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技术引导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A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B组)引导完成椎体成形术.两组分别配对比较手术前后RDQ评分及VAS评分变化,分组比较两组间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椎弓根穿刺精确度,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共46椎成功注射骨水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RDQ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不明显.A组平均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明显低于B组.A组未发现椎弓根穿破病例,B组有1例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于椎旁软组织,但椎管及椎弓根结构完整.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38个月),无明显并发症,无椎体塌陷.[结论]采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行椎体成形术,能明显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减少手术并发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用量对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骨质疏松性五联椎体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年猪脊柱胸腰段五联椎体制作中间椎体骨质疏松并Ⅱ度压缩骨折模型,分为A、B、C、D 4组,每组15个标本。A组不行PKP术,B、C、D组行经单侧(右侧)穿刺PKP术,注入骨水泥量分别为伤椎体积的15%、25%、35%,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24 h后应用电子力学实验机测试各脊柱单元的极限抗压强度及刚度;B、C、D组继续加压直至出现两处新发椎体骨折(伤椎除外),并记录新发骨折椎体的位置。结果 B、C、D组脊柱单元强化后的刚度分别为(234±8)N/mm、(259±12)N/mm、(294±13)N/mm,均优于A组的(204±12)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强化后的脊柱单元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3 428±96)N、(3 134±86)N、(2 615±90)N,均大于A组的(1 758±5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分别有17、21、27个新发椎体骨折位于强化椎相邻位置,且分别有1、3、11个脊柱单元发生骨水泥渗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使其刚度及极限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改善;但强化椎邻近椎体的应力在PKP术后较术前有明显增加,使椎体极限抗压强度下降,骨水泥用量是导致强化椎邻近椎体骨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毅  苏峰  石盛生  宗治国 《脊柱外科杂志》2021,19(5):327-331,340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灌注不同凝固状态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绵羊椎体强度和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绵羊8只,获得L1~5椎体40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采用3%稀盐酸浸泡和双侧椎弓根微泵灌注法制作骨质疏松椎体模型,再将骨质疏松椎体置于衡翼生物力学机上并压缩其高度的1/4制作压缩骨折椎体模型.制备骨水泥灌注通道后,用球囊经双侧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对照组(A组)不灌注骨水泥,其余各组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粉液混合后2 min(骨水泥稀薄期,B组)、4 min(骨水泥黏稠期,C组)、6 min(骨水泥凝固期,D组)灌注骨水泥.室温放置24 h待骨水泥凝固.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各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 术前4组椎体强度和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椎体强度低于术前,B、C、D组术后椎体强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椎体刚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椎体强度和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绵羊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注入稀薄期和黏稠期骨水泥的椎体强度和刚度均高于注入凝固期骨水泥的椎体.注入不同凝固状态骨水泥均可增强椎体强度,但椎体刚度均恢复不到未骨折时期状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对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骨水泥团块稳定作用,为Kümmell′s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志愿者胸腰段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胸腰段(T12~L2)脊柱Kümmell′s病模型,构建L1前皮质破裂组(A组)、前皮质破裂行骨水泥椎弓根锚定组(B组)、前皮质完整组(C组)、前皮质完整行椎弓根骨水泥锚定组(D组)。对所有模型L2椎体下终板进行完全固定,同时对T12上终板施加500N的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以及10N·m的左旋转、右旋转扭矩载荷,统计分析在不同运动方向上四组模型中心骨水泥团块以及B组、D组的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的最大位移值和最大应力值,并且对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变形程度进行观察。结果: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载荷方向上,B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小于A组,在轴向、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B组均大于A组;除轴向载荷以外,D组骨水泥块最大位移值均大于C组;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载荷方向上,D组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最大应力值均大于B组;在前屈、后伸方向载荷下,D组椎弓根锚定棒最大位移值均小于B组,其他载荷方向D组均大于B组。B组、D组中骨水泥椎弓根锚定棒在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方向载荷下均无较大的变形,在左旋转、右旋转载荷下均出现较大变形。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病椎前皮质破裂Kümmell′s病时,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可对椎内中心骨水泥团块起到稳定作用,但椎弓根骨水泥锚定棒在人体脊柱左右旋转运动时存在断裂可能;对于椎体前皮质完整的Kümmell′s病,椎弓根骨水泥锚定在力学上并不能增加中心骨水泥团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6):1471-1475
