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手术切除仍是中西医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手术及放化疗的过程中适时介入中医治疗,不仅可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还体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方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发现目前临床上对于中医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干预缓解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延长其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实验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抑制血管新生、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基质重构蛋白等。针灸治疗此疾病的研究很少,而针灸对免疫因子调控方面的文献较多,肿瘤免疫疗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否可以从针灸调控免疫方面去探讨针灸干预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从而拓宽中医治病思路,丰富中医治病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复发与转移导致病人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均不高。而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等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两年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加以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凋亡、细胞转移、细胞周期和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过程达到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炎-癌转化)、治疗原发肿瘤、防治肿瘤转移(结直肠癌常见转移为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淋巴转移)、防治化疗出现多药耐药、减轻结直肠癌化疗毒副作用的目的。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相关通路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基于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白花败酱草、片仔癀等可以调控Notch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生长;姜黄素、祛瘀解毒汤等调控Hippo通路抑制大肠癌胞的存活、增殖、侵袭和迁移;苦津茶、木犀草素等通过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保护肠道屏障;淫羊藿苷、银杏内酯C等调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通路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毛蕊花糖苷、芹菜素等调控p53蛋白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逆转大肠癌胸苷酸合成酶(TS),减少大肠癌多药耐药;白藜芦醇、番茄红素等调节胰岛素生长因子(I...  相似文献   

4.
孙瑞华  蔡新生 《陕西中医》2019,(11):1653-1656
中医认为大肠癌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由于外感邪毒、饮食、情志等多种病因导致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脾虚湿盛等,日久成积而形成本病。由于大肠癌病因病机复杂,单一证型不可将之概括,目前临证分型没有统一标准。经方治疗肿瘤辨证准确时,具有效如桴鼓的临床疗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使药物直达病所,符合精准治疗。相关研究表明中药联合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离不开肿瘤微环境,近些年来在血管生成、免疫细胞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精准治疗大肠癌奠定了基础。中医药在减轻放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陈谦峰  齐南 《江西中医药》2010,41(11):78-80
大肠癌是我国较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优势,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有关大肠癌的相关资料,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医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大肠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以及中成药等多个方面将近几年的中医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1]指出,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分型、术前CEA和CA-199水平、手术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化疗完成情况、中医证型及中药的治疗时间都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目前首选的西医治疗是外科根治性手术,但仍有50%的患者术后2年出现复发或转移,局部复发转移约占20%~30%,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础研究(单味呀经和复方抗肿瘤研究)及临床研究(包括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专方结合化疗抗肿瘤研究)两方面对近五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进行了概述,并对大肠癌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中药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现状 ,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自己的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本文腹诊的概念、腹诊的源流、腹诊内容、腹诊的应用以及腹诊的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多为脏腑虚弱或气机失常,病机以阴血亏虚、气郁、痰浊居多,病位涉及心、肝、脾、肾。治疗方法常用疏肝理气、养阴清热、交通心肾、补养心脾。古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代中医医家以经方加减应用较多,对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为探索新型天然抗焦虑药物提供了新途径。从文献资料来看,中医中药治疗焦虑症疗效肯定,具有副作用少、临证灵活变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一种常见癌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仍很不清楚。尽管对CRC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并提供增强的筛查策略,但由于早期CRC的症状并不明显,难以诊断,使得许多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目前患病率仍在上升。目前多数研究表明,CRC早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所处环境、膳食、遗传和存在患者体内的其他因素等所作用造成。对于CRC的治疗大多是手术结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本文就CRC主要发病机制与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筛查方法、药物靶向治疗、手术与放化疗的结合、中医药在CRC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针对性防治及相关病理机理的阐明提供最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概括相关文献,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现代药理研究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瘀、痰有关,多由脏腑虚损及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论治。指出中药降脂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扩大中医药包括单味药和复方在降脂治疗中的作用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如需进一步加强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环节及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概括相关文献,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现代药理研究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瘀、痰有关,多由脏腑虚损及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论治。指出中药降脂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扩大中医药包括单味药和复方在降脂治疗中的作用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如需进一步加强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环节及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阻止或逆转其病程进展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管外膜不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旁观者。作为重要参与者,外膜在斑块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内细胞的功能性变化与AS密切相关,比如外膜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干细胞/祖细胞、滋养血管以及补体等均可参与AS发生发展。同时中医药通过调控血管外膜在防治AS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综述近十年血管外膜内细胞成分在AS过程中的变化及中医药通过血管外膜调控A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S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了解肺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对进一步研究肺炎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的新靶点以及新药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表明,已知肺炎的发生发展与相关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中医药调控肺炎相关信号通路有着独特的优势,且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和中成药具有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发挥药效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现对肺炎相关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肺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后续临床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内膜、胚胎趋于同步是近年来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从形态学、超声学、激素及受体表达、分子生物水平和基因水平等多个方面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丰富胞饮突的表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雌孕激素受体的敏感性、调整相关因子和基因的表达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肾纤维化可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血管硬化及肾细胞外基质(ECM)堆积,与炎性细胞浸润,促炎因子分泌异常,以及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活化,增殖,凋亡密切相关。肾纤维化涉及包括TGFβ1-Smad、MAPK、Wnt/β-catenin、PI3K/Akt/m TOR等多条信号通路,共同的效应分子又使各通路间有串话机制,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控制。近10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肾纤维化信号通路研究也成为筛选和研究中药作用机制和靶点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君英 《光明中医》2008,23(7):1049-1050
厌食症是指小儿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脾胃疾患。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一般为2个月以上。长期厌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智力发育。因此对小儿的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中医在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