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干预对于帕金森病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帕金森病住院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帕金森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干预前后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病人UPDRS-Ⅲ评分均较前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两组病人BBS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多(P0.05)。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多(P0.05)。[结论]康复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肢体运动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均治疗14 d。于入院当日和治疗14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对2组患者肌力水平、神经功能及恢复效果进行判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肌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肌力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人S100B蛋白(S100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100B和MBP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判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中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自理能力,进而减小后遗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度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重度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重度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干预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PAIO)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PAI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饮食和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分别记录治疗前后PAC-QOL量表评分、疼痛评分(VAS)、Brist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PAC-QOL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Bristol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2.9%,P0.05)。结论: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PAIO患者排便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肩手综合征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福格-米勒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发生风险,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简化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连续干预8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护理前、护理后4周、8周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护理后4周、8周NIHS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减轻患者伤残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与反刍思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运动功能康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反刍思维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Fugl-Meyer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反刍思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DS评分、反刍思维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反刍思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心理康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护理对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研究组给予康复路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焦虑程度、吞咽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吞咽功能显效和好转人数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14、30 d后,2组患者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焦虑程度评定各项目分数均出现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出现上升,且研究组上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复路径护理能提高急诊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训练治疗步态障碍及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步态与帕金森病疼痛相关性。方法: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55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常规采用药物治疗,训练组加用床边康复训练及室内康复训练等方面康复训练干预综合锻炼步态及平衡功能,治疗前后采用UPDRS II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步态分析、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进行评定。结果:2周床边训练及4周室内步态平衡训练后,训练组患者步速、步长、髋关节屈曲最高角度、双支撑相、UPDRS III评分、BBS评分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训练组患者在步速、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双支撑相、BBS评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患者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与VAS疼痛评分、平衡能力存在相关性(r=-0.61、0.53,均P0.01);步速与VAS疼痛评分、平衡能力存在相关性(r=-0.48、0.69,P0.05、P0.01);双支撑相与平衡能力存在相关性(r=-0.71,P0.01);双支撑相与VAS疼痛评分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7,P0.05)。结论: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姿势及步态异常,同时有利于疼痛减轻,且步态与疼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韩婷婷  尤红  张敏  杨燕 《中国康复》2016,31(4):258-260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Berg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Berg得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2组的睁、闭眼长度及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且观察组的减小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而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则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冰  党庆浩  周光 《中国康复》2020,35(8):400-403
目的:探究早期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用药治疗,A组采用VitalStim治疗仪给予治疗,B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C组采用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对比3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及营养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C组更低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C组饮食控制、按时服药、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评分更高于A组及B组(P<0.05);治疗后3组维生素A、维生素E、铁、锌、热量及膳食纤维含量虽然比治疗前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及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C组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水平更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SAP 的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对营养的摄取,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S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华英  陈亚蓉  张怡 《中国康复》2019,34(2):87-8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入组时、出院3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出院3个月后采用烧伤健康专用量表(BSHS-A)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及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疤痕增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和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及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