CK,CK-MB,LDH)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NO明显升高,而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ET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冠心康胶囊能明显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能提高血清及心肌组织的NO水平,并降低ET的水平;NO和ET的变化可能是其防治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核心组成药物丹参、川芎、红花合煎剂(丹川红)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缺血前0.5 h给大鼠灌胃冠心Ⅱ号标准汤剂、丹川红或等容积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3 h后收集大鼠心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或24 h后收集大鼠心脏,应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组织化学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各给药组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丹川红高剂量组与冠心Ⅱ号标准汤剂组、丹川红低剂量组相比,心梗面积和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丹川红低剂量组与冠心Ⅱ号标准汤剂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由药物丹参、川芎、红花组成的丹川红合煎剂与原方冠心Ⅱ号疗效一致,都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减少心肌缺血损伤,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冠心II号不同组方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硝基四氮唑蓝(N-BT)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TXB2)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冠脉血流量。结果:冠心II号系列组方均具有显著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方面,各组作用强度基本相当。但微米制剂及汤剂给药组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浆ET活性、增加血浆6-Keto-PGF1α/TXB2比值方面,较有效组分重组复方、血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作用强,且在作用持续到180分钟时部分作用与血分药、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有显著性差异。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强度相当。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疗效优于气分药、血分药重组复方,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II号系列组方均有明显对抗犬心肌缺血的作用,但各组药物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刘彬  程伟  刘华峰 《陕西中医》2007,28(2):239-24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狭窄的干预,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用2.0F球囊导管自右股动脉插管建立大鼠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治疗结束,每组动物于相应时相点(5d、28d)处死后,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然后将染色图片输入HMIAS-2000型全自动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观察动脉球囊损伤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狭窄的影响。结果: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各组大鼠术后28天损伤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内膜增生平均厚度、残余管腔面积/总管腔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差别有极其显著的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各组大鼠术后28天胶原增生情况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可显著防止或减轻球囊扩张大鼠颈总动脉所致的管腔狭窄,并且,以益气活血方组和黄芪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冠心平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平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取大鼠scISO(30 mg·kg-1)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冠心平对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观察注射ISO后不同时间J点下降情况,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冠心平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LDH,CK活力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SOD水平(P<0.01,P<0.05);明显抑制ISO引起的大鼠心电图J点下降(P<0.05,P<0.01);心肌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冠心平对ISO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冠心Ⅱ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B型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36只随机选取9只作为假手术组,另27只行冠脉结扎术制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冠心Ⅱ号低剂量组(冠心Ⅱ号3g/kg)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冠心Ⅱ号9g/kg)各9只,术后15日进行心肌梗死面积定量组织学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bFGF和BNP等指标,BivariateCorrelation法分析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VEGF、bFGF与BNP的相关性.结果 给药15日后,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清BNP降低,VEGF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冠心Ⅱ号可以减轻心肌坏死,可通过调节VEGF、bFGF对心肌梗死发挥治疗作用,心肌梗死后VEGF、bFGF与BNP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养心氏片对大鼠冠脉结扎致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养心氏片对冠脉结扎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影响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硝苯地平对照组、养心氏片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0 d后,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心肌力学变化,测定各组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并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养心氏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同时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大鼠CK、LDH等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状况等指标的异常(P<0.05)。结论:养心氏片对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活血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CK-MB、LDH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化痰活血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采用NBT染色法检测大鼠灌胃14天后温阳化痰活血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组(IR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CK-MB、LDH含量。结果:温阳化痰活血方组、IP组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CK-MB、LDH含量低于再灌注损伤组(P<0.05),温阳化痰活血方组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CK-MB、LDH含量与I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化痰活血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K-MB、LDH的含量,能够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对犬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冠心Ⅱ号不同组方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硝基四氮唑蓝(N-BT)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TXB2)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冠脉血流量。结果: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具有显著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方面,各组作用强度基本相当。但微米制剂及汤剂给药组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浆ET活性、增加血浆6-Keto-PGF1α/TXB2比值方面,较有效组分重组复方、血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作用强,且在作用持续到180分钟时部分作用与血分药、气分药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组有显著性差异。微米制剂与汤剂作用强度相当。有效组分重组复方疗效优于气分药、血分药重组复方,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Ⅱ号系列组方均有明显对抗犬心肌缺血的作用,但各组药物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并确定其达峰时间,进而观察冠心苏合胶囊在这时间点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cTn-T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摸索cTn-T达峰时间):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分别在结扎后12,31,48,69 h检测cTn-T含量并确定其达峰时间。实验第二阶段(冠心苏合作用观察):取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卡托普利阳性药对照组,以及冠心苏合胶囊0.8,0.4 g·kg-1剂量组,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于第5天给药后1 h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大鼠给药治疗1次,在cTn-T达峰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cTn-T含量,测定各组大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血清心肌酶,NBT心脏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质量百分比,术前、结扎即刻、结扎31 h测心电图,取大鼠左心室用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cTn-T达峰时间:通过12,31,48,69 h几个时间点cTn-T含量比较,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31,48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cTn-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1),确定结扎31 h为cTn-T出现高峰时间点;②在对冠心苏合胶囊的药效观察实验中,取31 h作为观察时间点,可见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Tn-T和AST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对心肌梗死质量百分比的影响,冠心苏合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梗死质量比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心电图的影响,在结扎即刻和结扎31 h冠心苏合高、低剂量组ST段抬高明显低于模型组;⑤心脏HE染色发现冠心苏合两剂量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均减轻,其中,冠心苏合高剂量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cTn-T表现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31 h最接近达峰时间;冠心苏合胶囊能在该时间点降低心肌梗死大鼠cTn-T,AST含量,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心肌质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7.
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解通瘀汤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心脏I/R损伤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10只、中药组(升解通瘀汤组)6只、西药组(倍他乐克组)6只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升解通瘀汤+倍他乐克组)6只。用生理仪持续描记心律失常发生率;于再灌注120min用心肌染色测定缺血面积比和梗死面积比;用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预防性口服升解通瘀汤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28.29±9.85)%比(54.36±12.13)%,P<0.01],降低升高的CK活性[(91.28±10.52)U/ml比(122.17±22.48)U/ml,P<0.05]和MDA含量[(4.18±1.32)nmol/ml比(5.54±0.86)nmol/ml,P<0.05]。联合使用升解通瘀汤及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肌缺血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I/R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A患者随机分为复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另设2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复合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西药治疗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60.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复合治疗组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CAA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少,提高CAA患者血清sFas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反应研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绞股蓝总黄酮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他组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造模24 h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测定血清心肌酶(LDH、CK、GOT)活力、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CAT)表达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Px和CAT)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 0. 05),血清LDH、CK、GOT活力显著升高(P 0. 05),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下降(P 0. 01)。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绞股蓝总黄酮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 0. 05),血清LDH、CK、GOT活力显著升高(P 0. 05),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 0. 01),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下降(P 0. 01)。结论:绞股蓝总黄酮可以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冠心合剂对心梗后大鼠血清VEGF浓度、心肌VEGF蛋白表达及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冠心合剂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及心肌VEGF蛋白的表达增加,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随冠心合剂剂量的增加,梗死面积逐渐减小;冠心合剂大剂量组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合剂可能通过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VEGF蛋白表达、分泌,从而促进梗死心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