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ZorbaxSBC18分析柱(4.6mm×25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醋酸溶液(体积比37∶63),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甘草酸的含量为指标,对固液比例、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通过对两种试验设计方法提取效果的比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加160倍甲醇,浸泡60min,超声处理15min。结论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试验可以简便、快速的优化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条件,同时使用还可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波炮制对干姜主要化学成分6-姜酚含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其中6-姜酚含量。色谱柱:Scienhome Kromasil C18(200 mm×4.6 mm,5μm)及预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过程(A梯度)0~6 min:45%~50%,6~13 min:50%~55%,13~28 min:55%~90%;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微波炮制、传统炮制干姜(炒黄、砂炒)的6-姜酚含量分别为8.57,8.14,6.88 mg·g-1。结论:微波炮制干姜的方法可行,其HPLC方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干姜炮制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 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 C18分析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2%醋酸溶液(体积比37:63),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甘草酸的含量为指标,对固液比例、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通过对两种试验设计方法提取效果的比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加160倍甲醇,浸泡60 min.超声处理15 min.结论 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试验可以简便、快速的优化炙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条件,同时使用还可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HPLC法测定生姜半夏汤单煎液与合煎液中6-姜酚、6-姜醇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Amethyst C18-P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1 nm,流速0.9 m L/min,柱温25℃。结果 6-姜酚、6-姜醇在合煎液中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煎液。结论生姜半夏汤使用时应采用合煎的方式制备,否则会降低6-姜酚、6-姜醇浸出的含量,影响生姜半夏汤的药效。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测定干姜中3种姜酚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干姜中6-姜酚(I)、8-姜酚(Ⅱ)和10-姜酚(Ⅲ)3种姜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He—C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乙腈-0.1%醋酸水溶液比例分别为:0~23min,43:57;23—50min,65:35;50~60min,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结果:化合物Ⅰ~Ⅲ进样量在0.5~2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9(n=6)。化合物Ⅰ~Ⅲ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6%,101.6%,99.8%;RSD分别为1.3%,1.6%,2.4%。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干姜中3种姜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姜酚胶丸中6-姜酚含量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ODSC18柱(4.6mm×250rn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室温。结果6-姜酚在40-64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姜酚胶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清化丸中黄芩苷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5μl;柱温40℃。结果:黄芩苷的浓度在0.108~0.6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101.5%,RSD为1.3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鲜姜、干姜中6-姜酚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 TMC18(5μm,250×4.6m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λ=280nm,柱温为30℃。结果:6-姜酚的含量在进样量为0.496~2.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0%,RSD分别为1.26%。结论: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以作为控制生姜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山茱萸中有效成分马钱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作为参考因素,超声波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工艺优化设计,马钱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YWGC18(4.6mm×250mm,2.5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25℃,流量1.0mL/min)。结果:山茱萸中马钱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05min,溶剂95%乙醇用量为50mL。该方法提取出的马钱素含量为14.25mg/g。结论:超声提取优化工艺后方法简便可行,得到的山茱萸中马钱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中丁烯苯酞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异丙醇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1mL/min,柱温25℃。结果丁烯苯酞进样量在0.1~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8%(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中丁烯苯酞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姜酮的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倍数与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姜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80%乙醇,10倍量,提取1次,提取时间4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炮姜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喜成 《中国药房》2011,(23):2182-2184
目的:建立测定干姜、炮姜和生姜3种药用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 2(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进样浓度分别在1.156~231.200μg·mL-1(r=0.999 9)、1.072~214.400μg·mL-1(r=0.999 8)、1.031~206.200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0%、98.06%、96.39%,RSD分别为1.18%、0.87%、1.37%(n均为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可为药用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翔  王敏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3):216-218
目的优化干姜挥发油均匀设计提取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对加水量、超声时间、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TR-35MS石英毛细管柱(30.0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电子轰击源,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10~400U,扫描速度5s/dec。采集GC-MS图谱,并进行鉴定。结果最优的挥发油制备条件为加17倍量水,提取8h,平均得率为1.91%。GC-MS可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结论均匀设计可以简便、快速优化干姜挥发油的提取条件,GC-MS能够准确、有效鉴定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HPL C法测定氨甲环酸乳膏中氨甲环酸的含量。方法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2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甲醇(60∶40,v/v);检测波长22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提取溶剂为水-甲醇溶液(5∶5,v/v),80℃水浴搅拌加热4 min,冷却后定容,冰浴1.5 h,0.22μm微孔滤膜滤过。乳膏基质不影响氨甲环酸乳膏的含量测定。氨甲环酸在0.500 54.040 mg·mL-1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0;最低检测限为0.49μg;最低定量限为1.64μg;平均回收率均>99%,RSD均<1.5%(n=3)。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复合酶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甘草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pH、酶解时间、酶的用量和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酶解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工艺中料液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以酶解温度、酶的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液pH、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氨水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优选复合酶法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40g甘草粉末加入250 ml复合酶,40℃下进行酶解,在按料液比为1∶20(m/m)加入70%乙醇,溶剂中氨水的体积分数为0.6%,调pH为8,浸提1.5 h,在45℃下浸提3次(溶剂体积比为5∶5∶4)。在该工艺条件下,甘草酸提取率可达85.02%。结论:所选工艺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且提取率高,可用于甘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克感利咽口服液中黄芩药材的超声提取方法。方法分别以黄芩苷含量、总固体得率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芩超声提取工艺。结果优选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黄芩药材粗粉(筛网孔径8mm),8倍量65%乙醇,60℃,超声提取2次,30min/次。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中黄芩药材采用超声提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多指标优化姜黄连炮制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爱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44-145
目的:考察多指标优化姜黄连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岛津VP—ODS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300:700:4),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49nm,进样量20μl,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黄连饮片与20%姜汁闷润,等待姜汁被吸尽后,放置烘箱中烘制,温度为100℃,时间为90min,取出,放凉。结论:该法为姜黄连饮片炮制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秋实  张洪  翁涛  杨明丽 《中国药房》2008,(36):2820-2822
目的:优选野菊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1.5h,超声波处理40min,加热提取6h,加水600mL。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和野菊花挥发油投料比为8∶1,包合时间为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本试验方法的提取率较高,可得到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佛手的最佳醇提工艺,以期对大生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佛手代表性成分--橙皮苷为考察指标,对HPLC外标法测定橙皮苷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比较了20%、30%、40%、50%、60%、70%、80%等7种不同浓度的乙醇以及浸渍提取、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等3种不同提取方法对佛手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 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提取次数与乙醇用量对考察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佛手的最佳醇提工艺为加40倍药材量的3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 0.5 h.结论 优化后的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可靠,为佛手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