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组织追踪(CMR-TT)技术的应变量化,分析能否识别冠心病患者缺血和梗死的心肌节段。方法:应用CVI软件,分析在我院接受负荷灌注CMR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09例的左心室节段周向和纵向心肌应变,同时分析在我院接受常规CMR检查的健康志愿者50例。进行应变参数的组间比较、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非缺血节段周向和纵向应变(取绝对值)(19. 81±4. 77)%、(17. 62±5. 24)%均低于健康人组(20. 93±4. 23)%、(18. 94±4. 89)%,P均0. 01。冠心病组非缺血节段的周向和纵向应变值(取绝对值)(19. 81±4. 77)%、(17. 62±5. 24)%,P0. 05缺血节段(18. 72±4. 95)%、(16. 05±4. 95)%梗死节段(15. 30±4. 80)%、(14. 78±5. 21)%,P均0. 05。节段周向应变(ICC=0. 873)和纵向应变(ICC=0. 799)均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节段周向应变(ICC=0. 818)和纵向应变(ICC=0. 725)也有较好的观察者间可重复性。结论:CMR-TT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可在无需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从功能学方面评估心肌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对接受PCI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2例首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PCI,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即缺血预适应组(56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后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心肌酶峰值浓度及出院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缺血预适应组患者年龄高于非缺血预适应组(66±12比61±12,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数量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多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30.4%和12.1%(P=0.01)。PCI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较非缺血预适应组显著降低,重度左室功能不全(LVEF40%)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结论缺血预适应组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酶峰值明显降低,以及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和重度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表明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无创性心脏影像学技术评估他汀强化治疗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因STEMI于瑞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强化组(n=24)和常规治疗组(n=24)。术后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检查。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和四维左室容积定量分析(4-dimensional left ventricular volume quantitative analysis,4DLVQ)半自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PS)、整体环向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peak strain,GCP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peak strain,GRP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lobal area peak strain,GAPS)。心脏磁共振检查以Argus 4D软件处理,半自动法测定LVEF和梗死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与PCI术后6个月时血脂指标和影像学参数。结果:他汀强化组与常规治疗组在年龄、性别、生化指标、合并症及前壁心肌梗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6个月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他汀强化组GAPS、GLPS绝对值明显升高,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均0.05);两组间血脂、LVEF、GCPS、GRP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他汀强化治疗对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中期预后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二维应变超声诊断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为心肌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各节段的峰值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并按室壁运动评分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心室壁518个节段分为1分患者270个节段,2分患者116个节段,3分患者106个节段,≥4分患者26个节段;对照组为327个节段。对比各组LS、CS和RS的差异,并对各应变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的2分、3分和≥4分患者各节段LS、CS、RS明显降低(P<0.01),1分患者节段LS和CS明显降低(P<0.01),且1、2、3、≥4分患者左心室各节段随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LS、CS及RS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诊断室壁运动减弱的敏感性分别为85.7%、76.5%、85.6%,特异性分别为74.5%、80.6%、64.3%。结论二维应变超声中LS、CS和RS能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其中LS、CS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ivid E9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冠心病接受PCI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PCI术前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及左室收缩期最大旋转角度及扭转角度。结果 (1)间隔心尖段、后壁心尖段、前壁中段、前壁心尖段及下壁心尖段在PCI术前后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间隔心尖、心尖/前间隔PCI术前后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尖瓣环水平旋转角度、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在PCI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vid E9可以较好的评价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室心肌功能,为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应变率(SR)成像评价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整体和局部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选用27例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前后分别获得各节段收缩峰值SR和舒张早期峰值SR[E(SR)]。PCI术引起缺血节段收缩峰值应变率[(1.59±0.59)/s~(1.66±0.52)/s]和非缺血节段收缩峰值应变率[(1.64±0.59)/s~(1.61±0.53)/s]变化不明显。在静息状态下,缺血节段E(SR)明显小于非缺血节段E(SR)[为(1.82±0.71)/s vs(2.03±0.64)/s,P<0.01]。PCI术导致缺血节段E(SR)明显增加,从(1.82±0.71)/s到(2.29±0.92)/s(P<0.001),而非缺血节段则无明显变化。P…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壁节段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方法:对15例正常人和8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VVI,测量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运动达峰时间(TL-V)及径向运动达峰时间(TR-V),计算纵向、径向运动达峰时间差(T-SD)及最早与最迟达峰时间标准差(T-MX)。结果:①正常心脏各节段间TL-V及T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心肌梗死节段TL-V、TR-V较非梗死节段及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纵向运动T-SD和T-MX、径向运动T-SD和T-MX均显著增大(均P<0.05)。结论:VVI技术有望成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壁非同步性运动及判断梗死节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识别冠心病的早期缺血心肌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中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75%)。分别于PCI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二维超声心动图,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软件,检测其相关供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以及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PCI治疗前:正常组应变-时间曲线轮廓整齐,波峰值较大,重度狭窄组应变曲线形态紊乱,多数节段波峰低平。