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观察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动态变化值。结果原位肝移植患者肝功能术后第1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5d接近正常,而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存在一定规律,AST和ALT是肝功能良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40d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明确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肝移植受者术前、术中1、2、3、4、5h和术后2、5、10、20、30、40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应用统计软件阐明其变化规律。结果 136例肝移植受者ALT、AST术中骤高,术后10d左右降低至正常值附近;TBA、TBIL、DBIL术后40d内逐渐下降至正常值附近;胆碱脂酶在术中变化不明显,维持在较低水平,在30d至40d上升到正常值范围下限。136例肝移植受者中62例原发病为肝硬化和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与上述变化基本相同,而原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的26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长。结论 ALT、AST、TBA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ChE、TBIL、DBIL是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的远期指标;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供肝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in flow,PVF)的变化对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4例供肝分别在供肝劈离前和植入受体肝血流开放后1 h,应用术中超声测量门静脉右支直径和平均流速,计算PVF.术后第2 d、7 d、15 d、30 d进行移植肝功能检查.结果 74例供肝血流开放后PVF较劈肝前平均增加(2.84±0.93)倍.根据PVF增加程度不同分为4组,不同组间术后第2 d、7 d、15 d及30 d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存在差异.PVF的过度增高导致受体出现长期高胆红素血症(P<0.001).各组间术后第7 d、15 d及30 d受体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存在差异(P<0.001).结论 术中超声检测PVF变化能在术中预测性评价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有助于外科医生积极采取预防手段,保证患者的良好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liver function recovery affected by the portal vein flow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the right lobe. Methods Seventy-four donors and recip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traoperative Doppler ultrasound (IOUS)were performed before splitting the donor liver and 1 hour after the graft reperfusion. The diameter and velocity of portal vein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for calculation of portal vein flow(PVF).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undertaken at the day 2nd,7th, 15th and 30th postoperative,respectively. Results One hour after reperfusion of 74 grafts,the PV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2. 84 ± 0. 93) fold. Seventy-four graf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 increase of PVF. The levels of blood bilirubin total(TBIL) among 4 groups were differently at the day 2nd,7th, 15th and 30th postoperative. High PVF contributed to recipient's prolonged hyperbilirubinemia ( P <0. 001 ). The levels of ALT, AST among 4 groups were differently at the day 7th, 15th and 30th postoperative( P <0. 001).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portal vein hemodynamics 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by IOUS may assist surgeon to anticipate the graft's function and take surgical therapies to secure the graft and the recipient.  相似文献   

4.
陈立  郑虹  彭林  王健  高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0):1164-1165
肝脏移植是中晚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肝移植术后的胆汁分泌是肝脏功能早期恢复的表现之一。临床发现,移植术后胆汁的分泌量与胆汁内成分的含量均与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存在密切联系。我们对本院肝移植病例术后早期血清及T管引流胆汁胆红素进行了动态监测,以探讨其联合判定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恢复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方法.肝移植标准手术方式是原位肝移植,即将移植肝与受者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脾动脉和胆总管分别作端端吻合;背驮式肝移植是保留受者下腔静脉原位肝移植,与标准式原位肝移植不同,其优点是当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完成后,可一直维持下腔静脉回心血流.本院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对10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手术,经过多学科协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术前肝功能与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肝移植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直接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存活率。文献[1]报道,肝移植术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42%,努力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是肝移植面临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肝功能对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强调肝移植术前患者的高危因素的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方法]总结本中心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7例存活,1年的生存率为87.5%.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例,1例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结论]急诊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术后的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窦晓光 《新医学》2006,37(4):217-219
1 引言 随着移植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肝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及肝细胞癌,并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我国的肝移植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每年的肝移植例数超过1 000例,1年生存率达到70%~90%,10年生存率也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9.
