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MCA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7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MCA主干1例,分叉部15例。1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14例,动脉瘤夹闭+包裹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Glasgnw预后评分GOS判断:优良9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伴颅内血肿的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预防致命的再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显微手术开颅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单发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显微手术开颅夹闭治疗的38例大脑中动脉单发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0.5 cm的小动脉瘤6例,≥0.5 cm及<1.5 cm的一般动脉瘤26例,≥1.5 cm及<2.5 cm的大型动脉瘤5例,≥2.5 cm的巨型动脉瘤1例;按Hunt-Hess分级:Ⅰ~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Ⅴ级7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部3例,分叉部34例,大脑中动脉远端1例。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患者行夹闭+包裹。术后患者恢复优良24例,轻残7例,重残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单发动脉瘤尤其是合并颅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充分暴露瘤体,夹闭充分,尽量减少术后发生脑梗死及再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手术治疗资料。本组8例为破裂动脉瘤,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可在脑干旁、鞍上池或颞叶内侧血肿块。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环池内占位性病变。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1例。脑血管造影提示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P1段和P1、P2交界处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P2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8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术后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3例有动眼神经麻痹,1例短暂同向偏盲,6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掌握后循环的显微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A检查后行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均获得成功.无瘤颈夹闭不全,无误夹穿通支血管.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例.25例恢复良好,重残4例,中残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更好的对动脉瘤的形态、结构进行辨认,评估双侧颈内、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提高手术的夹闭成功率,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血肿形成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显微手术超早期治疗的52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资料,分析并探讨其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术中夹闭52个动脉瘤,其中4例多发动脉瘤术后予二期介入栓塞治疗,术后一年随诊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预后良好40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2例。其中Hunt-Hess分级V级患者预后较差。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及夹闭动脉瘤是治疗Hunt-Hess分级V级以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患者的理想及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2月的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A或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伴有颅内血肿的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全部一期夹闭责任动脉瘤并清除血肿,术后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2例动脉瘤颈残留复发,术后随访3~50月,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应积极早期显微手术,对于缓解颅内压,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临时阻断技术,具备娴熟手术技巧,确保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脑外科自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全部行动脉瘤夹闭术,根据GOS:Ⅴ级12例,Ⅳ级5例,Ⅲ级3例,Ⅱ级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MCAA(大脑中动脉瘤)疗效显著,确诊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收治的19例颅内镜像动脉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结果 本组一期手术11例,二期手术6例,一侧动脉瘤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2例;动脉瘤直接夹闭38个,未处理2个.术后恢复优良12例,轻残5例,重残2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时机、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多发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22例54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直接夹闭48个,包裹3个,未处理3个。依据格拉斯哥结果评分判断预后:优良16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效果显著,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予首先处理,根据动脉瘤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及患者自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显微手术治疗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2例患者经过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全部26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在术后康复方面,有8例恢复良好,3例有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CTA或DSA复查时,都未见动脉瘤显影,证明动脉瘤已成功被夹闭。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方法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诊断上需注意判断责任动脉瘤的所在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责任动脉瘤的正确处理,并尽早、尽量地通过一期手术处理所有动脉瘤,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交通段破裂动脉瘤外科显微夹闭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住入院的212例颈内动脉交通段破裂动脉瘤病人,其中49例未行手术治疗,余163例均行外科显微夹闭治疗.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人163例,其中预后良好病人122例,预后不良病人41例.单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21例颅内动脉瘤(23个)患者中17例为破裂动脉瘤。接Hunt-Hess分级I级2例,Ⅱ级1例,Ⅲ级6倒,Ⅳ级10倒,V级2例。16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个,闭塞达90%以上2个。闭塞在90%以下1个。全组手术死亡1例。随访1~30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瘤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沈育 《安徽医药》2018,22(6):1087-109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124例,其中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进行分级,Ⅰ级37例,Ⅱ级42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观察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124例中,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11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5.97%,治愈70例,治愈率为56.45%;②4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为主,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5.18%,显著优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良好率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7,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基础病史、动脉瘤的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是否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显微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夹闭术时应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42例(44个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夹闭组),30例(33个动脉瘤)行血管栓塞术(栓塞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评价和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GOS评价和mRS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夹闭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7.1±3.2)d、(5.5±1.2)万元、100.0%,均优于栓塞组的(9.1±2.6)d、(12.1±2.6)万元、83.3%(均P<0.05);两组脑血管瘤破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02,均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预后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显微手术夹闭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共76个动脉瘤中:70个行瘤颈夹闭术、4个行动脉瘤包裹术、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手术疗效:58例恢复良好、3例中度病残、2例重度病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结论CT、MRI、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显微手术夹闭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成熟、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