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40例活动性RA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皮下注射rhTNFR: Fc 25 mg,2次/周;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LEFT)20 mg,1/d及甲氨蝶呤(MTX)15 mg,1次/周.疗程为24周.治疗2、4、8、12、24周后,统计两组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ACR 50、ACR 70改善标准的情况.结果 治疗2、4 周后, 观察组ACR 2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CR 20、50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ACR 20、50、7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rhTNFR: Fc对活动性RA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环孢素治疗快速进展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例快速进展型RA随机分为2组,各9例。英夫利西单抗组在第0、2、6、14、2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mg/kg静脉输注,环孢素2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泼尼松5~10mg/d口服,环孢素200mg/d口服,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2周,英夫利西单抗组ACR20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14、22周,英夫利西单抗组ACR20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22周,英夫利西单抗组ACR50、ACR70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环孢素治疗快速进展型RA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rhTNF: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标签开放研究。3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疗程均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比例分别为42.8%和21.4%(P〈0.001),ACR50缓解比例为14.3%和0%(P〈0.001)。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比例分别为71.4%和50.0%(P=0.003),ACR50缓解比例为42.9%和0%(P〈0.001)。试验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结论:MTX联用依那西普比单用MTX治疗RA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RA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每周口服10~15mg甲氨蝶呤(MT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Fc),每次皮下注射25mg,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6、12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标准、ACR50%改善标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活动性RA患者65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均每周给予MTX10~15 mg口服,治疗组每周加用rhTNFR12.5 mg,皮下注射。两组均在治疗开始时联合使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变化;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测定患者X线分期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记录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治疗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MTX治疗RA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MTX片7.5~15mg口服,每周1次;治疗组加用1%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关节周围,每次0.01g/cm2,每天3次;对照组加用洛索洛芬钠片60mg口服,每天3次。治疗后比较2组休息痛、压痛关节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DAS28)评分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1、2、3周后关节休息痛、压痛关节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DAS28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2组治疗1、2、3周后休息痛、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及DAS28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除治疗组疗后1周时DAS2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外,2组其余指标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MTX治疗RA疗效与口服洛索洛芬钠联合MTX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艳红  刘坚 《海峡药学》2012,24(8):120-122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rhTNFR: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2.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疗程均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75%和30%(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65%和15%(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85%和35%(P<0.01);ACR50有效率为70%和20%(P<0.01)。试验组20例活动期RA患者经治疗,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联用甲氨蝶呤比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口服雷公藤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雷公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DAS28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王燕  刘宁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44-45,48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etanercept治疗,每周2次,每次25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2.5mg),疗程12周.结果 治疗2周后,etanercept组ACR20有效率为44.4%,MTX组为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etanercept组与MTX的ACR20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etanercept组ACR20有效率为66.7%,MTX组为4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 和口服MTX相比,采用etanercept治疗活动性RA能更快的缓解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体白蛋白联合利尿药辅治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肝硬化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20%人体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后立即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20mg,并口服双氰克尿噻12.5mg和氨苯蝶啶25mg,每天3次,连服5d;对照组每天给予白蛋白10g加速尿20mg静脉滴注,疗程为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周尿量均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治疗1周、2周后腹水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体白蛋白联合利尿药辅治肝硬化腹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塞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对照开放性试验,共纳入16例活动期脊柱病型PsA患者,至少服用甲氨蝶呤10~15mg/周联合非甾体抗炎药3个月临床未缓解。试验组加用rhTNFR:Fc每周50mg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来氟米特3例,沙利度胺3例,柳氮磺吡啶2例)。主要评价指标为2,4,8,12周达到强直性脊柱炎(AS)评价标准(ASAS)20改善的比例以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I75),次要评价指标包括上述时间达到ASAS50改善的比例以及PSI50,ASAS评分系统各单项指标的变化。并同时记录2组药物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第2周对照组所有指标较基线均无明显改善,而试验组均明显改善(P<0.05)。至12周时试验组及对照组达到ASAS20改善的患者数分别为7例(7/8)及2例(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SAS50、PSI75、PSI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hTNFR:Fc治疗PsA能明显改善脊柱关节症状,减轻皮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风湿关节炎患者运用艾拉莫德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给予50 mg/d的艾拉莫德片(甲组),25 mg/d的艾拉莫德片(乙组)及10毫克/周的甲氨蝶呤(丙组)。在6周及12周时,对三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甲乙丙三组在用药6周后ACR20开始上升,用药12周之后,在ACR20标准上,甲组为53.3%(16/30),乙组为36.7%(11/30),丙组为50%(15/30),甲组要优于乙组(P<0.05),甲组与丙组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Ig A、Ig M以及Ig G等免疫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而甲乙两组的Ig A的改变要显著优于丙组(P<0.05)。结论作为一种慢作用药,艾拉莫德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的效果显著,此药物能够免疫调节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球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EM组)、青霉胺联合甲氨蝶呤(PM组)、青霉胺、甲氨蝶呤联合阿仑膦酸钠(PMA组)治疗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放射学、骨密度(BMD)变化的疗效,并评估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对RA患者骨丢失评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配对、开放性研究,90例活动性RA患者配对进入3个治疗组。在治疗第0,12,24周收集临床指标并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在治疗第0,24周进行双手、腕X线摄片及BMD检测。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4周后,EM组Sharp评分进展显著小于PM和PMA组(P<0.01);PMA组腰椎BMD值增加(P<0.05);EM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下降值大于PM和PMA组(P<0.05),EM组和PMA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下降值大于PM组(P<0.05),PMA组的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下降值大于EM和PM组(P<0.01),EM组骨钙素(BGP)上升,较PM、PMA组BG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基线ⅠCTP值与健康评估问卷(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Sharp评分呈正相关,TRACP-5b、β-CTX值与腰椎BMD值呈负相关。治疗后ⅠCTP、TRACP-5b的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正相关,BGP变化值与Sharp评分变化值呈负相关,β-CTX变化值与BMD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延缓RA患者关节放射学进展。阿仑膦酸钠可增加腰椎BMD,但不能阻止关节放射学进展。血清骨代谢标志物与Sharp评分、BMD相关,可反映RA患者局部或全身骨丢失状况。  相似文献   

14.
