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0.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 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 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粪隐血试验的阳性次数与大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19例大肠疾病在肠镜检查前分别进行3次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和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并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次数与大肠病变恶性程度、癌部位和分期、腺瘤大小的关系,分析粪隐血试验阳性次数在正常人中的构成比差异.3次试验只有1次阳性记为1+,2次阳性记为2+,均阳性记为3+.结果:①49例大肠癌CFOBT 和 IFOBT 3+的比率高于2+和1+,高于腺瘤、炎症和痔疮(P<0.05).②CFOBT 和 IFOBT阳性次数与癌部位无相关性(P》0.05).③CFOBT 和IFOBT在Duke's B、C、D期3+的比率高于Duke's A 期3+的比率(P<0.05).④CFOBT 和IFOBT在>1 cm腺瘤中3+的比率高于≤1 cm腺瘤和多发小腺瘤3+的比率(P<0.05).⑤CFOBT 在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者中假阳性数的构成比高于IFOBT(P<0.05).结论:①无论用哪种方法筛查,大肠恶性病变3+的比率均高,正常和良性病变1+的比率高.②恶性病变1+的概率虽然低,但因大肠恶性病变病灶特点不同,可能出现间断出血,仍需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粪隐血试验的阳性次数与大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19例大肠疾病在肠镜检查前分别进行3次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和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并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次数与大肠病变恶性程度、癌部位和分期、腺瘤大小的关系,分析粪隐血试验阳性次数在正常人中的构成比差异.3次试验只有1次阳性记为1 ,2次阳性记为2 ,均阳性记为3 .结果:①49例大肠癌CFOBT 和 IFOBT 3 的比率高于2 和1 ,高于腺瘤、炎症和痔疮(P<0.05).②CFOBT 和 IFOBT阳性次数与癌部位无相关性(P》0.05).③CFOBT 和IFOBT在Duke's B、C、D期3 的比率高于Duke's A 期3 的比率(P<0.05).④CFOBT 和IFOBT在>1 cm腺瘤中3 的比率高于≤1 cm腺瘤和多发小腺瘤3 的比率(P<0.05).⑤CFOBT 在未发现器质性疾病者中假阳性数的构成比高于IFOBT(P<0.05).结论:①无论用哪种方法筛查,大肠恶性病变3 的比率均高,正常和良性病变1 的比率高.②恶性病变1 的概率虽然低,但因大肠恶性病变病灶特点不同,可能出现间断出血,仍需行结肠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6.
陆达海  黄寨 《中国医药》2006,1(12):727-728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与思密这联合应用对危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14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71例给予雷尼替丁100mg静脉滴注,12h一次,以及思密达3g,3次/d口服或鼻饲;奥美拉唑组74例给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12h一次,共7d。检测胃液pH值,分析胃液及粪便隐血试验,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结果奥美拉唑治疗组胃液pH≥4的时间比联合用药组高(95.1%对63.5%,P〈0.001),但两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5.4%对7.0%,P〉0.05)。结论联合应用雷尼替丁与思密达可取得与奥美拉唑相似的预防危重症患者消化遗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3例,且均经大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纠正呼吸衰竭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4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使用1周,分别观察第5、7、14天大便隐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大便隐血情况分别为第5天10例,第7天5例,第14天0例;对照组大便隐血情况分别为第5天26例,第7天22例,第14天18例。观察组有效率[100.0%(53/53)]高于对照组[64.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8%(2/53)]低于对照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病死亡、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等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全组病死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老年组(A组60~85岁)150例及B组(15~59岁)120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慢性疾病率为48.7%,与B组有明显差异(P〈0.01),病因方面,A、B组差异无显著性。消化性溃疡仍为上消化道出血主因,且A组Gu与Du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Du〉Gu,差异显著(P〈O.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不典型,伴随基础疾病多有高危风险,胃溃疡和胃Ca发病增加,占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增大,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结核分枝菌特异性抗体(PPD—IgG)检测联合PPD皮试对结核性胸膜炎(TP)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34例TP,2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NTP)进行PPD-IgG检测,同时行卡介苗一纯蛋白衍化物(BCG-PPD)皮试以及胸腔积液浓缩厚涂片找结核菌及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结果TP组血清PPD-IgG阳性率73.53%,NTP组血清PPD-IgG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P组PPD强阳性率61.76%,NTP组PPD强阳性率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TP患者血清PPD-IgG阳性和/或PPD强阳性共33例,阳性率97.06%。结论血清PPD-IgG检测联合PPD皮试可提高TP诊断敏感性,可作为TP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与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外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讨免疫法与化学法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0%(2/40),免疫法阳性率为7.5%(3/4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2.5%(1/40)。上消化道出血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8.8%(40/68),免疫法阳性率为63.2%(43/68),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5.0%(51/68)。下消化道出血组免疫法阳性率为70.0%(49/70),化学法阳性率为74.3%(52/7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8.6%(55/70)。结论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胜于化学法,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16例和中青年组(<60岁)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应用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主,占55.8%(232/416),高于中青年患组(37.0%,7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液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服用NSAIDs药物后近期出血率(21.2%)低于中青年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病史及Hp感染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青年患者不同,需予以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214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升高(=11.526,P<0.01);服药超过3个月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低于3个月的患者(=8.5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5.1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有吸烟史或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更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P均<0.05),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高龄、大剂量、服药时间、有吸烟史、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以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泮托拉唑钠。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泮托拉唑钠+血凝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上升(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止血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胃镜直视下喷洒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下喷洒药物进行止血,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6例。治疗组采用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两组常规止血药物使用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有98例在3天内止血,对照组68例3天内止血,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98/106)和63.2%(69/106),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9.51±6.23)h、(43.79±10.25)h,两组平均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美拉唑联用凝血酶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较单用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胃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针对不同病因,通过胃镜下给予喷洒药物、注射止血、金属钛止血和电凝止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垂体加压素静脉滴注和对症治疗等药物治疗。比较2组疗效、出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止血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对照组16例,其中出血后转胃镜治疗并止血成功7例,行外科急诊手术治疗8例,因出血过多死亡1例。胃镜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胃穿孔、窒息等并发症。结论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较好确定病因和发病部位,是上消化道出血较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