重度狭窄组大多数节段、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各冠脉狭窄组绝大部分供血心肌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在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在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仅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0.05)。各组左室短轴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无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狭窄组左室收缩期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应用2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2)应用2DSTI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的变化规律,探讨其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31例对照组及56例冠心病(组)患者的高频帧二维图像,用二维斑点追踪软件测量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及乳头肌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75%者后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后壁中间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冠脉狭窄76%~98%者侧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后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冠脉次全及完全闭塞者各节段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乳头肌各节段心肌平均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绝对值呈负相关(r=0.547,P<0.01).结论:当冠状动脉高度狭窄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无明显改变,但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已明显降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精确评价缺血心肌的局部应变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描述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局部收缩同步性情况及收缩后收缩现象(PSS)出现情况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上海华东医院HCM患者18例,年龄21~78岁。同期就诊的正常人36名为对照组,年龄19~76岁。采用GE-VIVID7超声诊断仪,选取超声心动图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观,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取得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及圆周应变/应变率曲线,分别计算圆周及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并观察PSS。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达峰时间分别为(398±28)ms对(378±57)ms(P0.05)和(418±52)ms对(370±51)ms(P0.001),HCM组与对照组圆周及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分别为(80±27)ms对(48±18)ms(P0.001)和(91±19)ms对(41±14)ms(P0.001),均较对照组延长。HCM组增厚节段和未增厚节段达峰时间以及达峰时间标准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M组PSS较正常组增加,多集中在基底段和心尖段,增厚节段出现PSS较非增厚节段显著增加。结论 HCM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显著,PSS明显增加。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HCM不同运动方向上的心肌同步性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二维应变成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犬存活心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成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存活心肌的新方法.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120 min,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下(结扎前)和再灌注后采集心尖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图像.随后泵入腺苷并重复采集图像.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结果测量梗死面积(SN)与该节段总面积(S)的百分比(SN/S),SN/S≤50%即为存活心肌.将前壁、前间壁各节段分为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运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定量评价犬不同状态下存活与非存活心肌径向、纵向及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peak-systolic strain,Speak sys)并进行比较.结果 存活与非存活心肌分别为37和53个节段.(1)基础状态下:存活与非存活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peak sys)、纵向应变(LSpeak sys)及圆周应变(CSpeak sy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再灌注120 min后:存活与非存活心肌的RSpeak sys、LSpeak sys及CSpeak sys(绝对值)均低于基础状态,而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腺肾负荷后:与再灌注120 min后相比,存活心肌的RSpeak sys、LSpeak sys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存活心肌的RSpeak sys、LSpeak sys明显高于非存活心肌(P<0.01).(4)腺苷负荷后,RSpeak sys与SN/S呈负相关(r=-0.72,P<0.01),CSpeak sys及LSpeak sys与SN/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和0.67,P均<0.01).(5)将腺苷负荷前、后应变数值的变化率(△RSpeak sys和△LSpeak sys)作为研究对象,以△RSpeak sys≥13.5%作为判断心肌存活的最佳截断值,其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8%、83.0%;以△LSpeak sys≥11%作为最佳截断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4%、88.7%;联合△RSpeak sys和△LSpeak sys两项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79.2%.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地区分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类型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就诊的老年女性AMI患者400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29例,高龄组171例。又根据诊断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98例,非STEMI组202例,STEMI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83例,前壁心肌梗死66例,其他部位49例不分析。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分析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相关性。结果高龄组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33.9%vs 17.0%,P=0.000;23.4%vs 14.0%,P=0.015),LVEF、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49.90±11.11)%vs(52.45±10.17)%,P=0.019;(7.44±3.14)μmol/L vs(8.40±3.77)μmol/L,P=0.007]。STEMI组间接胆红素、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STEMI组,心力衰竭比例明显低于非STEMI组(P0.05)。下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糖尿病及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0.05,P0.01)。结论入院时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AMI患者年龄、心肌梗死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DE-MRI)技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斑点追踪超声(LDDS-STE)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30例本院住院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进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LDDS-STE方法分析静息和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短轴径向应变(RS)及应变率(RSr),术后1,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室壁运动反常节段运动是否改善或恢复,以室壁运动分数改善作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30例患者共获得510个左心室可分析节段,超声心动图判定室壁运动异常节段201个。