贾萍  荣晓凤  钟玉  杨涓  严瑾  周国庆 《中国药房》2014,(44):4174-4176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 mg,口服,1次/周+来氟米特20 mg,口服,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A剂(水剂)和B剂(粉剂)各3支混合,充分振摇,使冻干物溶解,室温静置5 min,制得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将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每间隔20 d重复1个周期,共3个周期。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治疗后RA活动分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缓解期、轻度活动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RA较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清OPG/RANKL的变化,评价补肾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继发骨质疏松(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组(30例)以补肾中药加rh TNFR:Fc治疗,治疗2组(30例)采用rh TNFR:F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骨钙素(OC)、C-端肽(CTX)、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水平;并对治疗前后的骶髂关节、髋关节X线影像进行Bath AS放射学评分(BASRI)。结果 (1)骨代谢标志物:在治疗24周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血清OC均显著增加,CTX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1组比治疗2组血清OC显著增加,CTX显著下降(P〈0.05)。(2)影像BASRI评分:两组患者的骶髂关节评分(BASRI-SIJ)和髋关节评分(BASRI-h)在两组间及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OPG、RANKL水平:两组在治疗24周后与各自治疗前比较血清OPG均显著升高(P〈0.05),RANKL均显著下降(P〈0.05),OPG/RANKL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1组比治疗2组OPG显著升高(P〈0.05),RANKL显著下降(P〈0.05),OPG/RANKL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rh TNFR:Fc治疗可通过调节骨代谢及OPG系统,有效阻止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的骨破坏;补肾中药联合rh TNFR:Fc治疗AS继发OP,影响骨代谢及血清OPG/RANKL水平更显著(P〈0.05),阻止AS患者出现的骨质破坏,是治疗AS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TNFRⅡ-Fc)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病人随机分为MTX组和TNFRⅡ-Fc联合MTX组,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CR20改善率和ACR50改善率均显著高于MTX组(P〈0.05,P〈0.01)。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CR50改善率约为MTX组的2倍;ACR70改善率约为MTX组的3.5倍。与基线值相比,MTX组在治疗12周后DAS28明显下降,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DAS28即有所下降。在治疗2~24周期间,联合治疗组的DAS28较基线值下降的幅度均显著大于MTX组。MTX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分别为17.4%和30.4%,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恶心和上腹不适。结论:TNFRⅡ-Fc联合MTX较单用MTX能更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胡萝卜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β胡萝卜素胶囊30 mg,口服,每日2次+克林霉素胶囊300 mg,口服,每日2次,连用4周后,剂量改为β胡萝卜素胶囊15 mg,口服,每日1次+克林霉素胶囊15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维A酸胶丸20 mg,口服,每日2次+克林霉素胶囊(用法用量同观察组),连用4周后,剂量改为异维A酸胶丸10 mg,口服,每日1次+克林霉素胶囊(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减量后)。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Toll样受体(TLR)、白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E2、P、TLR、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TLR、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E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胡萝卜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寻常痤疮较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张鸽  黄炜 《中国药房》2013,(44):4167-4169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治疗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1000mg,ti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方面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鸽  黄炜 《中国药房》2014,(24):2275-2277
目的:观察尼尔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围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中未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月月经第23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8 mg,连用5 d;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月月经第23天给予醋酸甲羟孕酮8 mg,连用5 d;绝经者给予尼尔雌醇12 mg,2周1次+每32 mg,2周1次+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连用5 d;子宫已切除者给予尼尔雌醇2 mg,2周1次,症状改善后减至1 mg/2周,或2mg/月+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连用5 d;子宫已切除者给予尼尔雌醇2 mg,2周1次,症状改善后减至1 mg/2周,或2mg/月+每36个月给予醋酸甲羟孕酮10 mg/d,连用5 d。两组患者均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体征和实验室指标,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体征、实验室指标和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征、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雌二醇、胫骨骨密度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尔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尽管总有效率低于甲氨蝶呤,但仍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在增加雌激素和骨密度水平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