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及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胸部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胸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PCI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经静脉予芬太尼20μg/kg行PCIA;PCEA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经硬膜外予芬太尼0.3mg+丁哌卡因100mg行PCEA。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PCE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皮肤瘙痒外,其余几种不良反应发生率PCEA组均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术后应用PCEA镇痛效果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李松梅  徐海霞 《中国医药》2006,1(2):118-119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妊娠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组、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组和哌替啶肌肉注射镇痛(PMA)组。各40例。PCEA组选用左布比卡因经患者自控性硬膜外镇痛泵给药;PCIA组选用叮丙诺啡经患者自控性静脉镇痛泵给药。PMA组选用哌替啶。在患者疼痛时肌肉注射。3组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泌乳素浓度,采用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镇痛效果。结果组间相比,PCE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和PMA组(分别为P〈0.05和P〈0.01);PCEA组血浆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PCIA组和PMA组(分别为P〈0.05和P〈0.01);PCEA组初次泌乳时间早于PCIA组(P〈0.05)和PMA组(P〈0.01)。结论左布比卡因用于剐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可提高血浆泌乳素水平。增加乳腺分泌乳汁,有利于新生儿母乳喂养。同时其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显著优于肌肉注射哌替啶。  相似文献   

3.
陈聚朝  郝明珠  刘顺锁 《河北医药》2010,32(9):1084-108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3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B组:氯胺酮100mg+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C组:氯胺酮200mg+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PCI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24h内的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2、4、8、12、24h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镇痛效果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劳惠丽 《海峡药学》2010,22(11):210-211
目的比较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Ⅲ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术后分别行PCEA(E组)和PCIA(I组),随访48h,观察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并监测HR、MAP、RR、SpO2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低,PCIA组高于PCEA组(P〈0.05),Ramsay法(RSS)镇静评分术后12h,24h PCIA组显著高于PCEA组(P〈0.05),布氏评分法(BCS)舒适评分术后12h,24h PCIA组显著低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PCIA显著高于PCEA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PCEA与PCIA均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综合总体镇痛效果,PCEA组优于PCIA组,但PCEA组需加强对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种自控镇痛方法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50例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50例。术中观察并记录疼痛、镇静、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为(0.3±0.2)分明显低于PCEA组的(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PCEA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A和PCEA用于剖宫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PCIA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较PCEA明显低,且可避免PCEA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明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146-2147
目的寻找妇科患者手术镇痛的最佳方法,减少妇科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97例分别采用硬膜外给药镇痛(PCEA)自控镇痛(对照组)48例和静脉输注镇痛(PCIA)自控镇痛(观察组)49例,观察比较两组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CIA与PCEA对妇科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A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必须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0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微量注射泵为PCEA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微量注射泵为PCIA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术后排气、拔除尿管后的第1次排尿时间以及意外脱管等。结果PCEA组、PCI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5±8.5)min、(54.7±8.2)min,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4,P〉0.05);PCEA组视觉模拟评分(1.49±0.43)分明显高于PCIA组(1.13±0.56)分(t=2.119,P〈0.05);PCEA组患者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30.0%、16.0%、6.0%)明显高于PCIA组(16.0%、8.0%、2.0%)(t=2.223,t=2.313,t=2.283,均P〉0.05);PCEA组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尿时间[(24.56±8.77)h、(6.51±1.57)h]明显高于PCIA组[(19.29±8.16)h、(4.06±1.76)h](t=2.445,t=2.415,P〈0.05)。结论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泵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患者充分配合治疗和早期活动,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临床应用中的镇痛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或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PCIA组配方为:芬太尼0.8mg,曲马多500mg,及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静脉泵人;PCEA组:芬太尼0.8mg,罗派卡因20ml及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硬膜外泵入。记录术后的镇痛、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CIA组的镇痛效果优于PCEA组,但两组的镇痛效果均在满意的范围内。结论PCIA组对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  相似文献   

9.
陈聚朝  赵东  田园 《河北医药》2010,32(6):701-70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择期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0.8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6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PCIA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评估24h内的镇痛效果,分别记录术后2、4、8、12、24h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随访观察A、B组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镇痛期间A组发生呼吸抑制2例。结论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同,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蓝碧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12-16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4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术前15min及关闭胸腔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实施超前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术毕均采用芬太尼PCIA,术后2、8、16、24h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期间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芬太尼用量(49.5±2.6)ml明显少于对照组(66.2±3.3)ml(P〈0.05);观察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0.6±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1±1.3)次(P〈0.05);观察组术后1、2、4、8、24hVAS分别为(2.7±0.3)、(2.2±1.1)、(1.8±0.4)、(1.3±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1.5)、(3.1±0.9)、(2.8±0.5)、(2.4±0.7)分(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提高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能明显减少PCIA的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