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自《素问·逆调论》,后世医家对其涵义阐述发挥不同,临床运用其辨证论治相关脾胃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河北省涞水县医院 (074100)刘兴武关键词胃失和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  相似文献   

3.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南京中医学院养生康复89级(210029)沈佳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此句颇有深意,证之临床,“胃不和”乃胃失和降之义。曾治罗××,女,72岁。1993年7月16日来诊。患者夜寐不安,胃院部作胀不适,纳呆,二便尚调。苔白腻,脉...  相似文献   

4.
李国祥 《陕西中医》2011,32(10):1434-1435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原指阳明经气上逆而呼吸有声不能平卧之症,主以半夏秫米汤治之。《灵枢.邪客篇》并载半夏秫米汤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之功。后世多将"卧不安"解释为"不寐"、"失眠",方证相对其效亦彰。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胃不和则卧不安"之不寐、失眠,并非半夏秫米汤一方所能概治。不寐之证责  相似文献   

5.
燕东  邹昌杰  刘慧敏 《河北中医》2011,33(12):1874-1875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或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中多以镇静、安眠等药物来治疗其标,往往疗效欠佳。"胃不和则卧不安"则是古籍记载的胃与睡眠之间关系的最著名的论断,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失眠患者多伴脾胃不和的表现。今尝试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不和卧不安"这一理论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分别从中医学对其理论的认识及后世医家的临床研究、西医的临床研究来分析这一理论,并予病例分析来阐述这一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哮喘辽宁中医学院(110032)张庆荣,赵世芬关键词胃不和,哮喘,健脾和胃“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在大多数中医内科书(包括五版本科教材)以及《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  相似文献   

9.
10.
“胃不和则卧不安”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意思是说,胃病或胃肠不适可使人入睡困难。  相似文献   

11.
汤皓 《江苏中医药》2015,47(5):11-13
早在《素问·逆调论》就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宿食痰火阻滞、劳倦思虑过度,均可以导致不寐。现代研究发现,脑肠肽如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松果体素等分泌异常,也可导致不寐。研究"胃不和则卧不安",可以为临床辨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过去有些医家论失眠因素之一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医师写脉案常引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汤”,这是转引的误解。原来《素问·逆调论》的不得眠不指睡眠(失眠),指的是不得平卧,今所谓“端坐呼吸”,原文如下:“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喘鸣)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  相似文献   

13.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历代医家将“不能卧”释为“不能寐”。如明代李中梓之《医宗必读》云:“愚按《内经》及前哲诸论,详考之而知不寐之故,大凡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清代陈国彭也说:“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者,胃中胀满疼痛,此积食也,保和丸主之。”《张氏医通》又说:“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失眠症状,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根据肠脑相关学说,脾胃疾病应着重以调理“心神”来治疗;相应而言,对于有“心神”疾患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脾胃疾患,均可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来施治,即《内经》中所谓的“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为以后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上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胃不和则卧不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健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14-714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长期以来,这一名言被不少医家作为一种病因病机,用以解释由“胃气不和”所导致的失眠或不寐。笔者完整地分析原文,发现《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的本义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长期以来被误解为因胃肠功能失调而导致的睡眠不好。笔者载思之余 ,勉图蚊负 ,对该句试作诠释 ,以就教于大方之家。“逆调”者 ,失调之谓也 ,也即逆乱之意。张志聪曰 :“调 ,和也 ,顺也 ,言人之阴阳水火 ,营卫气血 ,表里上下 ,皆当和调 ,逆调则为病矣。”该篇主要论述因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营卫、脏腑、经络功能逆乱失调而致的寒热、逆乱等病证。经文如下 :“帝曰 :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 ,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 ,有不得卧卧而…  相似文献   

17.
本句出自《素问》。自清《医学心悟》释为“有胃不和卧不安者……此食积也”以来,均无异辞,几成定论。包括高校教材在内,都以“食积所致不安眠”释,且病机之解亦不免牵强。笔者以为上论未尽其义,现略陈一己之见,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素问·逆调论篇》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反之,"卧不安"也可能导致"胃不和"。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卧不安则胃不和"的病机,分别为神不驭气则胃失和降、神不驭精则胃腑失濡、阴阳失交则中虚不纳、经气逆乱则胃气不足。  相似文献   

19.
浅议“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现多将之作为“失眠”的一个病机。本文结合《内经》对脾胃生理、睡眠机理、“胃不和则卧不安”浅浅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失眠足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乃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瞑”等。失眠虽不是危重疾病,但常与多种疾病密切联系或合并发生,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等诸多因素均使失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