[目的]对比分析评估新型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扩张球囊椎体后凸成形两种术式在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疗效的差异。[方法]对本院骨科一区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符合条件的6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前随机分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A组,34例)以及扩张球囊椎体成形(B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术式处理。术后随访1年,通过VAS评分、ODI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骨水泥渗漏与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骨水泥弥散情况等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椎体成形术式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及预后可能产生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时椎体高度恢复率A、B两组分别为(27.84±2.12)%和(29.82±5.13)%。A、B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过敏、肺栓塞、椎管渗漏引起神经症状等严重并发症。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发生例数分别为7例和3例(P<0.05)。[结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扩张球囊式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症状及功能方面疗效相当。二者骨水泥弥散情况和椎体高度恢复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提示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在有着更简洁的手术过程、更简短的手术时间、更经济的手术花费的同时,在手术疗效以及结构恢复等方面都有着不差于扩张球囊式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而且对术后同椎、邻椎骨折的发生可能有着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36-184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方法:1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均行骨折椎体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根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为骨密度正常组(A组)、骨密度减低组(B组)及骨质疏松组(C组),每组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术中注入相同状态和批次骨水泥2.5ml,术后采用64排CT扫描椎体,计算骨水泥注射体积及弥散体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成功注2.5ml骨水泥,CT计算骨水泥注射体积:A组2.460±0.116cm3,B组2.450±0.038cm3,C组2.457±0.037cm3;骨水泥在椎体中弥散体积:A组为6.717±1.127cm3,B组为5.650±0.669cm3,C组为4.617±0.542cm3。三组骨水泥弥散体积均大于同组注射体积(P<0.01);三组间骨水泥注射提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弥散体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弥散体积最大。结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体积大于骨水泥注射体积;椎体骨密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体积密切相关,骨密度越高,弥散体积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改良式椎体成形术和保留后部结构的椎管扩大成形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提高脊柱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可行性。[方法] 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n=20)采用改良式椎体和椎管成形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体成形、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突畸形角度及矫形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突畸形术后矫形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A组:6.4°;B组:5.7°)。随访中,A组矫形度数的丢失(0.30°±1.41°)明显小于B组矫形度数的丢失(6.20°±6.70°),(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A组为(+12.9%),B组为(+2.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变化(0.13%±4.06%),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6.17%±1.21%;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P1或P2),但B组中10%的患者有严重和持续性疼痛(Grade P4和P5)(P0.001)。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A组中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临床并发症,如颗粒骨块进入椎管、神经功能缺失等。B组中(n=50),6例患者(12%)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为椎弓根钉拔出,2例为椎弓根钉断裂,2例为椎弓根钉松动移位。[结论]改良式椎体成形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恢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刚度中的差异,以及骨水泥分布对椎体两侧力学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27个胸椎椎体制作成压缩性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PKP 且骨水泥填充局限于椎体半侧组(A组)、经单侧椎弓根PKP 且骨水泥填充超过]线组(B组)及经双侧椎弓根PKP组(C组)。采用 MTS材料测试系统对所有椎体在3个不同时相中(完整状态、骨水泥强化前、骨水泥强化后)进行压缩试验。记录力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比较椎体各时相、各部位的刚度值。结果 B组有1个椎体、C组有2个椎体被损坏,予以剔除,骨水泥强化前3组椎体标本的整体刚度较完整状态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强化后,3组均可显著增加椎体的整体刚度,A组和B组刚度值[(251.37±23.34)、(250.41±21.27) N/m]与完整状态时的刚度水平[(260.48±34.15)、(257.60±31.44) N/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强化后的刚度值[(280.88±37.54) N/m]高于完整状态水平[(246.20±43.74) N/m](P <0.05)。骨水泥强化后,A组强化侧的刚度值可以恢复至完整状态水平,且显著高于非强化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椎体均可以均衡恢复两侧的刚度(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PKP均可恢复压缩性骨折椎体的整体刚度。当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时,单侧PKP可以与双侧PKP一样使椎体两侧刚度得到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2011-09-2013-10,共7例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有椎管狭窄症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治疗,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开放手术后行椎弓根钉的骨水泥强化。评价PVP手术前后椎体的变化,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的比率及节段Cobb角的变化。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采用测量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点与椎体下上终板的距离以及手术节段Cobb角度的变化。X线片及CT扫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术前和术后的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的比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三者的数值是增加的。矢状面Cobb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减压,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患者,矢状面Cobb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在进行减压的同时,需要对椎弓根钉进行强化处理,且要对所有的螺钉均进行骨水泥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