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化学成分.方法 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藻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波谱方法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藻体中分离纯化得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甘露醇、齐墩果酸.经文献检索,齐墩果酸为首次从该藻类中分离获得.结论 沿海滩涂甘紫菜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金丝桃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贵州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ouense Lev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争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NIST,WILEY化合物谱库检索,应用气相争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贵州金丝桃中分离出120种成分,鉴定出49种,鉴定率为40.83%,主要成分是γ-依兰油烯(γ-muurolene),含量10.86%;其次是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含量8.67%。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贵州金丝桃挥发油对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贵州金丝桃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占挥发油检出成分的63.82%,该挥发油对白色菌株、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 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 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主要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气相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16批连翘果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其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K-B纸片扩散法比较分析其抗菌活性。色谱条件为HP-5毛细管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50℃,以5℃·min~(- 1)的速率升至86℃,保持3 min,再以20℃·min~(- 1)的速率升至220℃保持1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α-蒎烯,莰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柠檬烯和α-松油醇的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 5~0.988 8,0.005~0.300,0.038 1~2.286 0,0.003 2~0.192 0,0.000 8~0.048 0,0.008 2~0.492 0,0.002 4~0.144 0μg;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0%;加样回收率为99.0%~103.4%(RSD3.0%);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有差异,其对5种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所建立的连翘挥发油多成分GC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评价;抗菌实验结果可靠,可用于连翘药材的抗菌作用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冷水花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10批次冷水花挥发油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对共有特征峰成分进行检识;采用滤纸片法测试了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建立了冷水花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标定并鉴定了16个共有特征峰;冷水花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贵州冷水花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冷水花挥发油的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大巴山区的新鲜汉中参叶中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汉中参叶挥发油中共检出了75种组分,确定出73种化合物,其主要组分是β-荜茄澄烯(21.39%)、棕榈酸(17.19%)、植醇(5.50%)、菲(5.05%)、降姥鲛-2-酮(4.22%)、α-亚麻酸(octadecatrienoic acid,3.35%)等。对汉中参叶挥发油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汉中参叶挥发油对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112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苍术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苍术的挥发油做了抗菌试验。结果苍术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胺叶油醇(24%)、二苯基-4-甲醛(18%)、β-胺叶烯、α-胺叶油醇和茅术醇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病原菌有显著地抑制和灭活作用。结论实验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苍术医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千里光花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利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杯碟法对千里光花挥发油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2个化合物,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9.59%,主要成分为(E)罗勒烯(14.60%),橙花叔醇(13.57%),α-蒎烯(12.95%),(Z)罗勒烯(11.67%),2-萘胺(6.98%);千里光花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没见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析结果可为千里光花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取野生抱茎蓼花中的挥发油,分析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抱茎蓼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对抱茎蓼花的挥发油进行抗菌实验.结果 从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检出69个组分,鉴定出66个组分,占全油的96.92%;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 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石竹烯(12.01%)、3-己烯-1-醇(10.78%)、α-里哪醇(6.88%)、3-辛烯-3-醇(6.32%)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地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腊梅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的方法分离和鉴定腊梅花挥发油的组成和含量,通过β-胡萝卜素/亚油酸漂白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滤纸片法检测其对常见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要为β-石竹烯(16.06%),Elixene(14.65%),β-榄香烯(9.26%)和β-荜澄茄油烯(6.42%);腊梅花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反应180 min后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仍为52.08%),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般(反应18 h后清除率仅为16.38%);抑菌实验显示其对常见的6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腊梅花挥发油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产于大别山高海拔地区的野生东风菜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及相对含量分析,并研究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东风菜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东风菜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东风菜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86.91%,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β-金合欢烯(20.21%),吉马烯D(9.94%),棕榈酸(8.66%),β-萜品烯(7.82%),石竹烯(6.9%)和对伞花烃-8-醇(4.48%),其中烯类56.57%,醇类12.24%,脂肪酸类11.24%,环氧化物2.93%,酯类1.82%,醛酮类1.60%和芳香烃类0.51%。挥发油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还原能力远弱于维生素C,对DPPH自由基和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脂质体系中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2 g·L-1和0.10 g·L-1,表明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清除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结论:通过GC-MS鉴别了东风菜挥发油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为东风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西枳壳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顿文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88-989
目的: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枳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8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牡荆叶茎和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85个不同化合物,其中叶得50种化合物,茎得51种化合物,花得28种化合物。结论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豆蔻壳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军  段启  曹君  张继华  龚千锋 《中成药》2005,27(7):815-81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豆蔻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7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小果鹧鸪花Trichilia connaroides Bentv.var.microcarpa Bentv.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冷浸法提取小果鹧鸪花果实中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出4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4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82%;该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首次从小果鹧鸪花果实中提取脂溶性成分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60.88%),为小果鹧鸪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石虎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蓉  张军平 《中药材》1999,22(7):344-346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中药石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55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2.0%,其中萜类化合物39种,是石虎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洋芫荽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碧波  林海丹 《中药材》1996,19(3):138-139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洋芫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鉴定出16种化合物,并弄清洋芫荽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分离、鉴定了大黄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油醚、β-蒎烯、桧烯等24个成分。  相似文献   

19.
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μL/mL。结论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GC-MS分析海南香茅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南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海南香茅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3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香叶醛(25.36%)、橙花醛(19.76%)、香叶醇(12.39%)、乙酸香叶酯(7.83%)、橙花醇(4.06%)和β-月桂烯(3.48%).结论:海南香茅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及其衍生物,与其他产地香茅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