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常表现为足跟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不能着地行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本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牵引、加压包扎等,适合于无移位或微小移位的未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以及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有撬拨复位加骨圆针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微创技术~([1])。微创小切口钛板内固定是跟骨骨折常用治疗方案,对软组织损伤较小,与常规"L"形切口相比较,具有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手  相似文献   

2.
李刚  贾胜洪 《当代医学》2014,(26):95-95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跟骨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骨折,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常规植入人工骨,术后均给予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状况等。结果20例患者创口均无感染、均甲级愈合。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能降低创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跟骨骨折属于足部常见骨折,一般多因高处坠落伤引起。对于SandersⅠ型跟骨骨折,因其关节面无明显移位,通常予石膏固定,早期进行功能康复。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多需手术治疗以复位移位的关节面。现阶段该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入路很多,如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L切口钢板内固定等。其中,跗骨窦入路因其较传统的L切口创伤小、恢复快,近年来受到广大骨科医生青睐~([1])。跗骨窦入路一般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跟骨开放性骨折或者跟骨骨折手术后引起的创伤性跟骨骨髓炎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1])。创伤性骨髓炎会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持续治疗,会对临床医疗资源造成浪费~([2])。笔者采用五味消毒饮结合手术一期治疗创伤性跟骨骨髓炎,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疗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固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87例。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骨定并植骨术。术后随访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AOFAS)评分对足踝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5周,平均13周,骨折均愈合,无神经损伤及骨髓炎发生。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植骨,可恢复关节面解剖,促进关节稳定,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在适当的时机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行手术治疗,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撬拨复位并手法挤压塑形,恢复跟骨外形、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X线机臂下观察跟骨侧位、轴位,骨折复位及跟骨板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骨折三点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 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11足).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 跟骨外侧直切口,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为7.31%~12.2%,而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者中~([2])。由于骨量丢失通常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生~([3]),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1例、良3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4.3%.术后切口皮肤部分坏死2例、足跟疼痛3例、距下关节僵硬2例、1例sandersⅣ型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均经对症治疗后有所改善.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比较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及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最优的牵开方式。方法:对81例89足跟骨骨折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手术治疗。术中皮瓣拉钩牵开组52足,克氏针固定牵开组37足。结果:术后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0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感染1例。其中拉钩牵开组5例,克氏针固定牵开组7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8.92%。经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在跟骨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较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时宜采用拉钩动态牵开皮瓣。  相似文献   

10.
跟骨关节内骨折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47例5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外侧扩大"L"型切口使用跟骨钛钢板固定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47例5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6.5%。B hler角由术前平均5度(-10度~15度)恢复到术后平均28度(5度~45度),随访中有2例后关节面发生塌陷,B hler角5度,行走严重疼痛。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9.6%。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钛钢板内固定,术中掌握复位和固定的关键点,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切口无创操作对Sanders 2、3型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以内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老年人~([1])。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临床发生率低,占股骨远端骨折的5%~10%~([2]),有可能累及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重,常合并血管、神经的损伤,骨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临床治疗满意度差~([3])。其中股骨髁上骨折不愈合是一种由高能量暴力导致的股骨髁至股骨干骺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4]),在所有股骨骨折中发生率小于7%~([5])。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的跟骨骨折患者86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治疗,分析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8.99%.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必须加强重视,做好预防处理,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8月治疗的32例38足跟骨骨折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按照Mary land 评分系统评测足部功能,其中21足为优,13足为良,4足为可,优良率达89.47%.其中2足切口渗出,经换药后自愈,1足腓肠神经损伤.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以降低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5月,我们对53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术治疗。随访3个月-31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6例,占9.5%。经换药、高压氧治疗、皮瓣转移等治疗最终伤口均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时机、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外侧切口微创手术中撬拨复位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6月对2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改良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Creighton-Nebraska评分标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根据Creighton-Nebraska评分标准系统:3足Ⅰ型骨折,平均得分88.6分;12足Ⅱ型骨折,平均得分86.7分;6足Ⅲ型骨折,平均得分85.2分;4足Ⅳ型骨折,平均得分72.6分。术后早期均未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跟骨改良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并可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踝关节功能(Maryland)。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  相似文献   

17.
正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是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骨干中部发生率最高,上部发生率最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局部肿胀、上臂畸形、异常活动等~([1])。在临床治疗中四动五步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均良好,但内固定治疗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或者骨不愈合~([2])。本文对比分析四动五步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跟骨外侧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联合接骨板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22足)SandersⅡ、Ⅲ闭合性跟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微创跟骨外侧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复位骨折及关节面,联合接骨板经皮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评定术后疗效.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24个月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周~12周,未发生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评定:优18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5.5%.结论 微创跟骨外侧小切口结合多种复位手法联合接骨板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固稳定,恢复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75侧,其中41侧使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34侧使用改良切口。用SPSS17.0对两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B 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B 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口不但在恢复跟骨解剖结构(B hler角及Gissane角)及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上可以取得和传统切口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实施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对B组实施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结果:A组手术用时短于B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1个月足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比较,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