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脊髓组织钙蛋白酶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及对动物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腹主动脉30 min,造成动物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B组),再灌注后静脉应用钙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64-D(C组)或甲基强的松龙(D组),观察3、24、72 h和7 d后脊髓损伤节段的钙蛋白酶的表达,及钙蛋白酶特异性底物68-KD NFP的降解和动物后肢功能情况.[结果]脊髓再灌注损伤后3 h,开始出现的钙蛋白酶阳性细胞,于再灌注后72 h最明显.68-KD NFP的降解产物也在再灌注损伤后3 h出现,并在72 h后达到高峰.应用E-64-D和甲基强的松龙后,钙蛋白酶的表达和68-KD NFP的降解得到抑制,而且E-64-D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甲基强的松龙,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保护脊髓组织和动物后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钙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64-D,对脊髓神经细胞组织学改变和凋亡的影响及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纯种雄性成年SD大鼠106只,夹闭右肾动脉分支下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静脉应用钙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64-D,观察再灌注后3、24、72 h和7 d脊髓损伤节段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再灌注后24、72h组织病理学改变;对再灌注后72 h的大鼠后肢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脊髓缺血再灌注24 h开始出现神经细胞凋亡现象,脊髓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神经元死亡,胶质细胞增生.应用E-64-D后,凋亡现象和细胞坏死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后72 h后肢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结论 脊髓再灌注损伤后静脉应用E-64-D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神经元的存活,损伤后3 d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及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36只大鼠T10~T12脊髓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P治疗组(应用大剂量MP)及MP+GM1治疗组(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MP及GM1),观察大鼠肢体功能恢复、运动神经元数目及截面积以及胆碱脂酶活性变化,TUNEL标记检测凋亡神经元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元细胞结构退变较对照组轻,BBB评分、运动神经元数目及截面积以及胆碱脂酶(CHE)活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尤以MP+GM1组更明显,脊髓凋亡神经元数对照组较实验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及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MP治疗组,每组20只,MP治疗组在横断T10脊髓组织后30min经尾静脉给予MP治疗,损伤组和对照组未予任何治疗.MP治疗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于脊髓损伤后8h、24h、3d和1周取材,采用透射电镜、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as、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和caspase-3在SCI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方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SCI后24h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MP治疗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优于损伤组,7d后尤其明显.TUNEL染色和电镜检查证实SCI后8h即有凋亡细胞出现,其中既有神经元也有胶质细胞3d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7d仍有凋亡细胞存在,但已明显减少;各时间点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损伤组(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在SCI后8h可以检测到少量的Fas和caspase-8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Fas和caspase-8的表达在SCI后3d达到高峰,7d表达下降,各时间点治疗组的Fas和caspase-8灰度值明显大于损伤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损伤组caspase-3的表达在SCI后8h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7d达到高峰,治疗组灰度值大于损伤组,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P能抑制大鼠脊髓横断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但不能推迟细胞凋亡出现的高峰时间;MP抑制细胞凋亡的途径可能通过非特异性抑制Fas和caspase-8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的早期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取10只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随机分为2组,脊髓半切损伤组及MP治疗组各20只。各组动物再随机平分为2个小组,分别在脊髓半切损伤后1d、7d进行BBB法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中丝(neurofilament 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测定。结果脊髓半切损伤后立即使用大剂量MP明显提高了伤后7d时MP治疗组的BBB评分;对损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善;明显提高了NF的表达,抑制了GFAP的表达。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MP对大鼠急性脊髓半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Allen法将64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组)、MP(MP组)、二药联合应用(联合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和体感诱发电位,并定量观察受损伤脊髓组织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数目变化.结果从伤后3周起,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角度以及体感诱发电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联合治疗组与丹参组及激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伤后1周起,丹参组和对照组比较,胶质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目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MP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协同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细胞凋亡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不同减压时间对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环扎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压迫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即A组:行椎板减压;实验组分为B组:环扎术后8h行减压术;C组:环扎术后72 h行减压术;D组:环扎术后不行减压术.分别于手术后1、3、7、21 d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aspase -3的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行为学(BBB评分,斜板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斜板评分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均在术后1d增多、3d达高峰、7d表达减弱、21 d仍有表达;不同时间点caspase -3、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二者成正相关(r =0.69 ~0.98,P<0.05).[结论]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一种理想的脊髓损伤造模方法.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减压可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激活的影响。[方法]乳鼠嗅球制备嗅鞘细胞,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_(9-11)椎板去除;对照组:T_(10)脊髓损伤,DMEM/F_(12)移植;实验组:T_(10)脊髓损伤,OEC移植。行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GFAP、CSPG、bFGF表达变化,观察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OEC移植对其影响。[结果](1)脊髓损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尼氏染色及NF-200阳性细胞数目实验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脊髓损伤后GFAP、CSPG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OEC干预后,GFAP、CSPG表达较对照组下降。bFGF表达增加;(3)神经功能:脊髓损伤BBB评分及SEP显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分泌,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221-1225
[目的]探讨胸段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采用T10脊髓离断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3、5、7、14、21、28 d观察大鼠后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评价标准分别为: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结果]两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和BBB评分值在伤后各时间点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评分值标准化为百分制后,假手术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脊髓损伤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伤后1、3、5、7d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不同行为学评分方法的评价结果均与损伤程度相关,其中BBB评分相关性较高,其对脊髓损伤模型运动功能评价具有明显优势,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标准评分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含FGL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植入到脊髓损伤局部,探讨FGL-NS神经支架材料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麻醉大鼠后,暴露胸10水平脊髓,用特制血管夹(夹力24g)钳夹1 min,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设立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损伤后24h,暴露脊髓损伤局部,将2.5μl等渗葡萄糖溶液、1% RADA-16和1% FGL-NS多肽溶液注射入损伤局部.术后3d、1、3、5、7和9周分别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经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9周取脊髓损伤部位组织,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神经丝蛋白-200 (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损伤部位细胞凋亡、轴突再生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胸髓钳夹损伤模型.BBB运动学评分大鼠脊髓损伤后经FGL-NS材料治疗后,BBB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自伤后第5周起,显著高于RADA-16治疗组和空白组,大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第9周,FGL-NS治疗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大量NF-200阳性的神经元细胞[(35.32±3.12)个/视野],显著高于RADA-16组[(18.56±2.64)个/视野]和空白组[(14.83±1.43)个/视野],Caspase-3阳性的凋亡细胞[(22.45 ±2.74)个/视野]显著少于RADA-16组[(30.86 ±3.75)个/视野],而且损伤区GFAP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A)值为0.50±0.02,明显小于对照组(1.30 ±0.09)和空白组(1.60±0.11).结论 功能化多肽自组装神经支架材料FGL-N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能减少脊髓损伤部位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并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