与金标准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径向应变(RS_(res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60.5%;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径向应变(RS_(LDDS))预测存活心肌ROC曲线下面积0.80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1%及82.7%。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径向应变率(RSr_(res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敏感性为60.0%,特异性为60.5%,ROC曲线下面积0.646;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条件下左心室径向应变率(RSr_(LDDS))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静息状态下明显提高,分别为80.0%及83.7%,ROC曲线下面积0.808。DE-MRI技术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8%和87.1%,准确性8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DE-MRI与LDDS-STE方法均能准确识别梗死后存活心肌,但DE-MRI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稍高于LDDS-STE,且准确率及重复性高,耗时短,为临床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的疗效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霞  张少芹  贾梅  郄占军 《山东医药》2010,50(43):77-79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使用二维应变软件检测左室短轴三个水平(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心肌的峰值径向应变(SR)及应变率(SRs)。结果心梗组梗死节段峰值SR和SRs在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只有前间隔、前壁、侧壁、后间隔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水平节段心肌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Rs、SR均与LVEF明显相关(r分别=0.608、0.375,P分别〈0.01、0.05)。结论 STI能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作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更科学、更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分析相关因子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利用磁共振延迟成像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于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计算各组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异常评分.结果 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患者PCI术后比术前梗死心肌质量[分别为(4.0 ±2.9)g/cm3比(9.8±5.6)g/cm3,(6.0±3.5) g/cm3比(11.8 ±6.2)g/cm3]及LVEF[分别为(52.6±15.4)%比(41.9±16.3)%,(45.6±15.4)%比(38.9±16.3)%]均有改善(P<0.05).PCI术前及术后LVEF与梗死心肌质量独立相关(RR分别为0.318及0.293,P<0.05),术前LVEF尚与hsCRP水平独立相关(RR为0.318,P<0.05).结论 不同心肌梗死程度的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不同;其改善情况与存活心肌的数量及炎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左室局部心肌收缩期径向应变特征。方法:164例健康儿童分为婴、幼儿组24例(0~2岁,A组)、学龄前组32例(3~5岁,B组)、学龄期组33例(6~9岁,C组)、青春前期组19例(10~13岁,D组)、青春期组56例(13~18岁,E组)。获取并存储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应用GE EchoPAC工作站分析并获得左室18个节段的局部心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结果:1健康儿童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SR):不同年龄组SR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左室前间隔基底段SR与心率有较弱关系(R2=0.025,P=0.042),其余节段SR与心率及年龄均无关。2健康儿童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前间隔与前壁中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室壁节段间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少数节段外,同一室壁不同水平节段比较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自婴幼儿至成年期左室局部心肌径向应变测值较均一,可作为评价儿童心脏收缩功能随访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四维自动左心室定量分析技术(4D-Atuo VLQ)评价亚临床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螺旋CT诊断冠脉钙化、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68例(A组),健康体检30例为对照组(N组)。经胸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应用4D-Atuo VLQ于心尖四腔切面的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勾画心内膜,系统自动重建左心室立体图、自动生成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与左心室节段纵向应变(RLS)、节段圆周应变(RCS)、节段面积应变(RAS)与节段径向应变(RRS)牛眼图。结果:(1)A组与N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常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左心室整体应变:A组GAS小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室节段应变:A组RLS的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RCS的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RAS的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RRS的下壁心尖段均小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亚临床冠脉粥样硬化左心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有受损现象,应用4D-Atuo VLQ可以比较全面地对其进行评估,尤其是GAS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0例被随机分为3组,A组(接受急诊PCI)、B组(急诊PCI 早期rhBNP治疗)、C组(急诊PCI 后期rhBNP治疗)。分别在入院6小时内,术后1周及术后1、3、6月对患者进行常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3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结果 入院6小时内各组EF、LVEDV、LVESV值无明显差异;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至1周,及其后的1月、3月、6月及12月,B组及C组EF大于A组,LVEDV、LVESV值小于A组而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入院6小时内各组前降支对应节段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无明显差异,随着随访时间延长1月、6月及12月,B组及C组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均小于A组,而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BNP干预可以改善局部心肌的应变力,从而提高左心室机械功能,改善心肌重构;在入院6小时内或术后开始应用rhBNP在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重构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算比较正常室壁心肌和梗死心肌的运动速度 ,评估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对冠心病梗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 4 6例 ,分成前壁梗死组 2 9例和下壁梗死组 17例 ,健康人 4 8例作对照 ;在心尖左室长轴切面 (alax)上测得室壁节段厚度 ;于心尖四腔心切面(ap4cv)、心尖二腔心切面 (ap2cv)、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pslax)和alax应用DTI ,按左室壁 16节段 ,测量各室壁节段心肌运动曲线的速度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 (Sm) ;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 (Em) :收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s)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e) :收缩期跨壁速度梯度 (MVGs) :舒张早期跨壁速度梯度 (MVGe) ,并分别作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  (1)心梗患者内膜下心肌绝大多数节段性的室壁运动速度降低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2 )前壁梗死患者前间隔峰值速度梯度 (PVG)与跨壁速度梯度、(MVG)降低 ,中间段明显降低 (P <0 0 1或 <0 0 5 ) ,后壁基底段的MVGs 显著升高 (P <0 0 5 ) ;前间隔PVG、MVG明显小于后壁 (P <0 0或 <0 0 5 ) ;(3)下壁梗死患者各室壁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e)除后壁基底段外均降低 ;同水平节段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 (Sm、Em)趋于一致。结论 梗死心肌运动速度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