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其中在伤后 4~ 8h行气管切开 2 6例 ,2 4h内气管切开 12例。结果 :治愈 31例 ,死亡 7例 (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 1例 ,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 6例 )。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 ,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中在伤后4-8h行气管切开26例,24h内气管切开12例。结果:治愈3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1例,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6例)。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3年吸入性损伤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PaO2、SaO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气管切开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PaO2、SaO2、呼吸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病死率低于紧急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罗文亮  吴自忠  马玲妹  张学宏 《江西医药》2009,44(11):1088-1089
目的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唐宗联  陈从云 《云南医药》1996,17(5):355-356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应用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曾明近年来随着烧伤防治技术的改进,烧伤病死率有所下降,而吸入性烧伤则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气管切开是抢救吸入性损伤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我科自1988年至1995年因治疗吸入性烧伤病人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手术顺利,全部存活。无皮下气肿,气胸,血肿,套管脱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为732 d,平均20 d。结论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护理,通过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 1 994 -1 0~ 1 999-1 0收治的 93例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进行了回顾分析 ,经及时建立人工气道 ,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水肿高峰前即给予气管切开 ,结合气道湿化、雾化、灌洗 ,配合氧疗、抗氧化剂治疗及有效的液体复苏 ,治愈 78例。吸入性损伤所致的呼吸道梗阻具有渐进性、迟发性、突出性、复杂性等特点 ,建立人工气道以气管切开为主 ,并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 ,并对吸入性损伤的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7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29例,治愈率87.6%,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过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肺部感染是严重烧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烧伤后患全身反应较差,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咳嗽反射减弱,口鼻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且患不能自行排痰,对微生物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呼吸道可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患。因此,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严重烧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现将有关排痰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68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得失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整体化救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68例中治愈45例,死亡23例,病死率34%,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11例,死于全身感染12例。结论肺部并发症和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及时气管切开、“个体化”补液抗休克是整体化救治的基础。伤后尽快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异体和自体皮移植是整体化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烧伤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立即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严格无茵操作,烧伤创面彻底清创;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治愈率97.65%,好转2.35%,总有效率达100%;未发生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及时的治疗、观察同时配合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6.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勤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95-149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呼吸困难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大面积烧伤及头面部烧伤的患者 ,常因呼吸道严重灼伤或窒息 ,急需作气管切开方可改善呼吸困难 ,从而挽救生命。因此做好烧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护理 ,在整个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术的烧伤患者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17~48岁 ,且均因呼吸道灼伤或吸入性气体窒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其中2例因经济困难 ,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带管自动出院 ,1例因呼吸道严重灼伤…  相似文献   

17.
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堵亚茹 《河北医药》2004,26(12):997
重度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性烟雾导致下呼吸道和肺实质的严重损害 ,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修复期坏死黏膜反复脱落 ,病程漫长 ,针对吸入性损伤的病变特点 ,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 ,对减少并发症 ,减轻感染 ,降低病死亡率起着关键作用。我科自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 10例 ,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均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 (损伤程度均达气管隆突以下 ) ,治疗 :气管切开 10例 ,经呼吸机辅助…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损伤为常见的特殊部位烧伤,治疗较困难。以往的治疗方法较单一,疗效不甚确切。我院应用高压氧配合综合治疗,治疗吸入性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资料为我院近年收治的损伤性患者共55例。以是否应用高压氧治疗分组。高压氧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81岁,平均37.6岁。烧伤面积9%~85%。吸入性损伤,轻度12例,中度17例,重度3例。气管切开6例。对照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3~48岁,平均34.2岁。烧伤面积7%~73%,吸入性损伤轻度7例,中度16例,重度1例。气管切开2例,所有病例均在烧伤后24h内…  相似文献   

19.
王鹏  温新如  朱水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48-2448
患者男,40岁,2004年7月26日收治1例烧伤面积占全身95%,Ⅲ度烧伤达72%,并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伤后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T35.2℃,P128次/分,Bp86/60mmHg,R32次/分,意识恍惚,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渴,四肢发凉,烧伤面积95%,Ⅲ度烧伤72%合并吸入性损伤。即予气管切开置管,双上肢双下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