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行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对照组行米非司酮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减少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胡长贞 《当代医学》2016,(2):128-129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2组,各43例,行米非司酮治疗者设为对照组,行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者设为研究组,对比2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月经量、月经期、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等疗效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具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有意义;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80,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米非司酮,给予研究组患者米非司酮和他莫昔芬,统计患者用药后子宫和肌瘤体积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系统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可扼制病患子宫及其肌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50 mg/d米非司酮)与研究组(34例,给予12.5 mg/d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31.23±6.32)小于于对照组(35.45±7.56),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FSH、P、E2、LH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多发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90例多发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行HIFU消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卵巢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为(2.26±0.15) d,短于对照组的(3.17±0.38) d (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LH、FSH、E2分别为(5.62±2.15) mIU/mL、(9.24±2.78) mIU/mL、(106.55±22.67) pg/mL,对照组分别为(9.97±2.56) mIU/mL、(16.22±3.45) m IU/mL、(58.75±20.14) pg/mL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行HIFU消融效果、安全性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相似,但前者住院时间短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剂量25 mg/d米非司酮给予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组采用口服剂量12.5 mg/d米非司酮给予治疗,观察比较两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大小、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差异和用药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SH、LH、E2、P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67%(3例),对照组为22.22%(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剂量12.5 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和高剂量给药基本相同,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率低,相对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子宫肌瘤患者82例,按奇偶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与西药治疗子宫肌瘤均可达到缩小子宫与肌瘤体积的目的,但桂枝茯苓胶囊药物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利于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性激素指标[雌激素受体(ER)、雌二醇(E2)]水平和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VEGF、ER和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VEGF和性激素指标水平,效果优于米非司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d;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12.5 mg/d。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孕激素水平、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黄体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明显,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74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6例)给予米非司酮,研究组(88例)额外给予自拟活血化瘀方,疗程3月。比较2组子宫和肌瘤体积、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孕激素(P)的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比,2组子宫体和肌瘤的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P<0.05。研究组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经期腹痛的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9% (85/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 (7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更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体积,并且对孕激素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桂枝茯苓加减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到本院就诊的4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诊监测。所有患者随诊可靠,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另一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加减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大小以及肌瘤大小。结果结果得知,治疗前2组患者子宫大小、肌瘤大小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236.69±51.54)m~3、肌瘤体积(64.12±18.75)m~3,均比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加减丸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小子宫及肌瘤体积,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积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平积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P、PR、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积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对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对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患者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减小,因此,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药物应为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消瘤方,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子宫肌瘤体积进行比较,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瘤体体积以及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肌瘤瘤体体积以及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470)。结论消瘤方可使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效果安全可靠,且临床治疗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120例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60例对照组(手术前不接受任何药物干预)和60例研究组(术前三个月接受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结果对比其服药前肌瘤体积,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服药后肌瘤体积,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EG FR+、ER+计分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3.33%比对照组71.67%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药物干预,可显著缩小子宫肌瘤,且EGFR+、ER+改善明显,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米非司酮25m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等各项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激素指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更加优秀,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显著缩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周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周期治疗组(治疗组)48例与米非司酮治疗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片12.5 mg,每天1次;治疗组每天1次服用米非司酮片12.5 mg基础上,结合患者月经周期及其证候,给予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和体内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子宫肌瘤体积和血清激素水平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周期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肌瘤体积、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缩小肌瘤体积,效果优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剂量米非司酮(25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和血清E2、P、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改善血清激素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