活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体肝移植是9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一项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新方法,具有供肝来源广泛,适合我国未建立“脑死亡法”的国情;由于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且供肝冷保存时间短,所获取的供肝质量高;由于有血缘关系,故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移植后导致肝功能异常原因复杂,早期弄清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对治疗至关重要。目的:较全面的了解肝移植后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以便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FMJS数据库,采用医学主题词检索,检索词为“肝移植;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升高;原因”或“liver transplantation;abnormal liver function;transaminase abnormalities;bilirubin increased, and causes”,时间范围为199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检索到98篇文章,选择文章主要内容与肝移植后肝功能异常直接相关的、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共35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众多,临床表现复杂。最常见的原因依次是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及病毒感染。肝移植后早期,尤其是1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警惕小体积综合征和原发性移植物无功的发生。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的程度不尽相同。急性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感染、门静脉及肝静脉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转氨酶升高较胆红素升高显著;慢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肝动脉狭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早期以梗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肿瘤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视肿瘤大小、压迫部位不同,可表现出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或以胆红素升高为主。此外,各种原因多有其特殊病史,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尽量详尽的采集病史,根据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的具体情况,首先考虑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经临床证实排除后再考虑其他相对不常见原因,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脏穿刺病理活检,尽早明确病因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的特征。方法:应用COFI检查了10例正常人和1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8例肝移植术后经过正常,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术后1-24个月逐渐恢复正常。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动脉血流速度低于28cm/s,血流呈扑动状,同时RI增至0.78,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波形变钝呈单项血流并结合临床表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须及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肝移植术前后可有效地监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发现一些致命并发症,为临床及早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对保证肝移植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依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被世界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而移植术后病人依从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肝移植效果。因此,肝移植术后应对病人依从性进行评价,明确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对不依从病人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肝移植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该文汇总讨论了依从性的概念、评价依从性的方法、影响肝移植术后病人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不依从的不良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近期黄疸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近期黄疸的病因与处理。方法:采用临床生化、肝穿剌活检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的25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近期黄疸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2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1周内血总胆红素均进行性升高,2周左右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绝大多数4周内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25例肝移植受者中1例因原发性供肝无功能于术后14d死亡,1例因术后肝癌复发并全身转移于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受者术后近期黄疸临床均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近期黄疸的主要病因是供肝保存损伤,其次是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性肝损害、感染、原发病复发、手术技术因素及胆道并发症、术前黄疸等原因。对术后近期黄疸首先要进行病因鉴别,而肝穿剌活检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诊断手段,针对其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药膳治疗对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药膳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对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药膳治疗原理的基础上,配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介入术后肝功能损害恢复的情况,并与59例介入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对介入术后肝功能有恢复作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副反应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药膳治疗对于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和减轻副反应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并可增进医、护、患之间合作与了解,体现了整体护理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猪肝移植无肝期前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共行 5 5例原位猪肝移植 ,在无肝期前和无肝期后 (包括无肝期和新肝期 )检测体温、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以及心排出量 (CO)在无肝期后下降明显 (与无肝期前相比 ,P <0 .0 5 )。无肝期后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 ,供肝复流后出现一过性高血钾。新肝期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升高明显 (与无肝期前相比 ,P <0 .0 1)。结论 猪原位肝移植术中受者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明确以上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 ,并给予正确的护理 ,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早期进食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霁  任辉 《护理学报》2006,13(7):4-6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9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和常规进食组,各26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率、死亡率、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ICU时间、营养费用、睡眠质量。结果早期进食组肝移植术后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常规进食组;肝功能、睡眠情况恢复较好;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ICU时间较常规进食组短,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营养指标和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食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进食相比,早期进食减少感染率,促进肝功能和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或置管治疗20例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超声引导下治疗均获得成功,包括右膈下积液5例,肝肾区积液4例,肝门区积液4例,大量腹水7例,其中3例因分隔性积液而重新置管,置管后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介入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安全、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对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Duct Cells,hIBDC)损伤机制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导临床相关研究,为深入探讨损伤机制找准切入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70~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07),限中英文研究。由两位作者参与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基于纳入文献性质,分主题作描述性系统评价。结果移植肝IR损伤的研究最早见于1970年,此后逐年增加。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5篇,含临床研究13篇,基础研究35篇,综述17篇。基础研究以机制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①胆道与胆管上皮细胞生理;②肝移植IR致IBDC损伤机制;③主要损伤机制包括冷缺血、热缺血、再灌注、胆汁和疏水性胆盐损伤。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预防研究,包括非手术方法(如灌注液、中药和左旋赖氨酸)及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无重大突破,局限于保守治疗和失败后手术补救。结论①大小hIBDC形态、功能、状态的异质性和肝内外胆道血供的特殊性是IR致胆道损伤的重要物质基础。②笔者发现单纯IR或缺氧再给氧(H/R)可致hIBDC的MHC、MIC、DR4、DR5及各种黏附分子改变。③hIBDC和人肝细胞(human hepatocytes,hHC)相比,不耐冷缺血,更不耐再灌注损伤。④疏水性胆盐能加剧器官保存过程中人、猪胆道系统的损害。⑤由于临床研究文献不多,基线条件和评价指标不统一,结果不能合并,基于目前已有文献,证据强度不够,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